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光谱
  • 8篇光学
  • 6篇电子结构
  • 6篇子结构
  • 5篇电子光谱
  • 5篇非线性光学
  • 4篇酞菁
  • 4篇光学性
  • 4篇非线性光学性...
  • 4篇分子
  • 3篇原子
  • 3篇原子簇
  • 3篇三阶非线性
  • 3篇酞菁铜
  • 3篇碳60
  • 3篇光学性质
  • 3篇非线性
  • 3篇UV谱
  • 3篇INDO/C...
  • 3篇C_(60)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21篇李君
  • 18篇封继康
  • 10篇李志儒
  • 5篇孙家钟
  • 3篇孙家锺
  • 2篇李前树
  • 2篇高志明
  • 2篇沈家骢
  • 2篇郑植仁
  • 2篇杨柏
  • 1篇庄儒田
  • 1篇王一凡
  • 1篇费浩生
  • 1篇王惠
  • 1篇侯冬岩
  • 1篇林德厚
  • 1篇林权
  • 1篇王启明
  • 1篇李淳飞
  • 1篇滕启文

传媒

  • 11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吉林大学自然...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热固性树脂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5
  • 6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6篇1991
  • 1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酞菁铜分子的电子态和反饱和吸收被引量:2
1994年
用ROHF-INDO/SDCI方法结合实验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电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激发态分子动态学和反饱和吸收的微观机制. 对酞菁铜实现反饱和吸收的必要条件是最低四重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必须大于基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在波长为532nm的激光作用下,该条件得到了满足,故CuPc呈现反饱和吸收特征.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李君封继康孙家钟王惠李淳飞
关键词:酞菁铜激发态反饱和吸收电子态
C_(60)/苯胺电荷转移复合物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1995年
由于C60分子具有中心对称性,故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0,但通过在碳笼和胺类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电荷转移复合物,则中心对称性被打破,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即诱导产生.另一方面,科学工作者正在进行各种努力去设计和合成许多给体-共轭体系-受体分子,使其分子内电荷转移达到最大,从而使非线性光学系数达到最大.
封继康李君孙家钟
关键词:苯胺复合物非线性光学碳60电荷转移
足球分子的电子结构和UV谱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用INDO/2和INDO/CI方法研究了足球分子的电子结构和UV谱。几何构型优化后得到2种键长:R_(5-6)=1.4507,R_(6-6)=1.3979,相应的键序为1.1356和1.4385。SCF计算得到120个成键轨道和120个反键轨道,符合我们建议的结构规则。足球分子的光谱计算结果是振子强度不为零的跃迁只有一个,其值为386.0 nm,和实测的UV谱符合得较好。
李君封继康李志儒王志中
关键词:电子结构UV谱碳原子簇
含弱金属-金属键体系[M_2(η~5-C_5H_5)_2(CO)_4](M=Fe,Ru)及其相关体系的电子光谱被引量:1
1991年
用INDO/CI法研究了[M_2(η~5-C_5H_5)_2(CO)_4]及M(η~5-C_5H_5)(CO)_2Cl(M=Fe,Ru)体系的电子光谱,讨论了谱带的跃迁机理、电荷转移性质及同一标号谱带的蓝移现象,并对[MC_p(CO)_2]_2体系的异构化反应性及光化学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李志儒王海涛李前树李君封继康郑植仁
关键词:簇合物电子光谱
不同质量C_n笼电子结构和UV谱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用INDO/2和INDO/CI方法研究了C_(24)、C_(50)、C_(60)和C_70的电子结构和UV谱。稳定性的顺序为C_(60)~C_(70)>C_(50)>>C_(24)。以C_(60)为中心向两边的C_n原子簇,其UV谱发生红移。
李君封继康李志儒王志中
关键词:碳原子簇电子结构UV谱
(CH_3)_2N(C_6H_4)_nCN系列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理论研究
1993年
在AM1和IND0/CI方法的基础上,用自编程序计算了(CH_3)_2N(C_6H_4)_nCN(n=1→6)系列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_(ijk)和β_μ,并系统地研究了共轭链长对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影响及β_μ对激光场频率的依赖关系(色散效应).
于宏石封继康李君李志儒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色散效应分子
甲酸及其二聚体质子转移n→π~*跃迁的分子轨道研究
1990年
用MINDO/3和INDO/S法研究了甲酸及其二聚体的质子转移行为,得到基态和激发态质子转移的位能曲线,解释了二体UV光谱中n→π~*吸收带的蓝移现象,并求得了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
封继康王启明高志明李君李志儒
关键词:甲酸二聚体质子转移
四苯基卟啉镍的电子结构及光谱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INDO/CI方法计算了中位取代四苯基镍卟啉的电子结构与光谱。分子轨道能级表明平面型和垂直型的基态最高占有π轨道(a_(1w)和a_(2w))与次高占有轨道间有较大的能隙。计算的低激发态跃迁光谱表明,最低能量跃迁Q带和B带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但N带与L带计算值偏高。算出的最低(nπ~*)跃迁出现在37000 cm^(-1)左右。
王志中李君封继康
关键词:苯基卟啉电子结构光谱
全文增补中
C_(60)的激发态光谱S_1→S_n,T_1→T_n与反饱和吸收
1995年
用INDO/CI方法研究了C60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基态和激发态光谱(S0→Sn,S1→Sn,T1→Tn)、激发态分子动态学和反饱和吸收的微观机制。用动态模型解速率方程。实现反饱和吸收的必要条件是激发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必须大于基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在波长532nm的激光作用下,C60满足该条件,故C60呈现反饱合吸收特征,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封继康李君费浩生车彦龙孙家钟
关键词:激发态反饱和吸收碳60
酞菁和酞菁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被引量:7
1994年
用INDO/SDCI方法研究了酞菁和酞菁铜的电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及其色散效应,发现酞菁铜中Cu^(2+)对γ的贡献很小,故酞菁与酞菁铜的γ几乎相等.我们的计算结果对此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封继康李君孙家钟
关键词:酞菁铜非线性光学色散效应酞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