徐旭 作品数:13 被引量:6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将小剂量麻醉联合磷酸肌酸钠应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8例,依据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共34例)、观察组(共34例),对照组先予常规麻醉,而观察组予小剂量麻醉联合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所得的结果。结果麻醉诱导时、切皮时,观察组的平均脉动压、心率依次是(15.37±0.44)kPa、(13.38±0.24)kPa、(102.67±1.08)次/min、(89.37±0.74)次/min,对照组平均脉动压、心率依次是(17.62±0.08)kPa、(15.69±0.21)kPa、(113.60±1.29)次/min、(96.62±0.3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6、42.237、37.882、52.175,P<0.05);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73.53%(25/34),较之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率32.35%(11/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9,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工作中应用小剂量麻醉联合磷酸肌酸钠能够改善患者平均脉动压、心率,并提升其心脏自动复跳率,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 徐旭 于敏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 麻醉 磷酸肌酸钠 心肌保护 一种麻醉科用气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气体净化装置,主要包括装配架、外框和吸气机构,两个所述装配架底端侧壁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滑轨,滑轨中部内侧开设有与顶头配合的开口向下的滑槽,所述滑轨位于滑槽处滑动安装有顶头,顶头顶端侧壁固定安... 李珺 华玉芳 徐旭 李娜 宁舒鹏 王迎斌文献传递 星形胶质细胞内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炎性持续性痛、慢性痛和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后肢足底注射福尔马林(5%,0.05 ml)制备炎性持续性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100 nmol/ml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5×104nmol/ml谷氨酸(L-glutamate,Glu)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1)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FC对大鼠自发伤害性行为(舔咬爪和缩腿反射)有抑制作用,而鞘内注射了Glu部分翻转了该抑制效应;(2)在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单次鞘内注射FC在3 h^2 d的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而对侧50%爪缩阈值仅在第1 d时间点显示提高(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 d,再次鞘内注射FC,与对照组相比,能在3 h提高大鼠的同侧和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5),而在6 h阈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多次鞘内注射FC后,能够在3~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在2~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10、11 d连续3 d鞘内注射FC,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的提高仅在鞘内注射日当天发生(P<0.01,P<0.05),次日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侧的50%爪缩阈值在鞘内注射日第11 d及第12 d有所提高(P<0.05),第13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参与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但是在慢性痛的维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黄良增 马靖琳 汪玉良 徐旭 秦锐 汪静关键词:三羧酸循环 中枢敏化 氟代柠檬酸 超低龄低体质量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改良超滤进气致延迟关胸1例 2024年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ieries,TGA)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病率为0.2‰~0.3‰。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男女患病比例为2∶1~4∶1[1]。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即Switch术是目前公认的根治大动脉转位畸形的有效手术[2]。而改良超滤技术通过浓缩患者的血液,去除肺间质多余水分,减轻心肌水肿,减少炎症介质产生,改善肺顺应性和气体交换,减少出血及输血,可明显改善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本文报道1例出生仅1 d的低体质量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Switch术后改良超滤时进气造成患儿延迟关胸的病例。 王敏 张双银 徐旭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延迟关胸 改良超滤 紫绀型 肺间质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 石翊飒 张荣智 路文盛 王迎斌 王书宝 徐旭 李亚楠 课题简介:单肺通气已广泛应用于胸部外科手术中,而国内外已有大量实验证实,长时间的单肺通气可引起炎性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ALI,是引发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炎新策略仍是研究热点和迫切任务。盐酸...关键词:关键词:胸部外科手术 单肺通气 镇痛药物 盐酸右美托咪定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3~72岁,体重50~78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麻醉诱导前,D.组和D:组经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随后分别以0.2和0.5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L)、单肺通气前即刻(L)、单肺通气30min(R)、90min(T1)、膨肺后30min(T4)和术后2h(L)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TNF—a、IL-8浓度。结果与R时比较,三组L~T5时血清TNF—a、IL-8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B~L时血清TNF—d、IL-8浓度降低(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术中以0.5μg·kg^-1·h^-1的速率输注可明显降低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张荣智 石翊飒 张亚敏 刘志龙 谢建琴 王书宝 徐旭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炎症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与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2019年 评价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异。2012年2月至2018年4月67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组(孙氏手术组)36例和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TEVAR组(复合手术组)3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术中监测失血量及体外循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复合手术组与孙氏手术组相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少[(281.9±75.7)min对(323.0±87.1)min,P<0.05],出血量少[(1206.5±466.1)ml对(1758.3±498.3)ml,P<0.05];术后ICU带管时间短[(35.7±12.4)h对(48.1±16.4)h,P<0.05];术后苏醒延迟、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少。术后近期孙氏手术组死亡2例,复合手术组死亡1例;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5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中期支架内漏、腹主动脉假腔扩张及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复合手术术后近期效果较开放手术效果好,中远期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王玮璠 徐旭 王炜 王石雄 马麒 贺逢孝 薛羽 赵应录 高秉仁 柳德斌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替换 复合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 己酮可可碱抑制急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的实验研究 石翊飒 徐旭 刘志龙 韩杰 汪静 该课题通过建立急性痛大鼠模型,确定了己酮可可碱的镇痛作用,观察了己酮可可碱给药后的镇痛效果及剂量关系,并探讨了其镇痛机制与脊髓胶质细胞、应激性激酶 p38MAPK 的关系。该课题通过建立急性痛大鼠模型,确定了己酮可可碱的...关键词:关键词:己酮可可碱 镇痛作用 脊髓胶质细胞 己酮可可碱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已有诸多研究证实,脊髓胶质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在临床将其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亦是一种与丙戊茶碱相似的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徐旭 石翊飒 刘志龙关键词:己酮可可碱 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诊疗 小胶质细胞 血液流变性 Del Nido液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Del Nido液和常规心脏停搏液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清华同方(CNKI)、万方和维普(VIP)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共纳入10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研究显示应用Del Nido液组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心脏停搏液组(MD:-7.32,95%CI:-13.72~-0.92,P=0.03;MD:-5.63,95%CI:-9.70~-1.55,P=0.007)。术中Del Nido液组停搏液灌注量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555.34,95%CI:-784.02~-326.65,P<0.00001;MD:-61.17,95%CI:-78.43~-43.91,P<0.00001)。应用Del Nido液的患者,ICU停留时间显著缩短(MD:-0.50,95%CI:-0.85~-0.15,P<0.005)。两组在心肌酶、术后心脏支持、机械通气时间、房颤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中,相对于常规心脏停搏液,使用Del Nido液在能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主动脉时间的同时,达到与其相近的短期临床效果。 徐旭 王玮璠 于敏 李勇男关键词:心肌保护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