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32例临床分析
- 曹爱萍
- 子宫内膜息肉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
- 刘小春冯力民王淑媛毕小刚张华曹爱萍杜小棉李合欣李晶华索玉平杨保军高婉丽
-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Ki-67、Bcl-2、Bax的表达情况及Bax/Bcl-2比值,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及影响其生长发展的重要因子;对子宫内膜息肉赘生状态的形成机理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细胞凋亡性激素受体
- 180例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初探
- 1994年
-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缺陷或部分停顿所造成,病儿出生后就可发现有心血管病变,所以是儿科常见病,但本病病儿又多为存活至成年,所以在成年人心血管病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8‰左右。
- 杨静娴孙桂英肖焕香曹爱萍王建芳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小儿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分析
- 2001年
- 曹爱萍
-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32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32例,并按贫血程度分为A、B两组,A组血红蛋白<60 g/L,B组血红蛋白在60~80 g/L之间。结果:A组合并早产、子痫前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均高于B组,剖宫产率大于B组。结论: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常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只要严格监测母儿情况,积极治疗,可降低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 曹爱萍胡芬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重度
- 氨茶碱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胎儿宫内窘迫
- 1998年
- 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在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状态,是新生儿窒息的直接原因。本文运用氨茶碱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胎儿宫内窘迫有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7年1月-1997年10月在本院分娩产妇35例。其中初产妇34例,...
- 曹爱萍范林霄
- 关键词:胎儿窘迫症药物疗法氨茶碱地塞米松
-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母儿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发病于妊娠34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同时认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情更重,治疗棘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子痫前期重度共145例,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有88例,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 曹爱萍
- 关键词:子痫前期重度母儿《妇产科学》国外学者特发性疾病围生儿死亡
- 双胎妊娠115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1988~ 1998年间双胎妊娠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将双胎发生率、并发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作临床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 115例中早产 42例占 36 .5 2 % ,剖宫产 5 7例 ,占 49.5 6 % ,围产儿死亡率 5 .2 2 % ,是同期单胎死亡率 1.44 %的 3.6倍。并发症以妊高征为多 ,34例占 2 9.5 6 %。结论 双胎妊娠应加强产前检查、增加营养 ,避免胎膜早破、早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曹爱萍李洁
- 关键词:围产期学婴儿死亡率双胎妊娠病例分析
- 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 1994年
- 围产医学是国内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做好围产期的监护工作,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目前,国际上把围产期死亡率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妇保健及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围产期保健工作,
- 曹爱萍孙桂英尉志华
- 关键词:围产期保健死亡率监护工作围产儿死亡围产医学经济水平
- 全文增补中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24例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对2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有剖宫产史1次者22例,2次者2例.24例均有停经史,8例无临床症状,14...
- 曹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