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东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宗教
  • 3篇舍勒
  • 3篇现象学
  • 2篇宗教现象
  • 2篇宗教现象学
  • 2篇胡塞尔
  • 2篇奥托
  • 1篇殿堂
  • 1篇多元论
  • 1篇心身
  • 1篇心源
  • 1篇选集
  • 1篇学派
  • 1篇译名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中得心源
  • 1篇入门课程
  • 1篇上海三联书店
  • 1篇神圣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0篇朱东华

传媒

  • 3篇哲学门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宗教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言为心“身”:安都经学宗师狄奥多若的本体论类比与“身”的玄义探析
2014年
安都学派是教父时代与亚城学派相抗衡的经学学派,狄奥多若作为该学派的经学宗师,力倡字义解经法和"言—人"基督论,并从"言心同在""言心同质"、言为心之"身"三个本体论类比的维度出发,阐述了"圣父—圣子"关系犹如"心—言"关系。唐代景教入华之际,即尝试吸纳儒家用语"(修)身"和佛学用语"身"(kaya)来翻译"parsopa/prosopon/person",比较好地抓住了这个概念的思想内涵。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初步阐发了"身"的玄义:(1)"身"是"一阶区分"层次上同质事物之间的二阶区分(个别化体现);(2)"身"是内在的东西向外显现("同质现身");(3)"身"是表里一如的个体性人格载体。
朱东华
关键词:人格
马克斯·舍勒:《舍勒选集》
2005年
刘小枫编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在现当代西方思想家中,就其著作汉译的广度和速度而言,舍勒算得上是比较幸运的一位。这主要归功于刘小枫对舍勒思想情有独钟的喜好和不遗余力的荐引。自1989年以来,刘小枫先后组织了十几位国内知名学者,陆续译出了舍勒的《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爱的秩序》、《价值的颠覆》、《死、永生、上帝》等重要著作,并于1999年编选出版了两卷本的《舍勒选集》,为汉语学界了解和研究舍勒思想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朱东华
关键词:上海三联书店编选舍勒
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对《神圣》的评论与奥托“努秘学”的现象学解读方案
2004年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舍勒一方面认为《神圣》的努秘学(Numinology)对宗教现象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又指出了该书的现象学描述部分与其形而上学一神学的解释部分不相协调。长期以来,欧美研究奥托思想的学者因为受形而上学-神学解读方案的局限,很少顾及努秘学的现象学特征。有鉴于此,本文主张在胡塞尔等人的观点基础上提出努秘学的现象学解读方案。这一方案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将《神圣》的努秘学内容(即其中的现象学描述部分)从它的形而上学—神学的嵌套中剥离出来,然后提出该方案在课题上需要着重考察努秘的本原结构及其绝对域-边缘域特征,在方法上需要着重考察努秘学所采取的现象学本质直观、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解释学以及它们在语言方面的特殊要求。最后本文还指出了奥托的宗教现象学因为受形而上学-神学立场的限制而带上了不彻底性。
朱东华
关键词:奥托神圣宗教现象学
朱谦之与中国景教的溯源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认为朱谦之已经较为深入地触及了景教溯源研究的学统维度,突破了以聂斯托利为景教肇祖的传统偏见,并能够在景教溯源研究的法统维度上避免套用佐伯好郎篡改之后的世系框架。不过,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景教溯源研究未能成为朱谦之的中国景教研究的核心诉求,因此他对聂斯托利的评价还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总结朱谦之在景教溯源研究方面的理论得失,有助于景教研究范式向内在研究路线转移。
朱东华
重审耶佛对话的两种模式
2017年
宗教学家威尔弗瑞德·史密斯认为,信仰乃是基本的宗教范畴,其实质就是一种"参与"。从耶佛对话的角度看,基督教入华后分别采取了"辟佛—易佛""况佛—援佛"等文化参与模式。其中晚明天主教徒立足于实践和礼仪层面来展开"辟佛"和"易佛",但却错失了"性理之学"层面上与佛教思想熔铸的历史机遇。谢扶雅等现代基督徒学人提出的"基督学时代论"则是立足于佛学深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具有史家视野的文化参与立场。时代论历史视野透露出一种可能性,即基督教与佛教在性理之学层面上具有深度会通的思想基础。得益于唐代开放的文化政策,景教采取了深度中国化的路线。以景净为代表的唐代景士在性理之学的"援佛入景"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过去学者常常批评景教过度迎合本土文化,而未能看到景教超越格义、实现思想的创造性熔铸的积极意义。当年王国维以史家的敏锐眼光,视景教敦煌文书为"世界宝籍",其着眼点恐怕就在于强调汉语景教文献的文化策略意义,不能不引起重视。
朱东华
关键词:唐代景教
麦克斯·缪勒与“译名之争”
19世纪80年代,《东方圣书》的翻译引出了一场译名之争,"God"能否与"上帝"对译的问题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麦克斯·缪勒作为《东方圣书》的主编,明确表示支持理雅各的译法、反对22位在华传教士的主张。本论文通过梳理译名问...
朱东华
文献传递
外师诸教 中得心源——论鲁道夫·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方法
本文着重探讨奥托的"努秘学"(numinology)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首先我们要指出,奥托的"强否定法"其实是一条"通往现象学本质直观的道路",而奥托一生的为学原则(即"外师诸教、中得心源")则浸透了"看实事本身"的现...
朱东华
文献传递
现象学是毫无收益的事业吗?
2004年
现象学是毫无收益的事业吗?这个在现象学运动史上由冯特(Wihelm Wundt)所引出的问题,一度引起了该运动二号人物马克斯·舍勒的高度重视.舍勒先后几次著文反驳冯特的批评.他以一个现象学家的直观立场,对"否定判断"和"同语反复"在现象学表述进程中以及在本质直观进程中的可能意义作出了深刻的分析.鉴于"本质直观"对现象学思想而言的重要性,我们在此剖析一下舍勒的反驳意见,应该是饶有趣味的.同时,这对理解舍勒思想的特色,对理解舍勒思想与胡塞尔思想之间的关系来说,也有较大的意义.
朱东华
关键词:现象学舍勒胡塞尔
金白莉•帕顿等:《巫术的踪影:后现代时期的比较宗教研究》
2005年
有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伊利亚德等老一辈宗教学家在国际宗教学舞台上叱咤风云、激扬文字,前后算来也已经有了五六十年的光景。然而,差不多就在一夜之间,他们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学术殿堂就被摧毁了。他们的书被新一代宗教学者束之高阁,布满了灰尘;他们的理论也只是作为大学入门课程的内容,而且是被当作宏大体系壮烈坍塌的反面教材。
朱东华
关键词:入门课程反面教材宗教学后现代时期
“领悟”与“理想型”——论列欧的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被引量:1
2007年
列欧是20世纪最重要的宗教现象学家。他一方面以狄尔泰思想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理想型”学说并由此提出了成熟的宗教类型学,另一方面又对“领悟”、“同感”和“悬搁”等现象学探究程序的中心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将“同感”与“悬搁”结合起来并赋予“同感”以一种诠释学的意味;他将“领悟”看作是“同感”的升华,并站在类似于海德格尔的立场上,用“领悟”的“先入之见”消解了胡塞尔所谓的“悬搁”。列欧的方法论表明,列欧是“宗教现象学的诠释学路线”的真正制定者。
朱东华
关键词:领悟理想型宗教现象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