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忻文娟

作品数:95 被引量:1,13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3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4篇自由基
  • 33篇细胞
  • 22篇氧自由基
  • 17篇过氧
  • 17篇过氧化
  • 16篇脂质
  • 16篇ESR研究
  • 15篇多酚
  • 15篇脂质过氧化
  • 15篇活性
  • 14篇茶多酚
  • 13篇ESR
  • 12篇氧化氮
  • 12篇一氧化氮
  • 11篇活性氧
  • 10篇心肌
  • 8篇再灌注
  • 8篇缺血
  • 8篇线粒体
  • 8篇灌注

机构

  • 90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浙江农业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市环境保...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0篇忻文娟
  • 70篇赵保路
  • 28篇侯京武
  • 15篇杨法军
  • 13篇杨贤强
  • 11篇卫涛涛
  • 11篇沈生荣
  • 10篇李小洁
  • 7篇沈剑刚
  • 5篇晏良军
  • 5篇陈畅
  • 4篇候京武
  • 4篇余绍祖
  • 4篇傅文庆
  • 3篇万谦
  • 3篇张兆辉
  • 3篇张建朝
  • 3篇李美芬
  • 3篇李庚山
  • 3篇肖华山

传媒

  • 23篇生物物理学报
  • 5篇波谱学杂志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中国科学(C...
  • 4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茶叶科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自...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5篇1995
  • 8篇1994
  • 8篇1993
  • 16篇1992
  • 8篇1991
  • 8篇1990
  • 5篇1989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血磷脂酸诱导小脑颗粒细胞氧化性损伤与凋亡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酸 (LPA)对原代培养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LPA中 ,测定噻唑蓝 (MTT) ;应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及细胞质和线粒体内活性氧 (ROS)的形成。结果 LPA对小脑颗粒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效应。经 5 0 μmol/LLPA作用后细胞生存率为正常细胞的 (5 4 .8± 11.5 ) % ,细胞凋亡率达 (40 .5± 2 .3) % ,细胞染色质发生浓缩和形成凋亡小体 ,细胞质和线粒体内ROS形成增加 ,而经四甲基吡嗪 (TMP)预处理后细胞生存率升至 (84 .7± 8.8) % ,细胞凋亡率减至 (16 .7±5 .8) % ,细胞核形态无明显改变 ,细胞质和线粒体内ROS形成被抑制。结论 LPA具有神经毒性作用。通过增加线粒体内ROS形成 ,继而诱导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能减少内源性ROS形成的抗氧化剂可对抗LP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张兆辉卫涛涛余绍祖李庚山侯京武忻文娟
关键词:小脑颗粒神经元溶血磷脂酸线粒体活性氧
茶多酚对鼠心肌缺血再灌产生氧自由基的清除被引量:16
1995年
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缩写ESR)在低温110K条件下,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为模型,直接测量了缺血再灌损伤时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信号.实验发现,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中氧自由基的含量比正常灌流心肌增加了188%,茶多酚可以使其降低71%。这说明茶多酚对氧自由基引发的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
邹曦露万谦李美芬赵保路忻文娟
关键词:氧自由基茶多酚顺磁共振心肌缺血
亚油酸体系脂质过氧化起动机理的ESR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本研究直接用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一亚油酸(LH)作为模型化台物,利用自旋捕集ESR技术鉴测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中间自由基L·.研究结果表明:0H自由基,H O,0(?)自由基都不能起动亚油酸的过氧化,即使这种亚油酸含有过氧化成份-LOOH.Fe(Ⅱ)和Fe(Ⅲ)都能使含有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产生进一步的过氧化,但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
张建朝赵保路忻文娟
关键词:亚油酸脂质过氧化起动ESR
用自旋捕集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雷公藤对氧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10
1997年
用自旋捕集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及化学发光法观察了雷公藤二萜类成分内酯醇(T(10))和雷酚内酯(D7)对水溶系统与细胞体系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提示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中,T(10)和D7对O2信号表现明显抑制而不抑制黄瞟呤氧化酶活性。在Fenton反应系统,T(10)对OH无清除作用D7则能部分清除OH。T(10)μg/ml、D7,2μg/ml和3μg/ml时能抑制人多核白细胞的化学发光。且不影响其氧耗,但T(10)在3μg/ml则使多核白细胞的化学发光增强。结果证实,二种成分均有一定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的能力。
任继刚刘沛霖赵保路侯京武忻文娟程自珍
关键词:雷公藤电子自旋共振自由基中性粒细胞
芦丁等天然产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O_(?)^-和·OH的ESR研究被引量:34
1989年
本文用促癌剂PMA(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呼吸暴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OH,光照核黄素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为模型,用自旋捕集方法研究天然产物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和汉防已甲素对活性氧自由基(?)和·OH的清除作用.除汉防已甲素外,其它药物都能很明显地清除PMN呼吸暴发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芦丁和异槲皮苷对(?)的清除率分别高达78.1%和79.9%,远远大于维生素E(12.7%)的作用.除汉防已甲素外,其它三种药物对·OH的清除作用也大于维生素E.四种天然产物对O(?)和·OH的清除作用都小于维生素C.
李小洁赵保路忻文娟陈雨亭郑荣梁
关键词:芦丁活性氧自由基ESR
茜草双脂和S-2-(3-氨丙基胺)乙基硫代磷酸对人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中化学发光和电子顺磁共振的影响被引量:7
1990年
应用化学发光法和电子顺磁共振自旋捕集技术观察茜草双脂和WR2721对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受刺激剂PMA刺激后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茜草双脂和WR2721对人PMN受PMA刺激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茜草双脂对水溶液体系中的O_2和~·OH的清除百分率分别为52.8与33.4,WR2721对水溶液体系O_2和~·OH的清除百分率分别为14.5与42.6。
康鑫方允中李小杰赵保路侯京武忻文娟
关键词:茜草双酯氧自由基
用电子自旋共振直接检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被引量:22
1989年
近年来人们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产生了活性氧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也是明确的。但这些都是间接证明缺血再灌时可能产生了活性氧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ESR)
赵保路忻文娟杨卫东朱鸿良金嗣炤梁任又瞿保钧
关键词:ESR缺血再灌注活性氧自由基
一种抑制肿瘤生长、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动物软骨保健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肿瘤生长、消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动物软骨保健胶囊及制法,本发明的保健胶囊主要填充物为动物软骨粉,还包括添加药用维生素,其中药用维生素按总填充物重量0—30%添加,余量为动物软骨粉,还可以加入天然药物...
张春爱赵保路忻文娟侯京武
文献传递
茶多酚体外助氧化作用的自由基机理被引量:44
1992年
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茶多酚及其主体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体外碱性条件诱发下能产生O_2^(?)和多酚类半醌阴离子自由基,(-)-EGCG 的产生能力强于茶多酚复合体,茶多酚的这一特性可能是在高浓度时产生毒性反应的实质,是高浓度下清除自由基作用减弱的原因。
沈生荣杨贤强赵保路忻文娟
关键词:茶多酚自由基毒性反应
用脂肪酸自旋标记研究库存血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被引量:2
1993年
用两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物5—DOXYL和16-DOXYL研究了ACD-B库存血保存期间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其温度相关性.结果发现:血液保存期间红细胞膜浅层流动性降低,深层流动性增高;红细胞膜浅层相变温度点明显降低,红细胞膜深层则出现两个相变温度点T_1和T_2在血液保存期间T_1和T_2逐渐接近并最后融合成一个相变温度点.
吴泽志陈槐卿薛振南石红联赵保路忻文娟
关键词:红细胞膜脂肪酸自旋标记血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