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普慧

作品数:70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学
  • 26篇哲学宗教
  • 8篇历史地理
  • 4篇社会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佛教
  • 17篇文学
  • 8篇雕龙
  • 8篇审美范畴
  • 8篇文心
  • 8篇文心雕龙
  • 8篇《文心雕龙》
  • 7篇审美
  • 7篇宗教
  • 5篇信仰
  • 5篇哲学
  • 5篇文化
  • 4篇佛教哲学
  • 3篇艺术
  • 3篇宗教信仰
  • 3篇禅宗
  • 3篇六朝
  • 3篇慧远
  • 3篇国文
  • 2篇代文

机构

  • 40篇西北大学
  • 14篇四川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 6篇南开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莱比锡大学
  • 2篇马萨里克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务院
  • 1篇山东大学威海...
  • 1篇维也纳大学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作者

  • 66篇普慧
  • 2篇刘林魁
  • 1篇高春艳
  • 1篇陈龙
  • 1篇罗希
  • 1篇赵涛
  • 1篇朱研

传媒

  • 5篇文艺研究
  • 4篇人文杂志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文学评论
  • 3篇文史哲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唐都学刊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长江学术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被引量:20
1997年
学界普遍认为《文心雕龙》的立论和编写结构是受了佛教因明学的影响。然细加考察,《文心雕龙》成书时,天竺因明学尚未正式传入中国,故而不可能受其影响。再深入分析,刘勰师从和交往的僧人多为成实论者;且《文心雕龙》与《成实论》在结构上均采用五部制,尤其是二书《总论》的结构安排,更是如出一辙。据此,似可断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受到了齐梁时期极为盛行的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普慧
关键词:《文心雕龙》因明学《文心雕龙·知音》佛教梁武帝
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被引量:6
2012年
文学性灵说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性灵说最早由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崇佛文人范泰、谢灵运、颜延之、何尚之等提出。其思想渊源众多,先秦以来的本土思想、以及佛教的佛性论思想和"识神"说,都对性灵说的提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佛教思想或为主要源头。谢灵运等的性灵说,更多地在佛教意义下使用,但已蕴涵了丰富的文学审美意蕴。梁代刘勰、钟嵘等将其广泛运用于文学理论与诗学批评之中,北周庾信则将其贯穿于文学创作之中。刘勰、钟嵘、庾信等的文学性灵说,赋予了"性灵"崇高无上、能量无比、万有中心的地位和权力。"性灵"是聚集了"天"、"地"、"人"的灵气,上通于天,下感于地,中集于人,是天地之核心、万物之根基。其表现于文学创作,即是指审美主体间性内在生命受感于社会历史所表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原动力、创造力、洞察力、感悟力和表现力。
普慧
关键词:文学思想史佛教思想性灵说审美范畴刘宋时期思想渊源
论汉译佛典文学对中古汉语文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汉语文学进入中古时代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出现汉译佛典文学影响下的新文学。这个新文学在思想信仰、意趣想象、题材体裁、风格语言等诸多方面,与原有的文学相比,形成相当大的异趣。文学思想对宇宙、社会、人事的新的思考、反省,把文学创作提升至一个崭新的高度;新的审美意象的运用,为文学注入深邃的意蕴和内涵;审美想象的拓展,为文学构筑起多层次的立体虚构世界;汉译佛典文学影响下的汉语文学走势,反映出外来文化强劲的渗透力,同时,也显示出本土文学强大的融受力和涵化力。
普慧
关键词:文学题材文学影响汉语文学思想信仰审美想象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辨理论,其中的“论”是这一思辨理论的集中代表;中国东晋高僧慧远及齐梁崇佛文人刘勰从佛教和文学两方面对“论”作了深刻分析和阐述;魏晋玄学家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借鉴了佛教“论”的思辨方式,东晋南朝的僧人及崇佛文人慧远、宗炳、沈约等在其议论文中直接引进了佛教“论”的思维方式,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议论文也受到了佛教“论”的潜在影响。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普慧
关键词:议论文佛教中古东晋南朝魏晋玄学古文运动
汉代黄老道形成的宗教特征及其思想史背景
2010年
汉代黄老道以神化黄帝、老子为标新手段,以无为清净为生活方式,以追求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立场为政治诉求,逐渐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掀起了阵阵波澜,构成了汉代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
普慧
关键词:国家意识形态宗教化黄帝老子
《文心雕龍》審美範疇的佛教語源
《文心雕龙》与佛教的关系是整体"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学者都做过非常有益的探讨,认为《文心雕龙》受到佛教不同程度影响,本文认为《文心雕龙》的成书及全书的结构是受到了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普慧
关键词:《文心雕龙》审美范畴佛教文化哲学思想
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佛教神学思想被引量:5
2006年
刘勰一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神学信仰者。他自觉恪守戒律,协助名僧僧祐整理佛教经论,撰写佛学论文《灭惑论》,积极参与齐末佛、道之争,坚决捍卫佛教地位。其《文心雕龙》虽是一部有关文章写作之法的专著,但因浸透着佛教神学的思维框架,故而思路开阔,条理明晰,谈论文艺,包揽宇宙,总括人心,颇合艺术审美思维之要求。
普慧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道
略论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被引量:8
2006年
弥勒与弥陀信仰是整个中国佛教信仰体系中最为庞大的两个派别,二者均产生于大乘佛教兴起的时代,弥勒及其兜率天净土思想起源得更早一些,可能在原始大乘时期。从语源和语义考察,二者都吸收了上古波斯和印度对太阳、光明之神崇拜的文化原型。佛陀造像兴起之时,弥勒造像亦随之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印度、东北波斯、中亚及西域地区;而弥陀造像4世纪前无见于上述地区,4世纪以后却在中土兴盛起来。汉译佛典中专门宣讲弥陀及其西方净土的经典似比专门宣讲弥勒兜率净土的经典成熟得要早,两晋以后影响更大。
普慧
关键词:净土信仰造像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被引量:15
2009年
《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国本土概念,加入了佛教内容,在进入文学领域之后,成为重要的文学审美范畴,如虚静、原道等。从语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审美范畴与佛教哲学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普慧
关键词:《文心雕龙》佛教哲学审美范畴语源学文学领域发生学
论中国学术话语的当代建构——基于历史进程的视角被引量:11
2010年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变化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学术话语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术话语的对话、交流;学术话语权力不一定以经济的强势为标志,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术话语的权力。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从概念、术语、范畴、思维方式、理论思辨、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涵化和濡化的方式,形成既适用于全球化的学术交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普慧
关键词:学术话语文化软实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