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宗

作品数:9 被引量:259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澳大利亚国家农业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耕作
  • 5篇耕作方式
  • 4篇有机碳
  • 4篇碳库
  • 3篇有机碳库
  • 3篇碳库管理指数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土壤有机碳库
  • 3篇微生物
  • 3篇活性有机碳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团聚体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碳
  • 2篇物量
  • 2篇保护性耕作
  • 1篇有机质

机构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李爱宗
  • 6篇张仁陟
  • 4篇蔡立群
  • 2篇宋明伟
  • 2篇王晶
  • 1篇杨招弟
  • 1篇齐鹏
  • 1篇江晶
  • 1篇解开治
  • 1篇何玉梅
  • 1篇高秀君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第六届中国标...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冶力关森林公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大,天然林土壤:细菌(2.535×109)>放线菌(1.701×105)>真菌(1.507×106);人工林土壤:细菌(2.260×109)>放线菌(1.433×105)>真菌(4.018×106).土壤微生物特殊生理类群数量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分布组合有相同趋势,即: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酸菌>亚硝酸菌.其中,在所研究的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A层>B层>C层>D层>E层.
何玉梅张仁陟蔡立群解开治高秀君江晶宋明伟李爱宗
关键词:不同林型土壤类型微生物区系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团聚体稳定率: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均与耕作方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有利于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分析结果同时说明,采用适当耕作方式的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增加。
李爱宗张仁陟王晶
关键词:耕作方式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51
2008年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进行6a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以及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等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中,NTS、TS、N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T处理提高了5.09%、2.64%和4.08%;与T处理相比,NTS、TS、NT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了69.67%、47.72%和33.22%。NTS、TS、NT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不同处理(NTS、TS、NT、T)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土壤剖面分布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宋明伟李爱宗蔡立群张仁陟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5
2008年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相比,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对于表层土壤而言,效果更为明显;(2)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在耕翻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免耕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4)五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相关。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李爱宗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免耕
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化进进程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的差距,提出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李爱宗杨凯旋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认证
文献传递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48
2009年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保护性耕作试验,对春小麦、豌豆两种轮作次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各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轮作后,与传统耕作相比,两种轮作次序下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免耕不覆盖处理除在0~5cm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外,其他各层次均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说明仅依靠免耕而不结合秸秆覆盖或还田对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管理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蔡立群齐鹏张仁陟李爱宗
关键词:轮作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碳库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碳库管理指数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5
2008年
基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市安定区连续进行6 a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的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和免耕不覆盖(NT)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并且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NT、NTS和TS有助于提高0~5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率,尤以NTS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NTS处理的土壤碳素活性大、易转化;对碳库各项管理指数来说,总体上秸秆覆盖或还田的贡献大于耕作措施,说明对土壤进行秸秆覆盖或还田有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
王晶张仁陟李爱宗
关键词:耕作方式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对甘肃中部干旱农业区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两方面说明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库的影响,一是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的机...
李爱宗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文献传递
标准化生产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定西市优质马铃薯生产为例
定西市多数地方海拔在1800-2400米之间,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富含钾素,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本文介绍了定西市优质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了标准化生产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标准化建...
杨凯旋李爱宗
关键词:产品质量马铃薯生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