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明

作品数:400 被引量:2,116H指数:2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81篇专利
  • 4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化学工程
  • 24篇建筑科学
  • 23篇理学
  • 22篇经济管理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6篇电气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5篇废水
  • 40篇资源化
  • 33篇水处理
  • 30篇湿式
  • 30篇湿式氧化
  • 26篇回收
  • 26篇废弃物
  • 25篇催化
  • 25篇催化湿式氧化
  • 22篇线路板
  • 22篇反应器
  • 21篇降解
  • 20篇印刷线路板
  • 19篇水热
  • 19篇污染
  • 19篇垃圾
  • 16篇电子废弃物
  • 16篇动力学
  • 15篇城市
  • 13篇钴酸锂

机构

  • 387篇同济大学
  • 9篇教育部
  • 8篇上海第二工业...
  • 7篇扬州大学
  • 7篇温州大学
  • 5篇安徽建筑工业...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电力学院
  • 3篇安徽水利水电...
  • 3篇宝山钢铁股份...
  • 3篇东华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3篇温州师范学院
  • 3篇上海华谊(集...
  • 3篇中科院建筑设...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市节约用...

作者

  • 394篇李光明
  • 143篇贺文智
  • 123篇黄菊文
  • 72篇徐竟成
  • 57篇王华
  • 32篇赵修华
  • 30篇赵建夫
  • 23篇黄翔峰
  • 21篇殷进
  • 19篇甘礼华
  • 16篇徐敏
  • 14篇陈龙武
  • 14篇胡惠康
  • 12篇朱曙光
  • 11篇张芳
  • 10篇岳天仪
  • 10篇胡晨燕
  • 10篇周仰原
  • 9篇陈玲
  • 9篇徐伟

传媒

  • 20篇上海节能
  • 14篇同济大学学报...
  • 13篇工业水处理
  • 13篇化工进展
  • 12篇环境科学与技...
  • 8篇四川环境
  • 8篇实验室研究与...
  • 7篇环境工程
  • 7篇工业用水与废...
  • 7篇江苏环境科技
  • 7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净水技术
  • 6篇环境科学
  • 6篇科学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给水排水
  • 4篇化学世界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实验室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11篇2017
  • 14篇2016
  • 23篇2015
  • 20篇2014
  • 18篇2013
  • 25篇2012
  • 22篇2011
  • 26篇2010
  • 20篇2009
  • 23篇2008
  • 29篇2007
  • 28篇2006
  • 24篇2005
  • 13篇2004
4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草酸铜均匀微粒被引量:43
1998年
在TritonX-100n-C6H13OH/c-C6H12/水溶液(硝酸铜或草酸)体系w/O微乳液中,通过变换草酸和硝酸铜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而获得超细、方形的、管状的以及网络状的多种形态粒了,特别是制备得到方形和管状两种均匀胶体粒子研究了影响粒子形态和大小的因素.
甘礼华岳天仪陈龙武李光明朱大章周恩绚
关键词:微乳液
硅藻精土处理城镇污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以硅藻精土为污水处理剂,对中等浓度城镇污水进行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硅藻精土投加量、污泥回流比、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等控制因素,优化了硅藻精土强化一级处理系统的运行参数,同时探讨了硅藻精土作为污水处理剂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加药质量浓度为75mg/L,污泥回流比100%,反应池HRT为30min,进水CODCr、NH4+-N、TP质量浓度分别为347 mg/L、49mg/L、6.1mg/L时,相应其去除率依次为65.4%、15.8%、91.8%,去除效果较好,达到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和除磷的目的。
王炜亮李光明赵修华毕学军张波
关键词:硅藻精土污水可生化性除磷
产碱菌株F-3-4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机理研究
2006年
研究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以鉴定有毒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中间产物,以及是否最终成为无害的产物(CO_2和H_O),对人们认识有毒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及生物去除的办法、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色质联机测试中间产物以及降解过程体系酶的变化,对产碱菌株 F-3-4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2,6-DTBP)的途径和机理进行了研究。GC-MS 测试结果表明,中间降解产物为乙酸、丙酮酸和异丁酸等化合物。降解过程体系酶测定结果显示,儿茶酚2,3-双加氧酶变化比较明显,表明在菌种生物降解底物过程中,主要以2.3位开裂为主,即主要以间位开裂途径进行开环反应,从而推测了 F-3-4对2.6-DTBP 的降解途径和机理。
马海娟李光明张志刚张亚雷杨亮亮
关键词:2,6-二叔丁基苯酚生物降解产碱菌双加氧酶
一种超声场强化失效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材料水热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场强化失效钴酸锂材料水热修复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对锂离子电池拆解得到正极铝箔片;将其在400-450℃煅烧2-3小时,抖动使钴酸锂从集流体铝箔上脱落,得到钴酸锂粉末;将钴酸锂粉末浸入氢氧化锂溶液中,待混...
贺文智张哲鸣夏静李光明黄菊文
文献传递
废弃印刷线路板非金属水热处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简述了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非金属资源化处理处置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水热技术在废印刷线路板的回收处理工艺中的新动态,分别就水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产物分布及溴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李兰芳王华贺文智李光明黄菊文
关键词:废弃印刷线路板非金属水热
石油蒸馏过程节水分析
蒸馏过程是原油加工的一道工序,也是石油化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石油炼制工艺过程中,原油蒸馏过程包括预处理、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操作,而这些操作大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其中脱盐用水占有较大比重,其用水量为原油总量的5%~8...
罗兰李光明徐竟成米小娟阮星
关键词:石油化工蒸馏过程节水回用
嵌入条件改变的配合法水回用网络优化
2008年
当前对水回用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用水过程情况确定条件下构造新鲜水量最低的用水网络,忽视了用水过程的变化性。本文以配合法构造用水网络,每一用水过程入水以新鲜水、低污染回用水和高污染回用水配合获得,使各过程进水流量比尽可能趋近1,各过程按出口极限浓度由低到高依次运算。该方法以过程为运算单元,所以可针对具体过程,通过即时修改可回用水的流量、浓度等运算参数实现条件改变下的用水网络构造,同时有利于实现用水网络的在线优化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齐贺李光明王炜亮熊尚凌赵修华
关键词:用水网络回用
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废弃食用油脂主要含有甘油三脂和脂肪酸类有机物,易腐化变质滋生毒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利用合理则是一种资源,可作为生产洗涤剂、脂肪酸、混凝土制品脱模剂、生物柴油等化工和能源产品的原料,也可作为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单细胞蛋白等生物产品的有机碳源。简述了废弃食用油脂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方法,并展望了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
胡昊贺文智黄菊文胥清波安莹李光明
关键词: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
纳滤膜在增白剂清洁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增白剂作为一种合成染料,在染料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传统生产工艺通常采用酸析法,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酸,而且排出的废水处理难度极大,严重污染环境。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替代原有的酸析工艺对增白剂合成液进行脱盐和浓缩,不仅使产品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理念。
何毅李光明钟仁标赵修华黄耀宇赵建夫
关键词:纳滤膜分离增白剂清洁生产
Mn-Sn-Sb/γ-Al_2O_3粒子电极对苯酚的降解特性被引量:19
2006年
研制了复合氧化物负载型Mn-Sn-Sb/γ-Al2O3粒子电极并填充于主阴阳极之间,实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并采用XRD、SEM对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粒子电极对目标污染物苯酚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加粒子电极的二维电解时苯酚的降解率为55·6%,而三维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降解率为90·8%,大大提高了苯酚去除效果·研究苯酚降解的动力学规律表明,苯酚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利用GC-MS分析了苯酚降解主要中间产物为异丁酸、丙二酸、对苯醌、丁烯酸、乙二酸、顺丁烯二酸、丁二酸、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等,并据此推测了苯酚电催化氧化的可能反应途径.
张芳李光明张志刚胡惠康盛怡
关键词:电催化氧化粒子电极苯酚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