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丹雪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油茶
  • 7篇炭疽
  • 7篇炭疽病
  • 6篇油茶炭疽病
  • 6篇茶炭疽病
  • 3篇种群
  • 2篇地被可燃物
  • 2篇定殖
  • 2篇遗传分化
  • 2篇杉木
  • 2篇杉木林
  • 2篇杉树
  • 2篇树势
  • 2篇种群遗传
  • 2篇无机元素
  • 2篇苗木
  • 2篇苗木根系
  • 2篇菌根
  • 2篇菌根菌
  • 2篇菌根菌剂

机构

  • 11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朱丹雪
  • 11篇周国英
  • 11篇李河
  • 6篇刘君昂
  • 4篇谭益民
  • 4篇徐建平
  • 3篇何苑皞
  • 2篇刘剑
  • 2篇陈玉华
  • 2篇冯杰
  • 2篇杨海莹
  • 2篇刘永贵
  • 1篇曾广宇
  • 1篇郭亮
  • 1篇张茜
  • 1篇胡茉
  • 1篇田丰
  • 1篇金勤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杉树抗逆保健菌根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杉树(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抗逆保健菌根菌剂及其应用方法,由菌根菌剂和萘乙酸复合配制而成;所述的菌根菌剂为尖顶乳菇(Lactarius subdulcis)或橙黄乳菇(La...
李河周国英谭益民刘君昂何苑皞陈玉华朱丹雪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Y13^(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Y13UV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在油茶体内的定殖动态,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引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通过喷叶、灌根、喷叶灌根结合处理多种接种方式及重复接种,测定菌株在油茶体内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数量,分析其定殖规律及能力。【结果】标记菌株可以在油茶根、茎和叶内定殖,单次接种当天,根内回收的标记菌株数量为1.07×10~5cfu·g^(-1);喷叶灌根结合处理7天后,油茶根、茎和叶内标记菌株的数量分别为8.70×10~2、5.00×10~2和7.30×10~2cfu·g^(-1),均高于喷叶、灌根单独处理。重复接种时,油茶根茎叶内标记菌株的定殖量在接种3~5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呈现稳定趋势,20天时定殖量开始大幅下降,第30天喷叶灌根处理的油茶根内的定殖量仅为5.30×10~2cfu·g^(-1)。荧光标记菌株生长较好,稳定表达,对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结论】枯草芽孢杆菌Y13^(UV)能通过喷叶灌根方式接种在油茶体内定殖并传导,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金勤朱丹雪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张茜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枯草芽孢杆菌油茶炭疽病定殖
一种拮抗油茶多种新炭疽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拮抗油茶新炭疽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方法。从油茶健康植株上分离筛选出对6种新的油茶炭疽病原菌和1种已经报导的油茶炭疽病原菌具有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菌株,为利用拮抗细菌有针对性的防治油茶多种炭疽病原提供优良菌...
李河周国英朱丹雪杨海莹刘永贵
文献传递
橙黄乳菇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来自湖南省道县(DX)、张家界市(ZJJ)、芷江县(ZJ)、麻阳县(MY)和贵州省玉屏县(YP)以及泰国(TL)6个橙黄乳菇种群38个菌株的ITS-5.8S序列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所有的ITS-5.8SrDNA序列样品共检测到2个变异位点,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5%、26.9%、22.7%和27.9%。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3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olotype 3是湖南和贵州5个种群共享单倍型,Hapolotype 2为6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中国橙黄乳菇各地区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在0.21875~0.59375之间,表明橙黄乳菇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遗传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FST)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种群内部变异占总变异的83%。Mantel测试显示地理距离与种群的遗传分化FST值之间线性关系显著(P<0.05)。采用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当与乳菇属相近种进行比较时,湖南、贵州和泰国不同地区的所有橙黄乳菇样品紧密聚为一支。采用中性检验进行分析,推测湖南橙黄乳菇群体样品在进化上遵循中性模型,并且经历过种群扩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橙黄乳菇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李河徐建平郭亮刘君昂周国英朱丹雪
关键词: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一种杉木林地被可燃物分解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杉木林地被可燃物微生物降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杉木林地被可燃物分解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该菌剂是由包括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106的Panus rudis FG-35、保藏号为CCT...
李河朱丹雪刘剑冯杰周国英谭益民刘君昂
文献传递
一种油茶新炭疽病原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被引量:46
2014年
为明确我国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对采集自我国6个省市油茶产区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多基因谱系分析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能引起油茶叶出现炭疽病症状的病原菌23株。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28℃培养7 d后,菌落圆形,初期白色,逐渐变为灰色,最终为灰黑色;分生孢子堆橘黄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6.8±0.7)μm×(5.7±0.4)μm;菌丝附着孢椭圆形,褐色,边缘光滑、完整,大小为(9.5±1.5)μm×(6.1±0.6)μm。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3株病原菌与包括模式菌株ICMP18581在内的所有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序列聚为一个进化枝,置信度高达100%。根据形态特征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鉴定这23株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C.fructicola,为国内油茶上果生刺盘孢菌的首次报道。
李河周国英徐建平朱丹雪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病原菌
一种杉树抗逆保健菌根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杉树的抗逆保健菌根菌剂及其应用方法,由菌根菌剂和萘乙酸复合配制而成;所述的菌根菌剂为尖顶乳菇(Lactarius subdulcis)或橙红乳菇(Lactarius akahatsu)或红汁乳菇(La...
李河周国英谭益民刘君昂何苑皞陈玉华朱丹雪曾广宇
文献传递
油茶炭疽病新病原遗传结构及其内生拮抗菌定殖途径研究
油茶炭疽病(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茶品质和产量。我们研究发现其主要的病原菌不止胶孢炭疽菌一种,其中新病原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
朱丹雪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病原菌
引起油茶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胶孢炭疽菌是引起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对于该病原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尚未见报道。研究病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对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中国6个省12个不同地区的126个胶孢炭疽菌的ITS序列的差异,以期研究各不同群体的单倍体型多样性,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线性关系。遗传分析发现,得到的126个胶孢炭疽菌样品ITS序列可定义为27种单倍体型。27种单倍体型中,一个主要的单倍体型(Haplotype12)含有78个样品,且基本上每个样品采集地都有分布。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病菌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种群内部变异占总变异的94%。Mantel测试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所有地理种群病原菌ITS序列的核苷酸不配对进行分析,发现油茶炭疽病菌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过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油茶炭疽病菌散乱的分布在系统树中。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李河朱丹雪徐建平周国英胡茉田丰
关键词:遗传分化
一种拮抗油茶多种新炭疽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拮抗油茶新炭疽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方法。从油茶健康植株上分离筛选出对6种新的油茶炭疽病原菌和1种已经报导的油茶炭疽病原菌具有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菌株,为利用拮抗细菌有针对性的防治油茶多种炭疽病原提供优良菌...
李河周国英朱丹雪杨海莹刘永贵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