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混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被引量:6
- 1998年
- 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SCGE)是近年来刚建立起来的方法,以采血量少、操作简单、周期短、费用低见长[1]。我们用SCGE方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方法检测了混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并研究了工龄对SCGE结果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广...
- 李芳红杨臻林建东张艳红谢弋张静刘力杨杏芬庄志雄
- 关键词:混苯单细胞凝胶电泳
-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空气中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TCE)浓度和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 (trichloroacticacid ,TCA)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 ,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三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 反应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三氯乙烯至少三个月的工人和无接触三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防疫站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烯的浓度。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 (P <0 0 1) ;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和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761,P <0 0 0 1) ,而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外周血微核发生率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本现场研究表明三氯乙烯接触可导致微核生成增加 ;但不能确定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作用 ;②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可以作为三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
- 陈雯徐雷邓丽霞李芳红杨杏芬郑创亮陈刚
- 关键词:三氯乙烯微核试验
- 氢醌/Cu^(2+)对小鼠骨髓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在Cu2 +存在的条件下 ,氢醌 (HQ)对小鼠骨髓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方法 染毒 :(1)在 1μmol/LCu2 +存在的条件下 ,小鼠骨髓细胞用 0、10、2 0和 40 μmol/LHQ染毒 30min ;(2 ) 1μmol/LCu2 +存在的条件下 ,2 0 μmol/LHQ染毒 30、6 0、12 0min。观察骨髓细胞死亡率 (CDR)、活性氧(ROS)生成、线粒体酶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 (MMP)的改变。结果 在 1μmol/LCu2 +存在的条件下 ,HQ在最低剂量组 (10 μmol/L)和最短染毒时间 (30min,2 0 μmol/L)即表现出ROS生成增加 (为对照组的374%和 5 41% )、CDR增加 (为对照组的 115 %和 117% )、线粒体酶活力下降 (为对照组的 5 4%和 30 % )和MMP降低 (为对照组的 6 7%和 71% ) ,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上述各指标与HQ之间存在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 (ROS :r =0 .941,r =0 .981;CDR :r =0 .886 ,r =0 .886 ;线粒体酶活力 :r =- 0 .842 ,r=- 0 .90 2 ;MMP :r=- 0 .844 ,r=- 0 .96 1) ,ROS生成与MMP、CDR和线粒体酶活力间相关密切(r分别为 - 0 .90 2 ,0 .943,- 0 .977)。结论 在Cu2 +存在的情况下 ,HQ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
- 李芳红杨杏芬
- 关键词:氢醌CU^2+线粒体氧化损伤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
- 毒物所致肝细胞钙稳态失调规律探讨被引量:5
- 1997年
- 毒物所致肝细胞钙稳态失调规律探讨周炯亮符立梧廖肇浩李芳红石世华李胜联(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089)细胞钙稳态是实现细胞生理功能和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必要条件.钙稳态依赖于钙移位酶Ca2+,Mg2+-ATP酶,细胞内储库(内质网,线粒体)...
- 周炯亮符立梧廖肇浩李芳红石世华李胜联
- 关键词:肝细胞钙毒物
- 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被引量:8
- 2000年
- 活性氧形成与分解的平衡失调时,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不论活性氧的增加是内源性(有氧代谢增加)还是外源性(外来化学物质),均能引起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线粒体DNA 自身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和所在生理位置决定了其比核DNA 更易于受到氧化损伤的打击,而氧化损伤引致的线粒体DNA 突变或其基因产物丢失又会进一步促进活性氧的释放。线粒体DNA氧化损伤被认为与新生物形成和细胞老化有密切关系。
- 李芳红
- 关键词:线粒体DNA活性氧
-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砷、汞、铅致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6
- 1998年
- 应用SCGE方法体外检测NaAsO2、HgCl2、Pb(NO3)2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造成的DNA损伤。结果表明,SCGE方法非常灵敏,能检测到很低剂量的NaAsO2和HgCl2所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断裂,而且该法还具有快速、花费少等优点。
- 朱靳良邓丽霞李芳红李芳红郑履康蔡颖
-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DNA损伤
- 视屏终端作业对视功能及神经行为影响的调查被引量:5
- 1999年
- 对68名VDT作业人员和61名非VDT作业人员的视功能与神经行为功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VDT作业人群的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班后明显少于班前。按不同累计上机时间分析,各项视功能指标的改变与累计上机时间无明显相关。神经行为测试结果提示提转捷度得分VDT作业人群低于对照组,但与累计上机时间亦无相关,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故认为VDT作业较易引起视疲劳且短时(2h)操作即可引发视疲劳。研究未发现VDT作业对神经行为有累积效应,但可能对手指灵活性存在短期影响。
- 李芳红杨杏芬张桥廖瑞端汪建涛林先轩黄芳邱宇翔李芸茜许洪波伍瑞珊郝莉
- 关键词:视功能神经功能
- 牛磺酸对四氯化碳染毒大鼠钙稳态失调的干预规律被引量:3
- 1997年
- 本研究中除设立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对照组外,尚设立240mmol/L牛磺酸预投组(只在染毒前给予)和240mmol/L牛磺酸同投组(只在染毒同时给予)来对照考察80mmol/L和240mmol/L牛磺酸双投(染毒前及染毒过程中均给予)对500mg/KgCCl4经口染毒,2次/周,持续5周实验动物的干预作用。结果如下:1.240mmol/L牛磺酸双投对Ca2+-Mg2+-ATPase活性有部分保护作用,使其达到对照组的74.48%;对Cam活性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使线粒体钙含量显著降低;80mmol/L双投,240mmol/L预投和240mmol/L同投均未有明确的干预作用。2.80mmol/L和240mmol/L牛磺酸双投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40mmol/L双投明显地防止了Ca2+-Mg2+-ATPase和Cam活性的抑制,对线粒体钙含量亦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80mmol/L牛磺酸未见此效果。3.240mmol/L牛磺酸双投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240mmol/L同投;240mmol/L牛磺酸预投的效果不明显。故研究提示应重视牛磺酸干预作用的时效性和量效性。
- 李芳红周炯亮
- 关键词:牛磺酸四氯化碳肝损伤钙稳态
- 镉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镉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其内分泌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 ,用氯化镉 (CdCl2 ) 0、6 .2 5、12 .5 0、2 5 .0 0、5 0 .0 0、10 0 .0 0、2 0 0 .0 0 μmol/L处理细胞 1h ,以 5 0 μmol/LCdCl2 处理细胞 0、15、30、6 0、12 0、2 40min ,观察CdCl2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毒作用的剂量 -效应及时间 -效应关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试验检测线粒体酶活力 ,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罗丹明 12 3(Rh12 3)和碘化丙啶 (PI)双标记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MMP)和细胞存活状态。结果 CdCl2 引起细胞线粒体酶活力及MMP降低 :以 6 .2 5~ 2 0 0 .0 0μmol/LCdCl2 染毒细胞 1h ,对照组MTT的平均吸光度 (A570nm)值为 0 .16 4,CdCl2 各组为 0 .138~ 0 .0 6 7,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染CdCl2 组细胞MMP也降低 ,Rh12 3平均荧光强度为 2 .44~ 1.0 2 (对照组为 2 .6 3)。5 0 μmol/LCdCl2 染毒后不同时间 (15~ 2 40min) ,MTTA570nm值和MMP均降低 ,前者为 0 .0 93~ 0 .0 49(对照组为 0 .180 ) ,MMP为 1.37~ 0 .93(对照组为 1.85 )。从最低剂量组 (6 .2 5 μmol/LCdCl2 )和最短染毒时间 (15min)起 ,MTTA570nm值和MMP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王守林杨杏芬魏青李芳红杜柳涛陈铁江
- 关键词:氯化镉肾上腺皮质细胞流式细胞术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