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永鑫

作品数:2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抗体
  • 12篇免疫
  • 11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1篇克隆
  • 10篇肿瘤
  • 10篇放射免疫
  • 6篇人结肠癌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癌
  • 6篇肠癌
  • 5篇细胞
  • 5篇裸鼠
  • 5篇免疫治疗
  • 5篇放射免疫治疗
  • 4篇放射性
  • 4篇癌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异常凝血酶原
  • 3篇乳腺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作者

  • 27篇方永鑫
  • 10篇袁玫
  • 9篇李力
  • 8篇余征
  • 8篇蒋彦永
  • 8篇费丽华
  • 5篇林星石
  • 5篇罗荣城
  • 5篇刘元方
  • 4篇孙华魁
  • 4篇王孟薇
  • 4篇万军
  • 4篇严晓
  • 4篇吴永慧
  • 4篇贾宝庆
  • 3篇檀华
  • 3篇范义湘
  • 3篇田嘉禾
  • 2篇顾维新
  • 2篇黄靖香

传媒

  • 4篇中华核医学杂...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同位素
  • 1篇单克隆抗体通...

年份

  • 5篇2006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6
  • 1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细胞系、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为阐明新的肿瘤标志——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在原发性肝癌(HCC)中升高机制,本文检测了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DCP及总凝血酶原水平,同时测定了4株肝癌细胞系培养上清中DCP含量。血浆DCP升高与肝癌组织中DCP水平相一致,癌组织中凝血酶原总量也明显增高,无论血浆中DCP是否升高,癌旁肝硬化组织内DCP水平均较正常组织高;4株肝癌细胞均产生DCP,且DCP产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DCP是肝癌细胞特异产物,肝癌组织中DCP升高及凝血酶原总量的过度生成可能对肝癌血浆DCP产生起重要作用,肝硬化组织中DCP升高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的标志。
万军王孟薇方永鑫孙华魁李力李华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标志细胞系
干扰素-γ对乳腺癌细胞Her2/neu表达及^(131)I-Herceptin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利用Herceptin对Her2/neu的靶向特性,将放射性核素131I联结到Herceptin进行放免靶向治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之一。而肿瘤摄取标记抗体的量与肿瘤细胞靶位分子的表达量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FN-γ上调乳腺癌细胞系Her2/neu的表达,以提高131I-Herceptin在乳腺癌细胞系的结合,及131I-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SKBR-3和BT-474,实验组以终浓度为500U/ml的IFN-γ诱导培养48h,对照组加入不含IFN-γ的等量培养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3种细胞Her2/neu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Iodogen法对Herceptin进行131I标记,以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测定131I-Herceptin的放射化学纯度(RCP),以非竞争性饱和结合法测定3种细胞诱导前后131I-Herceptin的结合率(B/T)。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价诱导后131I-Herceptin对3种细胞杀伤效应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间Her2/neu表达率、MFI、B/T及克隆形成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MCF-7细胞Her2/neu基础表达率为(8.5±1.9)%,诱导后升高至(15.2±2.7)%(t=3.515,P<0.05),MFI从38±7升高至121±17(t=7.823,P<0.01);SKBR-3细胞和BT-474细胞的基础表达率分别为(98.9±1.1)%和(98.1±0.9)%,诱导后分别为(99.7±0.9)%和(99.5±1.2)%,无明显改变(P>0.05),但MFI分别从952±125、1020±98增高至1608±201(t=4.802,P<0.01)和1968±192(t=7.614,P<0.002)。131I-Herceptin在MCF-7、SKBR-3和BT-474的基础结合率分别为(5.2±1.4)%、(35.8±4.5)%和(37.2±3.6)%,诱导后分别升高为(12.3±3.4)%、(48.9±7.1)%和(59.5±8.7)%,对131I-Herceptin的结合倍增比分别为2.4、1.4和1.6倍。实验组3种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0±4)%、(23±5)%及(1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3)%、(37±6)%、(34±5)%](t=6.574、3.105、3.323,P<0.05)。结论:IFN-γ可以上调乳腺癌细胞系Her-2/neu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对131I-Herceptin的结合量,因此也提高了1
范义湘罗荣城方永鑫严晓吕成伟
关键词:HER2/NEU干扰素Γ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白蛋白的方法测定微血管通透性被引量:1
1995年
本工作介绍了利用放射性^(125)I标记白蛋白测定微血管通透性的方法,并指出了该方法的优点。
张俊杰刘凤英方永鑫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白蛋白微血管通透性
^(99)Tc^(m)直接法标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Ⅱ.抗坏血酸在直接法标记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分析和比较了在^(99)Tc~m直接法标记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抗坏血酸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在抗体还原完成后加入防氧化剂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还原后的—SH重新氧化,得到的标记产物在标记率和体外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不加抗坏血酸的标记法。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对F(ab')_2片段的标记并进行了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和肿瘤显像测定,得到了很好的体外显像结果。
桑立新吴永慧刘斌刘元方张梅颖林保和杨志方永鑫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坏血酸
异常凝血酶原放射免疫分析及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92年
1984年Liebman等首先发现原发性肝癌(PHCC)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升高。近年,DCP对PHCC韵诊断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也相继建立了几种DCP检测方法,但由于所需试剂昂贵,或方法重复性不佳,或不适于大批标本检测等原因,一直未能推广应用。
万军王孟薇孙华魁尤伟缔赵东海方永鑫袁玫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放射免疫测定
放射性碘标记CL-3体外肿瘤细胞结合及瘤内注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为评价瘤内注射(131)~I 标记单抗对提高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用(125)~I 标记抗人结肠癌单抗 CL-3,测定与人结肠癌细胞系 LS174T 及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 KATOⅢ的结合率。用34只 LS174T 荷瘤裸鼠,在瘤内注射(131)~I-CL-3后1、3、5、17天进行体内分布与放射免疫显像,以腹腔注射及(131)~I-正常鼠 IgG 瘤内注射组作对照。结果:(131)~I-CL-3与LS174T 及 KATOⅢ细胞结合率达73%;荷瘤裸鼠的瘤/非瘤比值瘤内注射组比腹腔内注射组大2~7倍;每克组织结合注入量的百分数瘤内注射组比腹腔内注射组大2倍多,比(131)~I-IgG 瘤内注射组大5~7倍,且放射免疫显像图清晰。故瘤内注射是提高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单抗标记物在瘤内的存留主要是免疫结合,而不是 IgG 的非特异结合。
方永鑫张海鹰余征袁玫林星石费丽华李力李华田嘉禾黄靖香檀华蒋彦永
关键词:放射免疫显像单克隆抗体碘标记
不同形态的^(111)In在小鼠体内动态分布的观察
1991年
单克隆抗体,^(111)In标记物,游离^(111)In,代谢。
韩冰刘成贵方永鑫袁攻吴传初吴永慧刘元方
关键词:标记物单克隆抗体代谢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996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分子量为170ku的跨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本研究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结果胃癌组织的EGFR含量为(10.36±2.21)foml/L蛋白,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的EGFR含量(4.22±1.80)fmol/mg蛋白,(P<0.01)。不同胃癌病理类型中,分化差的EGFR高于分化好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织中的EGFR具有很高的亲和力Kd=(2.25±0.68)nmol。我们的结果表明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能否作为判断胃癌分化好坏及预后的指标尚难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凛宋少柏易寄东檀华方永鑫
关键词:胃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病理学
188Re直接标记单克隆抗体被引量:4
1998年
研究了用无载体的188Re直接标记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以摩尔比为1∶3的柠檬酸-酒石酸作中间螯合剂,在pH=5.2的条件下,用SnCl2将Na188ReO4快速还原,再与已被NaHSO3还原的抗体交换配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2h的标记率大于95%,标记物的体内、体外稳定性良好并保持了抗体的免疫活性。
张智勇王祥云吴永慧刘元方方永鑫袁香庆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放射性核素铼188
放射自显影术用于裸鼠LS174T移植瘤瘤内注射^(125)I-CL-3后的分布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为经瘤内注射(IT)途径进行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提供组织学实验依据,在裸鼠LS174T移植瘤生长至~1cm时,瘤内分别注射^(125)I标记的小鼠抗人结肠癌单抗(CL-3)和正常小鼠IgG(NMIgG)或腹腔注射(IP)CL-3,3天后取出肿瘤并制备连续切片,用放射自显影术观察^(125)I标记抗体的分布。累加标记抗体在连续切片中每片所占面积,计算总的分布量。结果表明:CL-3 IT组的分布不同于NMIgG IT和CL-3 IP组,CL-3 IT组的标记抗体不仅在注射局部浓度高,而且还通过间质和包膜下扩散到肿瘤细胞,呈成簇分布,但间质中很少;CL-3 IP组仅分布于近间质的3~5层细胞;而NMIgG IT组仅在间质中分布。在瘤内的总分布,CL-3 IT组为2.60±2.19mm^3,是CL-3 IP组(0.08±0.04mm^3)的32倍,是NMIgG IT组(0.37±0.09mm^3)的7倍。CL-3 IT组的肿瘤坏死体积是0.116±0.129mm^3。因此,瘤内注射标记抗体可产生比腹腔给药更好的杀伤肿瘤作用。
费丽华余征方永鑫李力袁玫
关键词:放射免疫治疗瘤内注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