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玉慧

作品数:6 被引量:19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沉积物
  • 5篇太湖
  • 4篇
  • 2篇东北部
  • 2篇生物可利用磷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2篇北部
  • 2篇沉积物界面
  • 1篇氮磷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生物可利用性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方式
  • 1篇磷释放
  • 1篇磷形态
  • 1篇绿藻
  • 1篇灭活
  • 1篇可利用性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徐玉慧
  • 5篇姜霞
  • 5篇王琦
  • 5篇金相灿
  • 2篇刘冬梅
  • 1篇马小凡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被引量:69
2006年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和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分布差异较大,且与各湖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和含水率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和Ca-P对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较大,这部分磷具有较大的潜在释放风险.
王琦姜霞金相灿徐玉慧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磷形态生物可利用磷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生物可利用性的季节性变化
分别于2004年3月,6月,9月,12月在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与生态类型不同的湖区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对不同沉积物中氮磷生物可利用性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各生物可...
徐玉慧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
文献传递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0
2006年
对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湖区表层(0~10cm)沉积物中总磷与4种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及各形态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与其水体营养水平相一致;不同点位沉积物中总磷与各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点位不同季节沉积物中总磷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也显著不同.表层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磷始终与总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随季节变化.建议评估沉积物对藻类的供磷能力及潜在释放危险时。以不同季节的总磷含量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更为确切。
徐玉慧姜霞金相灿王琦马小凡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8
2006年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金相灿姜霞徐玉慧王琦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可溶性氮可溶性磷
太湖藻对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5
2006年
采用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和上覆水,以及从太湖水体中分离出的水华优势蓝藻(铜绿微囊藻)和常见绿藻(月芽藻),室内模拟研究了这2种藻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磷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种的不同显著影响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过程.在沉积物和上覆水灭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能够显著增加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引起上覆水中可溶性磷酸盐的增加;而月芽藻的存在没有引起沉积物中磷的明显释放,上覆水中可溶性磷酸盐一直保持在很低水平.在低磷浓度的水体中,藻类会被诱导产生碱性磷酸酶,分解大分子可溶性有机磷,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存在明显的转化作用,其中铁磷和碱提有机磷含量明显下降,而钙磷和酸提有机磷含量则大幅增加.
刘冬梅姜霞金相灿徐玉慧王琦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灭活铜绿微囊藻
光照与通气方式对蓝、绿藻竞争生长和磷的水-沉积物界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普遍存在的浮游藻类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在不同光照和通气条件下的生长过程,以及该过程对水体理化性质以及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光照:2500lx;温度:27℃),蓝藻(铜绿微囊藻)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水体中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在通空气和通氮气条件下均可以生长繁殖,在通氮气条件下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但达到的最大生物量远高于通空气条件.实验过程中,上覆水可溶性无机磷(DIP)浓度的变化为:无光环境>有光环境,通氮气环境>通空气环境,这种变化与有无藻类生长过程密切有关.有光条件下,藻类生长对磷的需求刺激了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AAP)的释放,同时也刺激了沉积物各种不同形态磷之间的相互转化.通氮气条件下,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以Fe-P为主,Ca-P含量有所提高;通空气条件,Fe-P含量变化不大,Ca-P在有光组略有下降,但无光组变化不大;各试验组中有机磷和残渣磷的变化量基本相同;各试验组TP含量的变化不大.
姜霞王琦金相灿刘冬梅徐玉慧
关键词:光照通气方式铜绿微囊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