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枚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细胞
  • 3篇消融
  • 2篇动脉疾病
  • 2篇炎症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T淋巴细胞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图
  • 1篇电压门控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李枚娟
  • 5篇王焱
  • 3篇任涛
  • 3篇巩燕
  • 3篇黄卫斌
  • 2篇肖国胜
  • 2篇李桂阳
  • 1篇姚路明
  • 1篇王维嘉
  • 1篇颜江华
  • 1篇陈航姿
  • 1篇侯炳波
  • 1篇常贺
  • 1篇陈丽娜
  • 1篇杨亚莉

传媒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ythmia系统指导心房颤动/扑动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消融一例
2022年
患者男性,88岁,因心房颤动/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发作无休止房性心动过速在Rhythmia系统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术中激动标测提示为双环折返,一条围绕前壁疤痕及二尖瓣折返,另外一条围绕前壁、左侧肺静脉、二尖瓣峡部与顶部折返,其中前壁缓慢传导区和二尖瓣峡部间隙为共同关键区域,于前壁缓慢传导区域消融达到电隔离,终止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李枚娟侯炳波黄森高峰黄卫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关系,以及Pd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81例,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9.3±2.9)个月,并记录术后复发时间。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窦性心律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d,并分析Pd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早期复发定义为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时发作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晚期复发定义为消融术3个月后发作房颤、房扑。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率为11.6%(21/181),晚期复发率为17.7%(32/181)。早期复发组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复发组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Pd是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的Pd是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可为预测房颤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提供参考。
陈丽娜李枚娟
关键词:P波离散度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0年
任涛李枚娟王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冠状动脉疾病
Kv1.3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病变局部离子通道Kv1.3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8只,予普通饮食+0.9%氯化钠溶液)和AS组(8只,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负荷)。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病变局部Kv1.3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纤维增生性AS斑块。AS组的Kv1.3mRNA为(31.48±8.64)×10-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28±0.79)×10-3(P=0.012)。AS组的Kv1.3、IL-2、IFN-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91±0.067、0.611±0.055、0.759±0.05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490±0.052、0.299±0.058、0.273±0.052(P值均<0.01)。结论 Kv1.3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表达增高。Kv1.3可能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焱李桂阳李枚娟巩燕肖国胜常贺陈航姿姚路明王维嘉
关键词:离子通道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因子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近年来T淋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更深刻理解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制订。
任涛李枚娟王焱
关键词:T淋巴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
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3
2009年
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新的肿瘤基因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自杀基因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分别从作用机制、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自杀基因的转导以及联合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任涛李枚娟颜江华
关键词:自杀基因基因治疗恶性肿瘤
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因希氏束旁心律失常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消融靶点的分布和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393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查提示希氏束旁心律失常71例(1.8%),其中,隐匿性房室旁道13例,显性房室旁道(B型预激)24例,房性心动过速10例,室性早搏21例,室速3例,均在Carto3或Ensite Velocity v4.0三维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71例患者中14例未消融成功,其中,10例因消融无效或距离希氏束太近,术者放弃;1例因家属不接受风险而拒绝手术;3例因手术并发症中止手术。7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1例房性心动过速复发;56例消融成功,成功率78.9%;1例术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并发症发生率4.2%。56例消融成功的患者中,术中于右侧消融成功者36例(64.3%),于左侧消融成功者16例(28.6%),左侧+右侧联合消融成功者4例(7.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可以消融成功,且安全有效。
李枚娟黄卫斌
关键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全信息精准心电图对稳定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全信息精准心电图[又称尼沙赫心电图(Saah electrocardiogram,Saah-ECG)]对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拟诊为SCAD的住院患者75例,均在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前行SaahECG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冠脉主要分支狭窄≥50%者设为CAG阳性组(n=42),冠脉狭窄<50%者设为CAG阴性组(n=33),分别计算SaahECG Ri时间、Rt时间、Ri/Rt。结果Saah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9%,特异性81.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和77.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是4.445和0.233。CAG阳性患者Ri/Rt值大于CAG阴性患者[(1.216±0.329)vs.(0.820±0.309),P<0.05)]。结论SaahECG对SCA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张艳平杨亚莉黄卫斌李枚娟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
CD4^+T淋巴细胞Kv1.3通道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CD4+T淋巴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Kv1.3的表达、功能及其在A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研究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1)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4.93%±2.15%vs67.80%±2.54%,P<0.05)。(2)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AS组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0.1750vs0.7971±0.0955,P<0.05)。(3)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状态下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82,P<0.05)。(4)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刺激48h后较刺激24h后细胞因子(IL-2,TNF-α)分泌显著增加。(5)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670±1.579vs1)。结论: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增多,提示高表达Kv1.3的CD4+T淋巴细胞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枚娟巩燕肖国胜李桂阳王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T淋巴细胞
白介素-10在粥样斑块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的炎症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脂质被动浸润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炎症介质白介素对慢性血管炎症有重要影响,其中白介素-10在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现拟对粥样斑块的形成机制及白介素-10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李枚娟王焱巩燕
关键词:炎症因子白介素-10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