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校宁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颈内静脉
  • 4篇颈内静脉穿刺
  • 4篇静脉
  • 4篇静脉穿刺
  • 4篇穿刺
  • 2篇胸锁乳突
  • 2篇胸锁乳突肌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置管
  • 2篇乳突
  • 2篇手术
  • 2篇麻醉
  • 2篇颈内静脉穿刺...
  • 2篇静脉穿刺置管
  • 2篇芬太尼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影像
  • 2篇穿刺置管
  • 1篇心理

机构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校宁
  • 2篇高玉华
  • 2篇陆波
  • 1篇郭跃先
  • 1篇杨淑红
  • 1篇高国华
  • 1篇刘朋
  • 1篇王秀丽
  • 1篇怀乔
  • 1篇孟香果
  • 1篇刘飞飞
  • 1篇蒋晨霞
  • 1篇杨艳超
  • 1篇王永贤
  • 1篇赵爽
  • 1篇崔淑珍

传媒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影像学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颈内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进行超声影像学观察,为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寻找出相对理想的穿刺体位和部位;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为其可行性、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
李校宁
关键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影像学穿刺体位
48例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闵红星李校宁高玉华
关键词:婴儿唇裂整复手术
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究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痛阈、满意度和术后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患者,试验组选用通俗易懂的麻醉科普语言、漫画和微信小视频的方式对患者宣教,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痛阈值、焦虑评分(HAMA)、满意度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访视前比较,访视后对照组痛阈值降低了20.6%,HAMA评分增加了22.4%,试验组痛阈值增加了25.7%,HAMA评分降低了30.9%;与对照组比较,访视后试验组痛阈值、满意度评分分别为(0.44±0.08)、(3.6±0.4),明显高于对照组(0.27±0.05)、(2.7±0.6),HAMA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4.1)、(4.1±1.8)d,明显低于对照组(18.6±5.7)、(6.7±2.1)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麻醉科普干预和心理干预,可增强医患沟通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痛阈和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蒋晨霞杨艳超崔淑珍怀乔彭晓恩李校宁孟香果高国华王永贤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心理干预痛阈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通路减缓紫杉醇诱发神经痛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80~200 g),取鞘内置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紫杉醇组(P组),白藜芦醇组(R组),白藜芦醇+紫杉醇组(R+P组),EX-527(SIRT1抑制剂)+白藜芦醇+紫杉醇组(E+R+P组)。第1、3、5、7天经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第1~14天每天鞘内注射EX-527 10 μg/10 μl或腹腔注射白藜芦醇40 mg/kg。5组大鼠分别于紫杉醇给药前1 d(T0)、给药后8 d(T1)、给药后14 d(T2)测定50%机械缩足痛阈值(PWT)。紫杉醇给药后第15天取纹状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纹状体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纹状体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纹状体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浓度。结果在T2时间点,与C组PWT(13.1±1.0)比较,P组和E+R+P组PWT分别降低至6.2±1.0和5.6±3.4(P<0.05);与P组比较,R+P组PWT升高至14.3±2.7(P<0.05)。P组和E+R+P组线粒体肿胀、空泡,而R+P组线粒体损伤减轻。与C组比较,P组纹状体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P组比较,R+P组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C组的SIRT1(0.650±0.074)和PGC1α(0.590±0.057)蛋白表达比较,P组分别下调至0.320±0.032和0.200±0.067(P<0.05);与P组比较,R+P组分别上调至0.530±0.010和0.530±0.041(P<0.05)。与C组IL-1β[(7.57±0.09) pg/ml]、IL-10[(32.65±0.16) pg/ml]浓度比较,P组纹状体IL-1β浓度增加至(15.11±0.20) pg/ml(P<0.05],IL-10浓度降低至(12.92±0.17) pg/ml(P<0.05);与P组比较,R+P组IL-1β浓度降低至(9.42±0.13) pg/ml(P<0.05),IL-10浓度增高至(24.77±0.12) pg/ml(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减轻紫杉醇诱发神经痛,这可能与其减少纹状体内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线粒体损伤有关。
杨淑红李校宁刘朋赵爽刘飞飞郭跃先王秀丽
关键词:紫杉醇神经痛白藜芦醇线粒体
不同途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
目的:旨在探寻一种简便、安全、能够适合于任何危急情况下的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手术或急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0cm以上任何一点处穿刺...
闵红星李校宁高玉华
文献传递
三种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安全,适合于危急情况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手术或急症病人180例,分为三组,每组60例。I组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处穿刺;II组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靠近锁骨上切迹1 cm处穿刺;III组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穿刺。结果 I组试穿刺的1次成功率和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可达96.6%和98.3%,显著高于II、III组(P<0.01)。结论经胸锁乳突肌锁骨支后缘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
李校宁闵红星陆波
关键词:颈内静脉中间入路
瑞芬太尼及其术后镇痛
<正>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研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opiods)有了很大发展。从芬太尼(fentanyl)、舒芬太尼(sufentanil)到阿芬太尼(alfentanil),发展的重点在于药效强,起效快,作用消失快,静...
李校宁闵红星
关键词:瑞芬太尼术后镇痛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不同方法减轻或消除静注芬太尼后诱发呛咳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防治静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诱发呛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行全身麻醉的病例120例,分为六组,每组20例。Ⅰ组为芬太尼原液组,Ⅱ组为芬太尼稀释组,Ⅲ组为先注丙泊酚组,Ⅳ组为先注咪达唑仑组,Ⅴ组为先注地塞米松组,Ⅵ组为氟哌利多与芬太尼混合组。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Ⅰ-Ⅵ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30%、15%、10%、0%、15%、10%,Ⅰ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Ⅲ、Ⅴ、Ⅵ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原液稀释且减慢给药速度,并在给药前静注地塞米松、咪达唑仑、丙泊酚,或将原液与氟哌利多混合给药,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王富强李校宁闵红星
关键词:呛咳反应FRC
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影像学研究
2015年
目的 通过超声技术为经胸锁乳突肌(SCM)外侧缘行颈内静脉(IJV)穿刺置管提供影像学资料。方法 选择80例成年志愿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8 ~ 65岁,平均年龄41.8岁。采用B超分别在3个不同头位(头向左侧偏0°、30°、45°)、不同解剖水平面,观测每一例成年志愿者的右侧IJV与颈总动脉重叠率、IJV内径及其外侧缘至SCM外侧缘皮肤的距离。结果 右侧IJV与颈总动脉重叠率:头向左偏0°、30°、45°时,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明显高于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P 〈 0.01);在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头向左偏0°、30°、4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右侧IJV内径:头向左偏30°、45°时,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较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均增宽(P 〈 0.05);在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头向左偏0°、30°、45°时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右侧IJV外侧缘至SCM外侧缘皮肤距离:头向左偏30°时,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较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距离均缩短(P 〈 0.05);头向左偏45°时,第7颈椎水平面较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距离缩短(P 〈 0.05);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面,头向左偏45°较0°距离缩短(P 〈 0.05);环状软骨、第7颈椎水平面,头向左偏30°、45°较0°距离均缩短(P 〈 0.05)。结论 经SCM外侧缘行IJV穿刺置管相对理想的穿刺体位和区域为头向左偏30° ~ 45°、环状软骨到第7颈椎水平面区域。
李校宁韦晓勇闵红星陆波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影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