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16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2015年 目的了解平素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对生育年龄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影响,寻找引起该年龄段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需要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的生育年龄非妊娠期既往无阴道炎病史的细菌性阴道病270例患者及同期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正常的6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性生活次数的增加、阴道冲洗、经期不清洗外阴、男性性生活前不清洗外阴、不使用避孕套避孕是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素不良的生活及卫生习惯与生育年龄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有关,对平素的生活及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有可能会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李东燕 廖秦平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微生态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高危型HPV感染分析 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了解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平衡是否有关。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同时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查及HPV检查的患者3 86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微生态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细菌性阴道病组、滴虫阴道炎组、混合性阴道炎组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的存在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OR值3.792(95%CI3.196,4.500),滴虫阴道炎的OR值0.646(95%CI0.500,0.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与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的升高有关。 李东燕 郝敏关键词:阴道微生态 细菌性阴道病 HPV感染 滴虫阴道炎 应用B超与血β-HCG相结合对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在保守治疗期间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βHCG检测在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非破裂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据其治疗结果不同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盆腔包块直径大小及血-βHCG值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直径缩小,血-βHCG值下降(P<0.05)。失败组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直径增大,内出血增多(P<0.05),血-βHCG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部B超检查联合血-βHCG检测在非破裂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王剑玲 李东燕 郝敏关键词: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B超 Β-HCG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平衡是否有关。方法选取2012-01~2015-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时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查及HPV分型检查的患者,对筛查为高危型的HPV感染者1 246例进行研究,每隔6个月复查一次,共随访2次。同一亚型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存在一年以上的251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检查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但之后一年内自然转阴的患者995例为对照组。研究内容为第一次检查时患者的阴道微生态(阴道分泌物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检查)检查结果及HPV分型检查结果。结果细菌性阴道病组和过氧化氢缺乏组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04%和24.13%,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2.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酯酶阳性组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率为20.68%,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中HPV感染型别的构成比不同,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及过氧化氢缺乏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有关。 茹普霞 李东燕关键词:阴道微生态 细菌性阴道病 13例妊娠期合并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罕见疾病,其发病率为1/75 000~1/100 000,大部分是髓系起源〔1〕。本病起病急、发展快,属于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由于患者处于妊娠状态,治疗方面要考虑母儿双方面的因素,均衡双方利弊,争取获得最优化的治疗结果。 赵蛟宇 杨林花 侯丽虹 葛晓燕 康建民 董春霞 王梅芳 陈剑芳 郝敏 王永红 李东燕 郝琦蓉关键词:妊娠 化疗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妊娠是妇女的一个生理过程,风湿系统疾病可与妊娠并存,妊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其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最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 李东燕 郝敏 温鸿雁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LUPUS 育龄期妇女 生理过程 系统疾病 血小板反应素及纤溶酶原抑制剂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2004年 李东燕 周建政 高瑜关键词:血小板反应素 基因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 28例妇科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的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对28例妇科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病例的分析讨论,以提高宫颈细胞学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诊断的发生。方法:对宫颈细胞学诊断为正常或炎性改变的252例患者,在阴道镜指导下取活组织检查,经组织学证实为鳞状上皮内低度或高度病变者38例,对其中经TCT制片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结果: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阴性的28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25例为轻度非典型增生,3例由于阅片错误造成。结论:本资料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故假阴性率较高。随着TCT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阅片时应多注意观察边缘视野分布的细胞,以免漏诊。 赖炜玲 屈秦红 李东燕 牛秋娥关键词:假阴性 TCT 标记点 Van Wyk-Grumbach综合征导致卵巢多囊性增大合并蒂扭转1例报道 2022年 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S)是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性性早熟、骨龄延迟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长期未经治疗的青少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罕见的并发症,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可得到改善。VWGS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面容、溢乳、阴道不规则流血、卵巢及睾丸异常增大、身材矮小、骨龄发育延迟、腋毛阴毛缺如等,并伴有卵巢多房囊性改变以及垂体瘤样增生。本文报道1例13岁VWGS患儿的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提高临床中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王静楠 郝晓莹 张海涛 李东燕 任艺婷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卵巢囊肿 子宫粒细胞肉瘤一例 2006年 屈秦红 李东燕 王晨 马梁民 李国英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子宫 交替化疗 柔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