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与管理被引量:31
- 2002年
- 目的 为了了解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病毒的污染状况 ,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问题。方法 抽查口腔手机 ,应用 PCR技术检测 HBV- DNA。结果 发现应用 1% PVP碘消毒后的口腔科器械中 HBV- DNA的阳性率为 7.7% ,而应用 STATIM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9min,无包装灭菌 ,可达到消毒灭菌效果。结论 常规消毒的效果不可靠 ,而 STATIM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效果可靠。
- 魏琴吕思平梁庆红蒋莲萍何晓岚邹寿椿李汉林
- 关键词:口腔器械污染监测医院内感染
- 以三级医生负责制为突破口 改革医院内部人事和分配运行机制被引量:3
- 2002年
- 卫生工作三项改革的同步推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宏观要求和重要保障。三项改革的实施使医院的环境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谁适应得快谁就争取到主动权。我院不失时机地抓住三项改革这一机遇,坚持把让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享受到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作为改革的惟一目标。以病人选择医生为契机。
- 李汉林
-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事制度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经济学评价
- 1999年
- 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对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奥曲肽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本文调查了上海市中山、华山、市六、甘泉、华东五家三级医院1995~1996年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对奥曲肽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的经济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奥曲肽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虽价格较贵。但并非医药费的主要构成.因此,使用时仍要掌握适应症并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 王桢李汉林胡善联
- 关键词:胰腺炎奥曲肽经济学评价
- 以三级医生负责制为突破口改革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被引量:10
- 2002年
- 浙江省人民医院抓住三项改革机遇,以病人选择医生为契机,以医生为轴心,以三级医生负责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全面改革,即改革过去单一的服务供给模式,改革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符合市场需要的服务内容,改革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在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尝到了"梨子"的甜头.
- 李汉林
- 关键词:分配制度改革医院管理
- 1000名青年包皮长度调查报告
- 1997年
- 董志超李汉林楼水鑫魏克湘
- 关键词:青年人包皮过长
- 完善医院运行机制 满足群众需求──浙江省人民医院实行“病人选医生”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2001年
- 李汉林
-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人选医生
- “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和成效被引量:4
- 1999年
- 1977年恩格尔(G.L. 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人类社会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得以真正的体现,以往“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也已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所替代。在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彭珮云同志提出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我国医院的办院宗旨,我院于1996年底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管理模式改革,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进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李汉林王桢
- 关键词:医院管理以病人为中心
- 新加坡医院管理经验介绍被引量:32
- 1998年
- 新加坡医院管理经验介绍李汉林胡绍联作者单位:310014杭州市,浙江省人民医院我院13名医院管理人员分别于1996年1月和5月赴新加坡大巴窑医院接受管理培训,参观学习医疗事务、护理、财务、人事、后勤管理等,同时还参观了新加坡中央、国大、板桥、新樟宜医...
- 李汉林胡绍联
-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改革
- 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被引量:18
- 2002年
- 为了达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生为轴心 ,通过以病人选择医生为契机 ,启动了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一是以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是以人本管理促进病人选择医生健康发展 ;三是以人本管理对医生实行滚动竞争激励 ,从而取得了很好成效。① 2 0 0 1年 1~ 6月较 2 0 0 0年 1~ 6月 ,门诊人次增加 30 0 42人次 ,出院增加 12 75人次 ,每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下降 5 2 8%等。②解决了医院管理中长期存在但又未能解决的弊端。如高职低聘、老中青之间的关系、管理误区等。
- 李汉林
- 关键词:医院管理
- PSA水平测定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 ,计算FPSA/TPSA比值 ,并测定BPH患者的实际前列腺体积 (PV)。结果 BPH患者FPSA值为 (1.63±1.08) μg/L,TPSA值为 (12.38±8.26) μg/L,FPSA/TPSA比值为0.25±0.13;PV为 (14.0±1.08)cm3 ,PV每增加1mm3 ,TPSA平均增加0.17μg/L,而FPSA平均增加0.03μg/L ;BPH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均P<0.05) ,而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 (P>0.05) ;患者年龄与PV无相关性 (P>0.05)。PC患者FPSA值为 (6.05±1.46) μg/L,TPSA值为 (37.44±11.58) μg/L,FPSA/TPSA比值为0.14±0.11,与BPH患者比较 ,FPSA、TPSA值均明显上升 (均P<0.05)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P<0.01)。 结论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随年龄、PV的增加而上升 ;PC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且较BPH患者更为明显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当其<0.15时诊断为PC的准确率达77% ;测定PSA水平对指导BPH和PC的诊断和治疗、判断P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汉林张志根顾苗根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