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隐球菌
  • 2篇隐球菌性
  • 2篇隐球菌性脑膜...
  • 2篇球菌性
  • 2篇两性霉素
  • 2篇两性霉素B
  • 2篇脑脊液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方敏
  • 3篇吕田明
  • 2篇刘世霆
  • 2篇刘晓加
  • 2篇晏媛
  • 2篇高文慧
  • 2篇王圆圆
  • 1篇尹恝
  • 1篇梁彦珊
  • 1篇陈志良
  • 1篇王立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两性霉素B的含量
2012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脑脊液中两性霉素B,并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品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05 m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甲醇(21∶79),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80 nm,室温下进样20μL。结果:由于患者脑脊液中药物的含量测定范围较大,故采用2个浓度线性范围:1.25~30μg.mL-1(r=0.9999),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4.9%,日内RSD≤1.38%,日间RSD≤2.67%;0.11~5μg.mL-1(r=0.9999),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3.1%,日内RSD≤1.73%,日间RSD≤4.09%。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椎管内持续给予两性霉素B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脑脊液中该药物浓度的临床检测。
高文慧刘世霆晏媛吕田明方敏陈志良
关键词:两性霉素B生物样品分析脑脊液
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轴索损害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变化,尤其针对轴索损害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对EAE大鼠的脑和脊髓进行HE染色、LFB髓鞘染色和Bielschowsky染色,分别以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双染标记非磷酸化神经丝蛋白(SMI-32)和髓鞘碱性蛋白(MBP)MBP,以及轴索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MBP。结果脑和脊髓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袖套改变,伴有大片状脱髓鞘,轴索结构排列紊乱,呈空泡样缺失。SMI-32染色证明发病14 d脊髓白质内出现大量非磷酸化的神经丝蛋白,可见APP堆积形成轴突卵形体。表明发病早期即出现了明显的轴索损害,且髓鞘脱失和轴索损害的发生不同步。结论 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发病高峰期的炎症浸润最明显。EAE的轴索损害开始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不断进展。
王圆圆吕田明刘晓加方敏梁彦珊
关键词:实验性脑脊髓炎轴索损害淀粉样前体蛋白髓鞘脱失
两性霉素B持续椎管内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药动学监测被引量:10
2011年
探讨两性霉素B(AM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了AMB椎管内持续给药疗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脑脊液(CSF)中AMB的药物浓度进行连续测定。结果 AMB椎管内持续给药后脑脊液中AMB的药物浓度大于AMB对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时曲线显示在开始进行AMB椎管内持续给药当天以及每次药物加量当天的AMB在CSF中的药物浓度出现较大波动,第二天处于稳定水平,AMB在CSF中的药物浓度维持在0.61~1.21 μg/ml。结论 椎管内持续给药能显著提高脑脊液中AMB浓度,而且能维持稳定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方敏吕田明晏媛刘世霆高文慧刘晓加尹恝王立王圆圆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