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竹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柞蚕
  • 2篇蛋白
  • 2篇柞蚕微孢子虫
  • 2篇孢子
  • 2篇孢子虫
  • 2篇微孢子
  • 2篇微孢子虫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克隆
  • 2篇肠道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基因
  • 1篇印迹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脂肪酶
  • 1篇脂肪酶菌株
  • 1篇丝氨酸
  • 1篇丝氨酸蛋白酶
  • 1篇丝氨酸蛋白酶...

机构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蚕业研...

作者

  • 5篇秦利
  • 5篇姜义仁
  • 5篇文竹
  • 5篇王勇
  • 3篇黄伶
  • 2篇钟亮
  • 1篇聂磊
  • 1篇于峰
  • 1篇孙影
  • 1篇李喜升
  • 1篇杨瑞生
  • 1篇石生林
  • 1篇王晓惠
  • 1篇李慧君

传媒

  • 3篇蚕业科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栎黄掌舟蛾幼虫肠道好氧菌群分析及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被引量:6
2015年
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是柞树主要叶部害虫之一。本研究以栎黄掌舟蛾幼虫为材料,从幼虫肠道中分离出好氧细菌23株,通过对16S r DNA扩增产物ARDRA分析后,代表性菌株测序结果表明,23株肠道好氧细菌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和阿特拉津降解菌属Arthrobacter sp.5个属的细菌,其中,以葡萄球菌属及短小杆菌属细菌种类最多。通过筛选培养基从23株菌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6株。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栎黄掌舟蛾肠道菌群结构、寻找产纤维素酶菌及新的微生物资源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竹姜义仁黄伶王斌赫钟亮王勇秦利
关键词:ARDRA
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基因NpSW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2014年
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已构建的柞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孢壁蛋白基因的EST序列,并结合柞蚕微孢子虫感染柞蚕中肠的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和3'-RACE扩增,克隆得到了一个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基因。该基因ORF长837 bp,编码27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32.02 kD,等电点(pI)7.02。通过Blast比对分析,该基因与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内壁蛋白基因NbSWP1(GenBank登录号:EOB12097.1)的序列相似度为85%,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79%,将该基因命名为NpSWP1(GenBank登录号:KJ573111),初步推测NpSWP1是一种孢子内壁蛋白。将NpSWP1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连接,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化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5 h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菌液能够产生与预期结果相近的大小约32 kD的目的融合蛋白。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开展NpSWP1的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
文竹姜义仁王斌赫孙影李喜升王勇秦利
关键词: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免疫印迹分析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rnyi,为解明柞蚕微孢子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信息,明确柞蚕微孢子虫的系统分类学地位。【方法】采用RT-.PCR、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ends)等技术克隆得到了柞蚕微孢子虫的α、β和y-微管蛋白基因,并利用α、β-微管蛋白序列,分别采用NJ、ML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将克隆得到的基因序列提交NCBI(GenBank登录号:KF154086、KF023271、KF740389)。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微孢子虫类以一个独立群位于真菌群体中,与真菌的虫霉门关系较近,且与担子菌、球囊菌、壶菌、接合菌及部分子囊菌互为姐妹群。从部分微孢子虫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种微孢子虫分为2个分支,柞蚕微孢子虫与其他Nosema属聚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柞蚕微孢子虫α、β和y-微管蛋白基因,系统发育分析为更进一步了解柞蚕微孢子虫奠定了基础。
王勇黄伶姜义仁文竹于峰石生林秦利
关键词:柞蚕微孢子虫系统发育分析
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ciczi)成虫肠道细菌的分离及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以柞蚕害虫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ciczi Morawitz)的成虫为材料,分离其肠道细菌并从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了解害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寻找具有应用价值的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资源。从黑广肩步甲成虫的肠道中共分离出21个好氧细菌分离株,进一步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并检测酶活力,获得4株产脂肪酶的优势菌株。经过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4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分别属于变形杆菌属(Proteus sp.)、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研究结果表明,黑广肩步甲成虫肠道内的细菌种类丰富,分离的4株产脂肪酶菌株的产酶活力较高,可进一步研究评价其利用价值。
文竹王勇姜义仁聂磊李慧君孙良振杨瑞生秦利
关键词:肠道细菌RDNA序列脂肪酶
柞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pSP13的克隆及序列与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丝氨酸蛋白酶在昆虫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柞蚕体内丝氨酸蛋白酶的分子特性及功能,克隆得到一个编码柞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ApSP13(GenBank登录号:KF039687)。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9.59 kD,等电点(pI)为9.37。ApSP13的信号肽序列包含1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组氨酸(His)、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催化中心,在成熟蛋白质中由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组成3对二硫键,对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将ApSP13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昆虫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与蓓带夜蛾(Mamestra configurata)的同源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达到67%。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ApSP13在柞蚕4个发育阶段和5龄4 d幼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虫期及5龄幼虫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推测ApSP13可能在柞蚕的免疫及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作用。
王晓惠黄伶姜义仁王勇钟亮文竹秦利
关键词:柞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表达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