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朱旭

朱旭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回声定位
  • 4篇回声定位声波
  • 3篇菊头蝠
  • 2篇生境
  • 2篇马铁菊头蝠
  • 2篇环境因子
  • 1篇大足鼠
  • 1篇大足鼠耳蝠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调频声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氧化钌
  • 1篇氧化钛
  • 1篇药物
  • 1篇原语
  • 1篇中菊头蝠
  • 1篇声波
  • 1篇生境类型
  • 1篇生态位

机构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朱旭
  • 5篇冯江
  • 3篇叶根先
  • 3篇施利民
  • 2篇姜云垒
  • 2篇孙克萍
  • 2篇刘颖
  • 1篇江廷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贵州省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被引量:5
2008年
记述了采自中国贵州安龙县的鼠耳蝠属(Myotis)的一种: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翼手目贵州省新纪录.提供了外形、头骨和牙齿的特征描述和比较,并介绍了大足鼠耳蝠的分布和生态习性.
江廷磊冯江朱旭姜云垒
关键词:食鱼蝙蝠回声定位
长白山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回声定位声波的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中国长白山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Plecotusauritus)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表明,二者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微弱、不稳定的多谐波宽频带短调频型(modulatedfrequency).长白山大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由1~4个谐波组成,主频(45.4±9.6)kHz,能率环(5.1±2.5)Yoo;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由2~4个谐波组成,主频(48.0±9.7)kHz,能率环(7.0±3.1)%.二者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带宽、能率环以及声强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地理差异或性别差异等因素引起的.
叶根先刘颖施利民孙克萍朱旭米歇尔.久诺夫冯江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性别差异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回声定位声波与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从环境因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与其回声定位声波相关的植被、气候和地形因子,探讨回声定位声波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M1和FM2带宽与乔木高(r=-0.948,-0.825;P<0.05)、FM1起始频率和FM2终止频率与林冠面积(r=-0.967,-0.958;P<0.05)、FM1起始频率、FM2终止频率和峰频与湿度(r=-0.776、-0.875和-0.794,P<0.05)、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与平均灌木高均呈显著负相关(r=-0.911,-0.990;P<0.05),峰频与植被株数(r=0.756,P<0.05)、脉冲持续时间与冠下高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5)。表明各种环境因子(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回声定位声波具有表型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马铁菊头蝠生境利用的程度和可利用的资源。
朱旭王静孙克萍江廷磊姜云垒冯江
关键词: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生境环境因子
基于数据驱动的药物流化床制粒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流化床制粒过程是药物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配方的调整使得流化床制粒过程的原料属性与质量指标发生改变,导致基于过程模型的质量控制方法面临困难。而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利用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直...
朱旭
关键词: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原语
形态和声波相似的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共存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食性、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时间。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均属于中等体型的菊头蝠,前臂长分别为(51.25±0.22)mm和(52.40±0.37)mm;悬挂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典型的调频-恒频-调频(FM-CM-FM)型叫声,峰频分别为(82.07±0.17)kHz和(84.41±0.48)kHz。粪便分析显示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分别捕食9目和7目昆虫,均以鳞翅目(Lepi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食物(体积百分比总和>90%),捕食鳞翅目昆虫的体积百分比差异显著,对猎物大小(以鞘翅目昆虫体长衡量)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38和2.28,重叠度达0.91,营养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但充足的食物资源促进了二者的共存。另外,2种菊头蝠的感官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由2种菊头蝠的翼载和峰频的差异推测二者发生了空间生态位和捕食微生境的分化,这也可能促进了二者的共存。
叶根先施利民孙克萍朱旭冯江
关键词:声波菊头蝠食性分析生态位
马铁菊头蝠不同生境回声定位声波研究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濒危状态,现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列为低危/接近易危(LR/nt)种,因此对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的研究一直...
朱旭
关键词: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大棕蝠江南亚种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在自建录音棚内录制大棕蝠江南亚种Eptesicus serotinus andersoni不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对不同状态下的声波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棕蝠江南亚种回声定位声波为短的、宽带的且能量大部分集中在第1谐波的调频型声波,伴有3~4个谐波。并且飞行、悬挂和手持状态的各声波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悬挂状态回声定位声波的声脉冲持续时间大于飞行和手持状态,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脉冲间隔最小,但回声定位声波的主频率为所有状态中最高的。回声定位声波的这些特征及差异体现了与其捕食策略和捕食生境的适应性。
朱旭刘颖施利民叶根先冯江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调频声
基于TiO2纳米管阵列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TiO2纳米管阵列(TiNTs)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空间容纳性高以及性质稳定等诸多优点,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光解水制氢以及光催化等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科研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
朱旭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纳米复合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氧化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