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薇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血管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肿瘤
  • 3篇组织学
  • 3篇内膜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周上皮样
  • 2篇血管周上皮样...
  • 2篇上皮
  • 2篇上皮样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二四五医...

作者

  • 12篇曹薇
  • 5篇杨向红
  • 3篇徐灿
  • 3篇姜卫国
  • 3篇高霭峰
  • 3篇齐亚飞
  • 2篇张淑兰
  • 2篇侯锐
  • 2篇姜罗
  • 2篇赵福杰
  • 2篇于秋萍
  • 1篇张洪兰
  • 1篇王敏
  • 1篇冷旭
  • 1篇舒红
  • 1篇宋继谒
  • 1篇林蓓
  • 1篇吕庆杰
  • 1篇王劲欧
  • 1篇孔令婷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cclud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肺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Occludin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Occludin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配对正常肺组织(P<0.05)。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与NSCLC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相关,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孔令婷曹薇张宇声李晔杨向红
关键词:OCCLUDIN免疫组化非小细胞肺癌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肝恶性PEComa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瘤细胞上皮样,弥漫片状、部分小梁状排列,胞质嗜酸,细胞核中-重度异型,有出血坏死。HMB45、SMA(+)。结论肝恶性PEComa十分罕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肝恶性PEComa的组织学诊断标准。
于秋萍齐亚飞曹薇
关键词:组织学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wist与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Twist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1例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研究。结果:NSCLC组织中Twist、p53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5.830及10.808,P值均<0.05;Twist表达与组织学类型(χ2=4.665)、临床分期(χ2=8.362)及淋巴结转移(χ2=10.640)密切相关,P<0.05;p53表达与性别(χ2=4.047)和淋巴结转移(χ2=6.689)显著相关,P<0.05;NSCLC中Twist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57,P<0.05;患者术后生存与p53的表达密切相关。对随访>4年的48例患者进行了Twist差异性表达的研究发现,Twist在术后生存时间<4年的患者中表达高于生存时间≥4年的患者,χ2=6.497,P<0.05。结论:p53突变、Twist的高表达及p53与Twist的协同作用可能促进了NSCLC的发生发展;p53、Twist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和基因治疗的可能靶点。
舒红张洪兰曹薇姜卫国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FAP-1与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及Fas-L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0%(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0%(P<0.05)。Fas-L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6.2%和35.0%(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和93.3%,两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Fas-L表达阳性、阴性者中,FAP-1表达率分别为81.3%和40.0%,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表达FAP-1有关,FAP-1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侯锐姜罗曹薇赵福杰林蓓张淑兰
关键词:FAP-1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侯锐姜罗曹薇赵福杰
关键词:FAP-1FAS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方法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2年3—1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20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进行常规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学诊断。结果200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学诊断。Pipelle取样器的取材满意度为93.0%(186/200;14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85.0%(170/200;170例做出了与诊刮完全一致的病理诊断),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Pipelle取样过程中患者无疼痛感。诊刮、Pipelle取样器两种取材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85.O%,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elle取样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仅为54.5%,但11例子宫内膜癌其成功检出6例,另有3例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复杂性增生,1例取样时人为因素而仅诊断为破碎内膜;去除人为因素的1例,Pipelle取样器作为对可疑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率达90%。结论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其对正常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等的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冷旭王敏张淑兰王丹曹薇杨向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刮除术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增生
ER和MDM2及ERK1/2信号通路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ER、MDM2和ERK1/2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相关性及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卵巢癌标本中ER、MDM2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该40例标本对紫杉醇(PTX)、表柔比星(EADM)、顺铂(DDP)和卡铂(CBP)的药物敏感性;通过酶活性测定,检测ERK1/2酶活性。结果:PTX和EADM耐药者ERK1/2酶活性分别增高1.5倍,P值分别为0.015和0.004;ERK1/2酶活性与PTX和EADM的抑制率负相关,r分别为-0.531和-0.488,P<0.01;ER和MDM2不同表达水平间ERK1/2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34;P-gp阳性组ERK1/2酶活性是阴性组的1.4倍,P=0.022;P-gp阴性组PTX和EADM的抑制率分别是阳性组的1.5和2.0倍,P值分别为0.021和0.004;P-gp与MDM2的表达正相关,r=0.396,P<0.05;MDM2不同表达水平,PTX和EADM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和0.039;ER与MDM2的表达正相关,r=0.671,P<0.01;DDP和CBP在本实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MDM2及ERK1/2激酶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ERK1/2激酶活性和MDM2的表达均与P-gp的表达正相关;卵巢癌PTX和EADM耐药的产生与ERK1/2酶活性的升高和P-gp及MDM2表达的增强有关。
王劲欧吕庆杰曹薇姜卫国宋继谒齐亚飞
关键词:核蛋白质类蛋白激酶类
榄香烯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榄香烯是一种广谱的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能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面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望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但其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曹薇李丹杨向红
关键词:肿瘤榄香烯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5例,肿瘤直径3.5cm-5.0cm,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呈透明状,间隔内肿瘤细胞呈巢状。Fuhrman分级为Ⅰ-Ⅱ。免疫组化标记:CK(+)、EMA(+)、Ki67(<3%+)、CD68(-)。5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预后良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曹薇杨向红高霭峰徐灿姜卫国
关键词:肾细胞癌免疫组化
嫌色性肾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嫌色性肾细胞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及Hale's胶样铁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嫌色性肾细胞癌17例,大体肿瘤直径3-10.5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EMA 100%阳性,CD10 52.9%阳性,Vimentin阴性,CK7 88.2%阳性,P504S29.4%阳性,CD11794.1%阳性。Hale's胶样铁染色100%阳性。17例中12例随访6个月到3年,仅1例在术后1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其余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掌握该肿瘤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对鉴别其他肾上皮性肿瘤有重要帮助。
曹薇徐灿高霭峰
关键词:肾细胞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