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茹

作品数:21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生物学
  • 9篇文化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教学
  • 8篇教学改革
  • 5篇生物学
  • 4篇微生物
  • 4篇微生物学
  • 4篇课程
  • 3篇教学改革探索
  • 3篇教学内容
  • 2篇生物学实验
  • 2篇实验教学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学实验
  • 2篇林业
  • 2篇教育
  • 2篇课程教学
  • 2篇教学方法
  • 2篇发酵
  • 2篇放线菌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校

机构

  • 21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1篇李志茹
  • 10篇赵国柱
  • 8篇谢响明
  • 8篇何晓青
  • 7篇彭霞薇
  • 5篇金一
  • 3篇国辉
  • 2篇杨暖
  • 2篇周金星
  • 1篇伍松林
  • 1篇樊军
  • 1篇李霞
  • 1篇江泽平
  • 1篇王宪昌
  • 1篇王德祥
  • 1篇曹爱新
  • 1篇汪文静
  • 1篇丁梦璇
  • 1篇王建军
  • 1篇王建中

传媒

  • 7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中国现代教育...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溶与非岩溶地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地区针叶林云南松、阔叶林桉树的根际土壤为样品,比较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不同林分岩溶与非岩溶地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碳酸酐酶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岩溶地区的溶蚀速率均高于非岩溶地区,针叶林的溶蚀速率大于阔叶林,且岩溶地区云南松的溶蚀率最高为5.01%,说明岩溶地区云南松的土壤根际微生物对岩溶地区的溶蚀效应最大;加入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处理组溶蚀速率较未加入碳酸酐酶的处理低3.6%-16%,表明碳酸酐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岩溶地区针叶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利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加快成土速率,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碳循环的驱动作用以及微生物对喀斯特地区的风化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范周周卢舒瑜李志茹庞丹波周金星肖桂英彭霞薇
关键词:碳酸酐酶土壤微生物岩溶溶蚀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2001年
李志茹
关键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学基础——以林业高校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高校是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机构。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要从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制度、行为等方面着手,把学校建设成为一片有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的沃土。林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以林业为特色的学科和专业优势,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学原理,建设以自然和绿色为基础的和谐、民主、文明、开放的校园文化,培养具有生态意识、文化素质、健强体魄和优秀道德素养的人才。
赵国柱曹爱新李志茹
关键词:校园生态文化生态学
理科(生物学)基地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11
2009年
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理科(生物学)基地班微生物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在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开设微生物开放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同时结合理科基地班的导师制,鼓励学生平时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增加了森林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何晓青谢响明李志茹赵国柱彭霞薇
关键词:野外实习
高等林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微生物学"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微生物,并将其应用在食品、抗生素、酶制剂等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高等林业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类型(包括内容和课时)的课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发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国辉何晓青金一李志茹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微生物教学改革
生物类专业“病毒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7年
"病毒学"课程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然而由于传统的认识和专业特色的限制,生物类专业的"病毒学"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病毒及"病毒学"课程的特点,分析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方面讨论互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从"病毒学"实验课设置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推进病毒知识学习和课程建设,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学素质教育、改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赵国柱金一李志茹谢响明
关键词:课程建设微生物病毒学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浅析被引量:13
2013年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水平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高校中往往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在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没有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过分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考核,忽视教师个体发展,参与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评述,并从设置灵活的评价方式,合理减少青年教师的课时量,体现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荣誉感,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教学评价中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赵国柱李志茹金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大学教师
MOOC模式下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学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5
2016年
微生物发酵工程学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沿及相关重要技术的应用。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发酵工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MOOC模式下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学教学改革探索。
国辉何晓青李志茹赵国柱谢响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绿色糖单孢菌-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以一株中度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为研究对象,用16 L发酵罐对该菌进行了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s,LiP)的诱导发酵,确定了最适的产酶工艺条件:接种量为10%,C/N为1∶3,搅拌速度为250 r/min,通气量为5 L/min,通过控制通气量和调整搅拌转速,使溶氧维持在35%以上,此条件下绿色糖单孢菌较摇瓶实验提前将近24 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最高可达0.41 U/ml;同时在发酵罐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代谢曲线以确定其发酵代谢规律。
杨暖丁梦璇汪文静谢响明何晓青赵国柱李志茹
关键词:放线菌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
绿色糖单孢菌降解木质纤维胞外酶的分泌条件及其生物漂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一株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Sacchromonospora viridis)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佳接种量为1%,不同的诱导底物对三种木质纤维降解酶有不同的诱导效果,其中麦草浆的诱导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0.01mol/L的Mn^(2+)和0.1%的土温80能够显著促进木质纤维降解酶的产生。在pH8.0,45℃条件下,培养120h后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活达到最大0.36U/mL,培养156h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达到最大,最高酶活分别为18.46U/mL,10.42U/mL。用含有这三种酶的粗酶液对麦草烧碱蒽醌浆进行生物漂白表明,绿色糖单孢菌所产的木质纤维降解酶具有较好的漂白效果。
樊军谢响明何晓青赵国柱李志茹
关键词:放线菌发酵条件木聚糖酶生物漂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