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秀春

作品数:29 被引量:19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牙形石
  • 12篇生物地层
  • 11篇盆地
  • 8篇奥陶系
  • 6篇奥陶纪
  • 5篇牙形刺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塔里木盆地
  • 4篇剖面
  • 3篇地层研究
  • 3篇生物地层研究
  • 3篇石炭
  • 3篇晚奥陶世
  • 3篇南缘
  • 3篇二叠系
  • 3篇奥陶世
  • 3篇奥陶统
  • 2篇地层学
  • 2篇地层意义
  • 2篇牙形类

机构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29篇景秀春
  • 22篇王训练
  • 17篇周洪瑞
  • 10篇房强
  • 8篇王振涛
  • 8篇杨志华
  • 6篇邓胜徽
  • 4篇卢远征
  • 4篇张师本
  • 3篇高金汉
  • 3篇杜品德
  • 3篇张永生
  • 2篇马伯永
  • 2篇黄智斌
  • 1篇张放
  • 1篇张海军
  • 1篇杨芝林
  • 1篇李鑫
  • 1篇樊茹
  • 1篇沈阳

传媒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旺苍罐子坝剖面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罐子坝剖面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广元市旺苍县。该剖面的下三叠统出露完整,沉积厚度大,并且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以牙形石地层学为主要手段对该剖面下三叠统地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
宋先腾景秀春邓胜徽王训练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地层下三叠统四川盆地
文献传递
川北上寺剖面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研究
四川北部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发育较齐全且保存良好,是中国二叠系-三叠系的重要剖面之一。本文对该剖面茅口组-大隆组牙形石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4属27种(包括2个未定种,1个相似种),识别出12个牙形石带,自下至上依次...
房强景秀春邓胜徽王训练
文献传递
关于晚奥陶世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和Yaoxianognathus An的几点新认识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晚奥陶世浅水、暖水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两个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 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 1985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产出于华北台地北缘内蒙古大佘太白彦花山剖面的丰富标本提出关于两属的分类和演化的几点认识。根据所发现的化石特征,本文补充了Tasmanognathus shichuanheensis An, 1985和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Qiu in Lin et al., 1984)的器官分子。基于Tasmanognathus borealis An, 1985 S分子的复杂细齿结构特征,认为其符合Yaoxianognathus的属征,将其归并厘定为Yaoxianognathus borealis,器官种Tasmanognathus sigangensis Pei, 1987的各分子无一符合该属器官特征重建,其全型标本更接近于Oulodus Branson et Mehl, 1933。同时,T. sishuiensis-T. shichuanheensis-Y. borealis-Y. neimengguensis-Y. yaoxianensis表现为细齿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再一次证明两属之间演化关系明确。本文对两个属的认识,将为浅水、暖水碳酸盐岩相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分类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
杨志华景秀春王训练周洪瑞任卉
关键词:牙形刺晚奥陶世
云南保山西邑地区香山组一段牙形石及其地层意义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上古生界发育,化石丰富,有良好的生物地层基础。而位于保山东南地带的西邑地区,地层出露较少,生物地层研究程度较弱。前人认为西邑地区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D2-3h)与下石炭统香山组一段(C1x1)之间缺失上...
杨志华景秀春王训练周洪瑞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地层上泥盆统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火山活动记录:来自陕甘地区平凉组钾质斑脱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的信息被引量:24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多个奥陶系剖面中出露多层粘土岩。研究表明,这些粘土岩层多为钾质斑脱岩,是火山喷发的凝灰质物质在海相环境下沉积、蚀变的产物,其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年代地层格架的重新厘定和周缘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泾阳西陵沟剖面和甘肃平凉银洞官庄剖面奥陶系平凉组钾质斑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表明其源岩为中酸性岩浆,且所有样品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显示了富钾质特征;Nb-Zr图解中样品大多落在高钾、亚碱性岩浆范围内。利用在风化过程中不活动元素对钾质斑脱岩的原岩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其原始岩浆为高钾亚碱性流纹英安岩和粗面安山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多数样品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分别对上述二个剖面的4个和2个钾质斑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变化于449±3Ma^457±3Ma范围的6组谐和年龄,据此将平凉组的沉积时代厘定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Sandbian-Katian)。根据钾质斑脱岩区域分布判断其源于南部北秦岭地区或/和西南部北祁连地区的火山喷发。
王振涛周洪瑞王训练景秀春张永生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定年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幕不整合被引量:13
2015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三段(下奥陶统上部)之上,且有部分钻井良里塔格组下部也发育不全,缺失了至少11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17~20Ma的地层缺失;其二是巴楚地区,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二段或鹰山组第一段(中奥陶统下部)之上,缺失了至少8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约14Ma的地层缺失.上述地层缺失主要是由于中奥陶世以后塔里—巴楚地区出水成陆,碳酸盐岩地层受大气淡水溶蚀的结果.在不整合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对该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特别是鹰山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胜徽杜品德卢远征黄智斌景秀春张师本樊茹杨芝林李鑫
关键词:奥陶系不整合面油气勘探意义塔里木盆地
南秦岭略阳地区略阳组牙形刺新材料及其时代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略阳组分布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附近,是略阳地区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本次研究在略阳灵岩寺南部剖面的略阳组获得牙形刺13枚,共识别出3属5种,包含2亚种和2未定种,分别为:Siphonodella homosimplex,Polygnathus communis communis,Po.inornatus inornatus,Po. sp.和Pseudopolygnathus sp.。该牙形刺组合可以与华南同时期牙形刺进行对比,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这为确定略阳组的下部层位的具体时代提供了新的牙形刺证据。略阳组中所产出的Si.homosimplex为华南地区浅水相牙形刺的典型代表,Po.inornatus inornatus广泛见于西欧的浅水相地层,这表明在早石炭世期间勉略地区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且与华南地区生物区系存在紧密联系,同前人根据底栖生物化石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杨志华王训练周洪瑞景秀春沈阳于子栋杨运军石颖
关键词:牙形刺石炭纪南秦岭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等,曾一度被前人解释为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本文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樱桃沟组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特征的精细刻画以及对该组沉积序列的详细分析,认为上述疑似浅水沉积环境的交错层理实为底流(深水牵引流)对浊流改造的结果,并分别形成了内波、内潮汐沉积和等深流沉积,这在研究区为首次发现。据此将其归纳为7种岩石类型:(1)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2)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粉砂岩;(4)单向交错层理砂岩;(5)水流波痕细砂岩;(6)平行层理细-中砂岩;(7)大型交错层理细砂岩。其中,前5种岩石类型为内波、内潮汐沉积,后两种为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樱桃沟组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碳酸盐滑塌角砾岩、浊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复合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王振涛周洪瑞王训练景秀春
关键词: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沉积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地质事件群耦合作用被引量:32
2015年
北祁连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早古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洋陆转化过程,于奥陶纪时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分别形成了北西向展布的北祁连造山带走廊南山北缘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和东西向展布的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期间,秦岭-祁连洋的俯冲造山作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沉积类型和内陆湖盆的发展演化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了盆-山耦合体系,引发一系列构造事件、火山喷发事件和多种类型的事件沉积等。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成因机制上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宏观背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几乎相同时期存在一次构造背景的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并诱发了多期火山喷发事件,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形成多套斑脱岩夹层,这些斑脱岩可能为同时期或者稍后的钾盐矿(包括含钾卤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同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由浅水碳酸盐台地陷落为深水斜坡,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有规律的集中发育重力流沉积(海底扇、浊积岩等)、滑塌沉积和震积岩等事件沉积。从形成机制上,华南板块向北俯冲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地震,火山喷发在奥陶系集中沉积了多套凝灰岩夹层,地震活动导致同时期大套重力流沉积,并触发相对深水区沉积物向深水区移动,使得重力流沉积转化为浊流沉积,形成了具有良好储层的浊积岩。统计表明,上述事件发育的时间与秦岭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最活跃的时期基本一致。因此这些分布稳定的凝灰岩薄层和中奥陶世集中有规律分布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为华南板块向华北本快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王振涛周洪瑞王训练张永生景秀春邢恩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
华北板块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回顾及在西北缘区新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景秀春周洪瑞王训练杨志华房强王振涛樊杰
关键词:牙形石奥陶纪生物地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