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护理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微粒
  • 4篇夹层
  • 4篇并发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注射
  • 3篇并发症
  • 2篇大血管
  • 2篇大血管手术
  • 2篇动脉搭桥术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手术
  • 2篇血糖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曹艳君
  • 9篇谢强丽
  • 7篇刘庆华
  • 4篇孙成超
  • 4篇冯霞飞
  • 4篇康玉斌
  • 4篇周润
  • 4篇赵初环
  • 4篇冯小芳
  • 3篇杨丽丽
  • 3篇涂文婷
  • 2篇周雷
  • 2篇林洁
  • 2篇唐惠娟
  • 2篇张敏月
  • 2篇李文玉
  • 2篇唐慧娟
  • 2篇施若霖
  • 1篇林晓非
  • 1篇王美兰

传媒

  • 2篇海峡药学
  • 2篇护理与康复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2009年浙...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赵初环林洁冯霞飞谢强丽曹艳君刘庆华孙成超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弓替换手术死亡率
低温下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在低温下(4-10℃)配伍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低温环境下配置的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重溶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溶液中微粒数。结果:8种中药注射液在低温下配伍后,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除血栓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重溶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其余7种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小于10μm的微粒占到90%以上。结论:在寒冷季节无温控条件下使用中药注射液,配置时应将药液适当加温,充分振荡混匀,输液时建议应用精密输液器,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唐惠娟施若霖曹艳君康玉斌杨丽丽涂文婷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溶媒微粒
6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预后。方法对6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81.0%,马凡综合征占10.5%,临床表现:90%患者为剧烈胸痛,5%无疼痛的表现。56.4%需4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内科药物治疗34例,好转27例,死亡7例;外科大血管手术治疗17例,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16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但仍以突发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有助于病情综合评估;药物治疗中血压控制多需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赵初环冯霞飞谢强丽曹艳君刘庆华孙成超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大血管手术介入治疗
5例应激性心肌病的护理
2012年
应激性心肌病又名Tako-tsubo心肌病(Tako-1subocar-diomyopathy),于1990年111日本的Sato等首次报道。该病曾被认为是一种特发于日本的地区性或种族性疾病。最近几年,美国和欧洲学者Desmet、Sharkev和Wittstein等陆续报告了一些应激性心肌病的病例。近年来我国也相继有该病例报道,但临床上确诊病例尚较少见。
孙君芳廖旭怡林丽跃王美兰曹艳君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护理
3种中药注射剂与溶媒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温度与放置时间对艾迪、刺五加、血塞通3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药物合理配制以及安全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微粒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测定3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微粒数、外观、pH、紫外吸光度值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通过对实验所记录数据的重复测量分析统计显示:刺五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溶液中≥10μm的微粒超出药典标准;≥2μm的微粒数目相当可观,在32-35℃下,其中刺五加在T=Omin,艾迪在T=180min时微粒数目较少且差异明显,其pH都在标准范围内。血塞通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10μm的微粒在温度较高时超出药典标准;≥2μm的微粒数目在20.23℃和4~8℃下,T=30min和60min时较少且差异明显,其pH低于药典范围。3种中药注射液在最大紫外吸收峰处吸光度值及外观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建议不同药物在各自相对较佳的温度、放置时间下进行配制与静脉给药,或者使用更好的终端过滤器,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康玉斌杨丽丽涂文婷张秀华王志强张旭唐慧娟曹艳君
关键词:微粒稳定性酸碱度
6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预后。方法对6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81.0%,马凡综合...
赵初环冯霞飞倪海珍谢强丽曹艳君刘庆华孙成超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大血管手术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室温下8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在配伍后放置在室温(22~25℃)下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常温环境下配置的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重溶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溶液中微粒数。结果 8种中药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后,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除血栓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重溶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其余7种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小于10μm的微粒占到90%以上。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慎重,配制后应视药品的不同特性,在合适的时间里使用,输液时建议应用精密终端过滤装置,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唐惠娟施若霖曹艳君康玉斌涂文婷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微粒室温
有创与无创序贯撤机应用于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的护理
通过回顾分析我科32例心脏术后存在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损伤、低氧血症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于术后常规撤除有创通气后,予以BiPAP支持呼吸,在BiPAP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2、6、24h进行心率、呼吸及血...
冯小芳曹艳君周润刘庆华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护理
文献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围术期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总结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1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其中男12例,女5例,43....
赵初环林洁冯霞飞谢强丽曹艳君刘庆华孙成超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手术治疗并发症
文献传递
参麦注射剂配伍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参麦注射液配伍后微粒的变化。方法测定参麦注射液配伍后放置在4~8℃、20~23℃、32~35℃3种温度的环境中,分别在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这五个时间点测得pH值及微粒的变化。结果参麦性状,pH无明显变化。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微粒数变化较大。结论参麦注射液配伍后微粒较多,对于心脏术后尤其是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可使用输液加温袋将液体加温至32~35℃输液以减少微粒数。
曹艳君康玉斌杨丽丽唐慧娟李文玉
关键词:心脏术后参麦温度微粒PH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