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友
- 作品数:185 被引量:3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技术创新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嘉兴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细菌纤维素膜;将所述细菌纤维素膜置于含有克鲁斯假丝酵母CICC 32395、解脂假丝酵母CICC 31247和植物乳杆菌CICC6027的混合菌悬液中,浸...
- 袁金炜李加友 汪秀 刘露陆筑凤 陈一源 周婉怡
- 精氨酸脱亚胺酶发酵过程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精氨酸脱亚胺酶有较好的体内体外肿瘤生长抑制作用。通过对粪肠球茵(Enterococcus faecalis)NJ402菌株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特性的研究,建立起代谢物的过程变化与精氨酸脱亚胺酶产生机理的内在联系。NJ402菌株生长过程中碳源物质代谢产生乳酸导致发酵体系pH的下降,而培养基中L-精氨酸的脱亚胺作用有利于发酵体系pH的稳定和茵体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低pH生长环境有利于NJ402菌株产精氨酸脱亚胺酶,且精氨酸脱亚胺酶的产生与能量代谢无关。NJ402菌株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受底物L-精氨酸的诱导,但该诱导作用受茵体生长体系pH的调控,即精氨酸脱亚胺酶的产生是低pH生长环境与L-精氨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 李加友许平华焦庆才
- 关键词:L-精氨酸粪肠球菌乳酸精氨酸脱亚胺酶
- 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 黄曲霉毒素(AFs)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主要有AFB1、AFB2、AFG1、AFG2等多种形式。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致癌机理及危害,并且对检测黄曲霉毒...
- 于建兴沈洁陆筑凤李加友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致癌机理
- 文献传递
- 秸秆高效速腐菌株、筛选工艺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高效速腐菌株、筛选工艺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优化菌体的筛选工艺,解决了传统秸秆降解工序中秸秆降解难、降解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楼舒琦李加友 叶楠 吴雨来
- 文献传递
- 缓蚀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缓蚀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和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烯醇,尿素,氯化铵,间苯二酚以及乳化剂加入水中混合,调节pH至碱性,并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入亚麻籽油和腐蚀抑制剂,得到乳液;...
- 屠晓华李加友缪程平张洋徐雅玲于建兴
- 文献传递
- 一种小型家用半自动黄酒发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小型家用半自动黄酒发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满足家庭制作黄酒时对于黄酒的口味的控制且设备简易,实用性好。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发酵罐组件、滤筒组件、密封组件和搅拌组件,滤筒组件组装在发酵罐组件内,密封组件组装在滤筒组件上,搅...
- 李加友于单陆筑凤于建兴张洋
- γ-氨基丁酸的酶法转化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氨基丁酸的酶法转化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用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两种混合酸性氨基酸作为原料,将具有高活力L-谷氨酸脱羧酶的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 AS1.505的菌体细胞与含有L-谷...
- 焦庆才吴晓燕李加友钱绍松陈然
- 文献传递
- 含有层层自组装介孔二氧化硅缓蚀微胶囊电解液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层层自组装介孔二氧化硅缓蚀微胶囊电解液由氢氧化钠20‑80g/L、偏硅酸钠10‑45g/L、四硼酸钠20‑50g/L、碳酸钠5‑15g/L、柠檬酸钠3‑8g/L、植酸钠3‑8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
- 胡明悦屠晓华李加友于建兴张洋缪程平徐雅玲 周晓聪 付睿 连鹏程
- 文献传递
- 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 黄曲霉毒素(AFs)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主要有AFB、AEB、AEG、AEG等多种形式。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致癌机理及危害,并且对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 于建兴沈洁陆筑凤李加友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致癌机理
- 文献传递
- 微波前处理对水稻秸秆酶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利用微波预处理破坏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物,改善秸秆质地和结构,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为秸秆生物质能开发创造条件。[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水稻秸秆进行微波预处理优化试验,并通过秸秆结构表征比对来考察微波处理对水稻秸秆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微波前处理的最佳操作参数:功率(MI)700 W,反应时间(IT)28min,固液比(SC)75 g/L。在最优条件下,秸秆的还原糖收率为11.86%,比未处理时增长了47.33%,与秸秆结构的FTIR、电镜等表征结果相符。[结论]微波预处理会破坏秸秆表面的蜡质和硅化细胞,还可以部分分解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复合物,提高了水稻秸秆的生物降解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沈洁陆筑凤于建兴叶小梅李加友常志洲
- 关键词:水稻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