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一川

作品数:14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汛期
  • 2篇低频振荡
  • 2篇雨强
  • 2篇振荡
  • 2篇珊瑚
  • 2篇气象
  • 2篇前汛期
  • 2篇前兆
  • 2篇前兆信号
  • 2篇强对流
  • 2篇热带
  • 2篇热带风暴
  • 2篇环流
  • 2篇春旱
  • 1篇地温
  • 1篇致洪
  • 1篇致洪暴雨
  • 1篇致洪暴雨过程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9篇广州市气象局
  • 5篇广东省气象台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广东省气象探...

作者

  • 14篇方一川
  • 7篇纪忠萍
  • 4篇谷德军
  • 3篇汪瑛
  • 3篇谢炯光
  • 2篇张东
  • 2篇颜文胜
  • 2篇梁玉琼
  • 2篇易爱明
  • 1篇刘运策
  • 1篇梁建茵
  • 1篇高晓容
  • 1篇张东
  • 1篇温晶
  • 1篇王东晓
  • 1篇冯业荣
  • 1篇梁巧倩
  • 1篇蔡洁云
  • 1篇吴秀兰
  • 1篇叶爱芬

传媒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广东气象
  • 2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广东省强对流天气活动概况被引量:14
2006年
2005年强对流天气在广东活动频繁、激烈,是近几年来活动最活跃的一年。根据危险天气实况报告、地面自动气象站和灾情报告等资料,统计分析2005年发生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活动。发现:2005年广东省的第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3月22日,最后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9月19日;全年共有93个强对流天气日,多发期是5-8月,其中5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强对流天气发生;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地区在广东西部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肇庆市出现48 d强对流天气为最多。强对流天气在全天的每个时段均有出现,高发期是11:00-20:00。
刘运策方一川
关键词:强对流
2006年广东汛期大气环流场的低频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广东省8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汛期降水的大气环流低频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的降水主要有7~20天和60天左右的周期振荡,广东汛期的明显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60天左右低频振荡的正位相中,当7~20天振荡与60天左右的低频振荡正位相同相叠加时,广东降水明显增强。前汛期华南及其附近地区的低频系统配置和气旋性涡旋有联系,850和500 hPa上,在华南及其邻近地区都存在一个气旋性涡旋,涡旋中心位于华东沿海,广东受其环流南侧的影响,有利于低层西南风带来的水汽在华南汇合从而产生降水;200 hPa亚洲大陆上气旋和反气旋涡旋在100~110°E地区形成较一致的西北风场,在华南地区转辐散的偏西风场。间歇期的低频系统及其配置和前汛期的相似,但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涡旋的位置正好相反。后汛期的低频系统配置与前汛期的相似,但系统的位置总体偏西、偏南。前汛期850 hPa正涡度主要是由南往北传播到达华南,后汛期正涡度源于自东往西和南北方向传播的波列;前后汛期降水盛期500 hPa正涡度的传播方向在纬向上是相反的,前汛期有自西往东传播的特征;200 hPa散度在前汛期有自南往北传播的特征,在后汛期在华南上空近乎静止。
梁巧倩蔡洁云纪忠萍林良根方一川
关键词:汛期暴雨低频振荡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被引量:26
2009年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纪忠萍温晶方一川高晓容谷德军吴秀兰李茵茵
关键词:EOF分析
台风远外围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成因综合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为加深对台风外围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认识,提高对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预警的能力,利用广东中尺度天气监测网的多普勒雷达、自动站资料和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04年8月发生在台风云娜外围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背景、水汽、CAPE、SI、WI、垂直速度和海风辐合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期受副热带高压和云娜外围下沉气流作用,地面连续高温,使低层大气内能不断积蓄;台风云娜向西北移动的过程中,华南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和下沉气流减弱,在其外围弱低压槽、海风辐合和干线共同作用下触发了强对流;台风外围的稳定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强对流在台风外围螺旋云带末端的高温、不稳定和相对高湿舌发生;风指数WI用于华南地区雷雨大风预报比其它指数更有效。
黄忠张东蔡安安方一川叶爱芬
关键词:台风外围强对流海风CAPEWI
近48年来广东春旱的变化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更好地做好广东省春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用EOF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近48年(1957—2004年)来广东受害较大的春旱(2—5月)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2~3年和4年左右的年际变化以及3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春旱主要发生在1960—1971年和1994—2004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严重春旱的发生呈增多趋势。1976/1977年之后,阶段性的冷与涝、暖与旱相对应,而其之前的这一相关性则不好。广东春季降水的异常主要与极涡、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亚洲大陆及其以北的500hPa环流异常有关。异常春早年500hPa同期环流场上极涡较强,偏向鄂霍次克海,亚洲大陆及其以北为明显的正高度距平,冷空气的活动偏强,副高偏东偏弱。850hpa流场上广东到南海盛行偏北气流,不利于降水的产生。异常涝年的情况则基本相反。
纪忠萍谷德军易爱明方一川梁玉琼谢炯光
关键词:春旱
广州市室内地温的变化规律分析
2014年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广州室内地温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其与室外气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日平均地温随月份的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并且其变化与室外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室内地温的升降幅小于室外气温的升降幅,春夏季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地温,而秋冬季节相反;室内地温的日较差通常很小,一般小于1℃;当室内地温日较差在1~2℃时,多是室外处于持续的升温或持续降温状态;当室内地温日较差大于2℃时,多是因受冷空气影响。有冷(暖)空气影响时,室内地温下降(上升)较室外气温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室内地温下降(上升)幅度较小但保持一致下降(上升)趋势,二者日平均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林芳妮张东方一川郭春迓涂静
关键词:气象观测室外气温
'珊瑚'的多普勒回波特征分析和定位方法的讨论
通过广东汕头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强热带风暴'珊瑚'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结论:螺旋回波带上的径向风速大于周围,过境时产生地面大风;螺旋回波带的中小尺度扰动是产生不均匀强降水的原因;VWP资料能很好地反映出垂直风场的连...
颜文胜汪瑛方一川
关键词:热带风暴雨强
文献传递
“珊瑚”的多普勒回波特征分析和定位方法的讨论
通过广东汕头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强热带风暴“珊瑚”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结论:螺旋回波带上的径向风速大于周围,过境时产生地面大风;螺旋回波带的中小尺度扰动是产生不均匀强降水的原因;VWP资料能很好地反映出垂直风场的连...
颜文胜汪瑛方一川
关键词:热带风暴雨强
文献传递
广东“回南天”现象分析及其预报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室内地板温度、气温、露点、湿度,以及NCEP 1°×1°分析数据等资料,对2012年广东2—3月冬春过渡季节"回南天"(高湿天气)的5次个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和物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影响结束后,广东上空迅速转受暖湿空气控制,当室外空气露点高于室内物体温度时"回南天"现象就会产生;"回南天"是出现在冷暖急转的天气背景下的;冬春季节当持续控制广东的冷高压脊快速减弱,同时925hPa上有明显的偏南气流时,预报员就要考虑是否会出现"回南天"现象;气温快速回升,露点高于室内物体温度是"回南天"出现的必要条件,要重点分析未来露点的变化;"回南天"有两种结束方式,即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
张东汪瑛冯业荣方一川
关键词:气象要素露点
2019年广东前汛期连续暴雨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联系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做好连续回流暴雨的中期与延伸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分析了4~5月发生在西南部的两次连续回流暴雨的平均环流场及其低频传播特征的差异,并与6月广东北部锋面型连续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5月两次以阳江为中心的西南部连续暴雨及前汛期降水均具有准23 d振荡,它们分别为有、无明显冷空气影响的连续回流暴雨且对应的大气环流场及低频传播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4月12~14日连续回流暴雨期间,500 hPa中高纬度具有稳定的"西阻"和"东阻",使冷空气不断地从东海入海高压的南部东移南下,925 hPa形成以阳江为中心相对干冷的强东南风与来自南海中南部从中南半岛转向的暖湿偏南风的辐合渐近线;而5月23~26日连续回流暴雨期间,500 hPa华东—东海—黄海为稳定高压坝,广东长时间处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中,地面上处于东海出海变性高压脊西南部及北部湾西南低槽前,925 hPa形成以阳江为中心来自孟加拉湾的强偏南风与珠江口以东东南风的辐合渐近线。来自我国中部(东海以东)低频反气旋南侧(西南侧)逐渐加强南传的低频东北风(东南风)与从140°E附近的西太平洋西传(孟加拉湾东传)到广东并加强的低频北风(南风)汇合在广东西南部,并有(无)与从南海中北部北传的低频气旋北侧低频东风相遇,导致4月12~14日(5月23~26日)有(无)明显冷空气影响的连续回流暴雨发生。而6月广东北部为东亚深槽引导的冷空气与来自孟加拉强盛西南风交汇所产生的锋面型连续暴雨,来自我国中部、孟加拉湾分别逐渐加强向南、向东传播到达广东的低频西南风,与来自中纬度低频反气旋外围的干冷东北风交汇在江南或南海北部,导致广东北部6月9~13日连续暴雨的发生。
纪忠萍源艳芬徐艳虹韩浦城方一川谢炯光
关键词:环流特征季节内振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