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肃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踩直线行走对下肢骨折病人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踩直线行走训练方法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骨折骨性愈合后仍残留有跛行的患者50例,予以双足踩在直线上交替行走的康复训练。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用步速和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BBS评分由治疗前的48.2±3.8增加至治疗后的51.2±4.1,步速由治疗前的60.2±8.3加快至63.5±8.4m/min,步长由治疗前的38.8±7.2增加至43.6±7.6cm,TUGT时间由17.6±5.4缩短至16.2±5.7s,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踩直线行走训练可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 郑精平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
- 关键词:下肢骨折康复训练
- 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在腰背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自行研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应用该支具治疗132例腰背痛患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罗兰-摩理斯腰背痛生活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具有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可进行主动运动,是治疗腰背痛的有效方法。
- 董谢平沈录峰王小华万贤亮李振肃
- 关键词:胸腰椎支具腰背痛功能锻炼
- 单边多平面可调式骨外固定器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
- 为便于在出现大批量伤员的战场和灾害事故现场等非正常医疗环境下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损伤控制性救治,并在医疗条件改善后能够方便、无创地调整复位固定,使骨折得到确定性治疗,作者设计了一种单边多平面可调式骨外固定...
- 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吴小辉王锦程
-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生物力学
- 单边多平面可调式骨外固定器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
- 战场、灾害事故现场屡现单发或伴发四肢重度开放粉碎性骨折的重症伤员,且常成批出现,加之现场医疗环境和条件恶劣,已有的骨外固定器或属复位优先型而难以应用,或因病情和医疗条件所限,行损伤控制性复位固定后待条件改善再作二次复位固...
- 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吴小辉王锦程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挑战与反思——江西省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分析
-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国家灾害救援体系。然而,无论是与在相关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从大雪灾的经验教训来看,我国的灾害救援体系还有更多全面、系统、细致的建设性工作需要改进与完善;打造组合型...
- 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
-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灾害医学
- AIRCAST冷加压冰囊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AIRCAST冷加压冰囊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AIR-CAST冷加压冰囊治疗,持续24—48小时后改用U形石膏固定2~3周,B组于就诊当时即给予U形石膏固定2~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VAS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以AIRCAST冷加压冰囊进行早期局部持续冷敷并固定制动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郑精平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
-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冷敷
- 浅议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其报告工作被引量:3
- 2008年
- 任何医疗器械产品都会有缺陷,对其所致不良事件进行有效监测,是产品安全有效的保证。使用者对不良事件的搜集和报告则是监测的基础环节。因骨科植入物应用量大面广,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居前列,原因为:产品设计制造的固有风险;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使用说明书的误导;产销企业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问题;使用不当;患者不遵医嘱或意外受伤。因监测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漏报率较高而报告质量不高。故应加强监管、强制报告,健全机构、专人负责,宣传培训、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奖惩分明。还应讲究策略、维护稳定,对发生在外院的"不良事件",续诊医院应策略地了解患者资料和"不良事件"及其器械情况,并代填报,避免引发或加重外院的医患纠纷。
- 董谢平王小华沈录峰李振肃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
- 游离串联皮瓣在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串联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块轴型游离皮瓣的远端血管与另一皮瓣的血管吻合,串联成一块复合皮瓣后,游离移植至已作清创的创面,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共计11例,其中小腿内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8例。串联皮瓣最大面积54cm×28cm,最小面积38cm×16cm。[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8~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串联皮瓣设计灵活,有多处供区可供选择,是治疗受区血管条件受限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良好方法。
- 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周立义柯雪蕾
- 关键词:外科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
- 游离串联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游离串联皮瓣在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12例病例均为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有大面积骨外露,创面面积最大45cm×21cm.最小36cm×15cm。彻底清理创面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串联两块游离皮瓣覆盖创面.其中小腿内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10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18个月,下肢功能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游离串联皮瓣是治疗伴受区血管受限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董谢平周立义沈录峰柯雪蕾袁中平李振肃
- 关键词:小腿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