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地震台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2篇地震台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震大形势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台站
  • 1篇地震预测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形变
  • 1篇形变
  • 1篇阳台
  • 1篇震前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水平摆倾斜仪

机构

  • 8篇沈阳地震台
  • 4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大连地震台

作者

  • 8篇李君
  • 2篇王亮
  • 2篇马莉
  • 2篇曹凤娟
  • 2篇荆涛
  • 1篇王九洋
  • 1篇殷轶娜
  • 1篇贾丽华
  • 1篇贾晓东
  • 1篇安祥宇
  • 1篇李海林
  • 1篇张博
  • 1篇王喜龙
  • 1篇雷晨
  • 1篇李秀丽
  • 1篇包秀敏
  • 1篇王波
  • 1篇王承伟
  • 1篇赵倩
  • 1篇顾强强

传媒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地震大形势预测回溯性检验被引量:2
2014年
对1998~2010年度地震大形势东北地区预测效果和预测依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的5~6级地震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辽蒙交界和黑吉蒙交界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实况也表明上述三个地区及邻区为东北中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历年报告对东北危险区的把握较好,东北地震大形势第一年度趋势预测准确率为57%,1~2年度预测准确率为71%。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判据主要有8项,其中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扫描等3项地震学指标可靠性较高,R值评分均大于0.22。统计结果显示,预测报告中每年给出的异常指标数量与次年最大震级没有明显的关联,但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是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活跃一平静期、构造背景以及历史地震活动等在预测时,虚报的概率较大。二者或许对长趋势的预9n,4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正确判断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目前所处的状态(活跃状态还是平静状态)以及活跃一平静期转换的界定指标,可适当提高危险区预测的准确性,减少虚报率。回顾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1~3年地震形势的预测分析以统计性、定性判定依据为主,主要基于震例资料的统计和定性对比分析,反映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物理过程的资料非常有限,今后应在努力提高统计分析严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得并采用多学科观测资料,从地球物理场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地震趋势的发展。
曹凤娟王亮李君殷轶娜杨牧萍
利用宽频带地震数据资料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收集辽宁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09年的60个震中距为30°~90°之间,震级>6,信噪比较高的远震记录数据,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计算获得各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对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处理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通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在0.24~0.29之间,地壳厚度介于30~36 km之间.
贾丽华李秀丽李君雷晨赵倩安祥宇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壳厚度泊松比
南北地震带与华北地块强震间的相关迁移被引量:6
2015年
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实测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存在近似于辐射状的区域应力场,其辐射中心位于青藏地块东部.本文首先定义我国大陆应力场近似辐射中心(35°N、100°E)为动力源点,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东部地区(30°N—44°N、104°E—125°E)所发生的34次MS≥6.0地震震中到动力源点的距离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生MS≥7.0地震后,华北地块陆续发生了一系列MS≥6.0地震,且有随时间从南北地震带附近大体向东迁移的规律.据此说明,华北地块的地震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作用下青藏地块向我国大陆东部挤压的影响,在其作用下产生了华北地块MS≥6.0地震的系列东向迁移活动.总体来看有4组明显的地震迁移活动,每组地震"序列"的迁移视速度约为80km/a.华北地块首发MS≥6.0地震距南北地震带中北段最近一次MS≥7.0地震的时间间隔约为1个月至11.8年,且60%的MS≥6.0地震发震地点在(39°N±1.5°)区域内.据此推测,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华北地块近年存在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晋冀蒙交界和环渤海及其附近地区值得重点关注.
曹凤娟王亮李君王喜龙杨牧萍张博
关键词:震源机制迁移华北地块
沈阳台PET型重力仪运行概况及故障解决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沈阳台的PET型相对重力仪是国家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也是"十五"项目为数甚少的国外引进仪器,东北地区共有3台。本文主要对该仪器在沈阳地震台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它的运行情况以及出现的几次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做以介绍。
包秀敏刘长生马莉李君王承伟
关键词:重力仪
岫岩-海城Ms5.6级地震前后岫岩水氡异常分析
2008年
本文详细分析了1999.11.29岫岩-海城地震前后岫岩水氡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孕震过程中,岫岩水氡表现出了完整的长、中、短、临异常变化及震后效应。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仇小丽仇小华王波刘仁凤李君
关键词:水氡异常
地震台站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
2014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台站的基本工作思路都是由数字化地震计采集地动信号。信号拾取后,由前台计算机控制和存储,并由后台计算机联网进行分析。对于分析结果,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台网中心。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使得其在地震台站日常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列举了大量工作中常见的计算机问题与解决方法。
马莉王九洋李君荆涛
关键词:地震台站局域网互联网
小波变换方法在辽宁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贾晓东李海林李君
关键词:小波变换前兆异常地震预测
沈阳地震台SSQ-2I水平摆观测数据干扰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沈阳地震台SSQ-2I数字观测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排查,提取典型的干扰曲线,总结分析数据出现的曲线变化及特征,以便在日常分析中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如自然因素、人为干扰、仪器原因等,有效地减少在分析预报中的误导。
顾强强荆涛李君方禹心
关键词:水平摆倾斜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