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佳

作品数:1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春秋
  • 4篇左传
  • 3篇《左传》
  • 3篇春秋时期
  • 2篇铜器
  • 2篇《春秋左传注...
  • 2篇出土
  • 2篇传注
  • 2篇春秋左传
  • 1篇地望
  • 1篇杨伯峻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楚简
  • 1篇赵氏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现象
  • 1篇中华书局标点...
  • 1篇社稷
  • 1篇史记
  • 1篇世家

机构

  • 18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8篇李世佳
  • 1篇廖嘉良

传媒

  • 4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史学集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考古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楚共王“葴”“审”二名关系辨正被引量:1
2012年
楚共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君主,其一生有"葴"、"审"二名。关于二名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葴"、"审"二字,读音相近,一也,皆为楚共王名。征诸史料,该观点值得商榷。楚王践祚后照例有易名的传统,"葴"、"审"二名,应是楚共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李世佳
楚人“芈”姓由来再论
2021年
披读楚史,不难发现楚人芈姓系当时社会的共识。通过对《史记·楚世家》《世本·氏姓篇》《大戴礼记·帝系》等相关传世文献的细致考辨,并据最新考古资料,推论楚人芈姓宜源于清华简《楚居》篇所载楚人嫡系先公季连之始居地隈(騩、隗、媿)山,借地名而获,且与季连之母女嬇(隤、溃)有密切联系。又作为后世楚君专用的熊(酓)字,当是以职为氏,与楚人绝地天通的巫祝缩酒等活动有关,楚人能够沟通天地、神人,有大巫之性质的本领,亦可向上追溯至楚嫡系先公季连时期。
李世佳张睿霖
湖北枝江出土“■父”铜器的新认识被引量:1
2021年
一、问题的提出1969年,在湖北枝江百里洲王家岗出土一组"父"铜器,包括2件"父簠"(《集成》04608、04609[1])和1件"父匜"(《集成》10276),年代推定为春秋早期[2]。其中,两簠同形同铭,盖内壁、器内底皆铸铭文五行30字:"隹(唯)正月初吉丁亥,考叔父自乍(作)鐏(尊)簠,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匜的内底铸铭文五行31字:"隹正月初吉庚午,塞公孙父自作盥匜,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李世佳
《左传》“东宫”补释
2017年
《左传》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有"东宫"一词,学界传统观点认为"东宫"即"太子宫",进而代指属太子宫之宫甲。通过对两周时期诸侯宫城布局、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制度及城濮之战所见楚兵三个方面的解析,可知"东宫"所指应该并不是"太子宫",而宜为与"路寝"相对应的诸侯众多"小寝"之一。"东宫"有宫甲,君在国则守宫门,护君左右;出征则趋以卒伍。
李世佳
释包山楚简中所见“(畏阝)”字
2017年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李世佳
关键词:包山楚简
也说《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被引量:3
2015年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日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鬻熊子事文王”当如何训解,观点颇多。
李世佳
关键词:文王世家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
"南河"地望解析
《左传》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记载有"南河"一词,学界传统观点"南河"即今天河南省延津县东北方之黄河棘津渡口。通过考察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津渡,再结合对"西河"、"东河"、"南阳"、"东阳"等地理称谓及春秋时...
李世佳
襄阳山湾出土铜器“邓尹疾鼎”的新认识
2022年
楚系青铜器邓尹疾鼎,学界大都将其归属于楚邓县县公器,此观点可商。传世文献所见楚县长官“某(县名)公”“某(县名)尹”两种称谓方式,具体到铜铭中宜仅存前者--“某(县名)公”。又春秋早期楚灭邓国前后,部分邓国贵族仕楚且以国名获氏,为楚国邓氏,汇总目前所见楚邓氏宗族器,器主称谓多采用氏称(“邓”)+“子”+器主名的格式。邓尹疾鼎铜铭中的“尹”字宜隶为“子”,器主系“邓子疾”,“邓”,氏称,“子”,美称,“疾”,器主名,称谓方式与邓氏器吻合。故邓尹(子)疾鼎当非楚县公器,而宜为楚邓氏宗族之彝。
李世佳
斗强、斗班、斗廉考辨
2012年
《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三十年(前664)载楚令尹子元专权伐郑而见杀:"(二十八年)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子元、斗御强、斗梧、耿之不比为斾。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简称杨《注》)1.据《世本》,若敖生斗强,斗强生斗班。此斗御强当即《世本》之斗强。"(三十年)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杨《注》2.杜预以斗射师即斗廉(见桓九年及十一年),服虔以为斗射师即斗班,未详孰是。
李世佳
关键词:《春秋左传注》考辨《世本》《左传》鲁庄公杨伯峻
楚王践祚易名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披读楚史,不难发现楚王践祚后有易名的习俗。考察此习俗,其源头可上溯至西周后期的楚君熊延;再详考《春秋》楚十三君,可知并非所有楚王在践祚后皆要易名。楚王易名之举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之下:其一,楚王非顺位继承者践祚后易名;其二,幼冲为君者待至成年亦改名。二种不同情况下的易名,在时间的选择上有所区别。楚王易名不仅是称谓的改变,且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此一习俗延续至战国,由于王位继承制度的完善而消亡。
李世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