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
- 作品数:109 被引量:4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6.47,P=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E-Ca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4.02、162.20,均P<0.001),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76.01,P<0.001)。CCK8测定显示,转染24 h后,ROCK1 OE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ROCK1 NC组(t值分别为3.25、3.78,P值分别为0.031、0.019),shROCK1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sh NC组(t值分别为3.12、2.79,P值分别为0.036、0.049)。ROCK1 OE组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ROCK1 NC组(t=5.17,P=0.004),shROCK1组迁移细胞数显著高于sh NC组(t=9.28,P<0.001)。ROCK1 OE组与ROCK1 NC组相比,ROCK1、E-Cad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0.001),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01);shROCK1组与sh NC组相比,ROCK1、E-Cad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0.001),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5或<0.001)。结论ROCK1基因能抑制HKF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ROCK1基因能下调TGF-β1基因表达,上调E-Cad基因表达。
- 桑鹏飞方明松李旋曹林赵玲玲刘畅蒋智永朱飞
-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运动钙黏着糖蛋白类
- 缺血预处理对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1999年
- 朱飞宁金龙展望张林汪春兰高学宏徐志荣张健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
- 硅凝胶乳房假体辐射接枝水凝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减轻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体内后纤维囊壁形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60 Co共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单体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 VP)接枝到硅凝胶乳房假体表面。选用日本兔 10只 ,将乳房假体置入兔的背部两侧 ,一侧为改性后假体作为实验组 ,另一侧为未经改性的假体作为对照组 ,隔一定时间后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切片研究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情况。结果 改性后假体周围的炎症反应较轻 ,而且形成的纤维囊壁在各个时间段均薄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硅凝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 -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 。
- 展望朱飞方月娥汪春兰宁金龙
- 关键词:乳房假体辐射接枝硅凝胶
- 应用改进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设计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将前额主要供血支部分结扎阻断,保留选用的轴型血管蒂,强化皮瓣扩张的延迟效应,除设计以额正中皮瓣做全鼻再造外,还选用额上区横向扩张皮瓣,其供区缺损施以同侧或对侧扩张皮瓣推进修复,直接缝合。共已应用11例。结果11块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后完全存活,随访6个月~8年4个月,再造鼻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强化额部扩张皮瓣血供或选用额上区横向皮瓣都是鼻再造的有效方法。
- 李小静宁金龙高学宏张林朱飞
- 关键词: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术皮瓣扩张皮瓣血供血管蒂鼻功能
- 候选易感基因NEDD4与瘢痕疙瘩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病理性修复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可导致真皮组织过度增生而出现病理性瘢痕,包括局限性生长的增生性瘢痕和生长超过创缘的瘢痕疙瘩。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但临床易复发,无特效处理办法,是整形外科、皮肤科、烧伤科领域的常见病、难治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
- 王辉朱飞
- 关键词: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真皮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烧伤科
- 乳突区双叶皮瓣及Limberg皮瓣耳垂再造术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乳突区双叶皮瓣及Limberg皮瓣对不同程度的耳垂缺损畸形进行手术修复。方法 对收治的耳垂缺损畸形患者16例,根据耳垂缺损的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再造。9例缺损面积较小的耳垂缺损者,采用乳突区双叶皮瓣法再造;7例耳垂完全缺损或健侧耳垂较大者,采用Limberg皮瓣法进行再造。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部分乳突区植皮成活后轻度色素沉积,但无大妨,耳垂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耳垂缺损畸形的具体情况采用乳突区双叶皮瓣及Limberg皮瓣进行再造,血供可靠,手术简便,损伤小,外形满意,是耳垂再造的较好方法。
- 展望宁金龙游文健朱飞刘韵
- 关键词:耳垂缺损双叶皮瓣
- SPAR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人SPAR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并与空白组作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SPARC能显著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 王春李小静刘超华朱飞张林翁晓娟郝冬月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整复治疗
- 目的: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39例,分别应用逆行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扩张皮瓣覆盖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 李小静宁金龙高学宏张林朱飞孔祥安
- 文献传递
- 逆行腓肠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肌皮瓣转移修复胫骨外露创面被引量:8
- 2007年
- 自1992年法国Masquelet等报道表浅感觉神经主轴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以来,小腿后侧逆行腓肠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或足踝软组织缺损逐渐成为临床较常选用术式。为了增加组织瓣血供,有学者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逆行腓肠筋膜肌皮瓣进行修复,获得成功。我们于2004年5月至2006年11月应用逆行腓肠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露5例,效果良好。
- 李小静宁金龙张林朱飞
- 关键词:肌皮瓣转移修复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腓肠血管岛状皮瓣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2例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选择性结扎小隐静脉及蒂部保留梨形皮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9 cm×12 cm,最小为8 cm×5 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的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 杨会强李小静宁金龙高学宏张林朱飞
- 关键词:岛状皮瓣腓肠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