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皮钙粘附素和树突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树突细胞 ( DC)和上皮钙粘附素 ( E- cd)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检测 E- cd和 DC。结果 :69例膀胱癌中 35例 E- cd正常表达 ( 50 .7% ) ,2 2例 DC正常表达 ( 31 .9% ) ,E- cd正常表达率在 、 和 级肿瘤中分别为 72 .2 %、65.2 %和 2 5.0 % ,在 Tis~ 1期和 T2~ 4 期肿瘤中分别为 78.8%和 2 5.0 %。 DC正常表达率在 、 和 级肿瘤中分别为 77.8%、34.8%和 0 ,在 Tis~ 1期和 T2~ 4 期肿瘤中分别为 63.6%和 2 .8%。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中 ,E- cd和 DC的正常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结论 :E- cd和 DC的正常表达率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 ,E- cd和 DC正常表达者的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异常表达者。E- cd和 DC可作为预测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彭瑞元邹桂华李春钟安李静
- 关键词:膀胱肿瘤上皮钙粘附素免疫组织化学树突细胞
- 尖锐湿疣23例临床病理
- 1994年
- 本文报告我院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收治外阴尖锐湿疣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男女之比1.3∶1,20~35岁,17例(占73.9%),36~66岁6例(占26.5%)。发病最短20天,最长10年,平均11个月。发生在尿道口3例,肛周7例,小阴唇3例,宫颈6例,包皮内表面3例,冠状沟1例,有包茎病史3例。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有恶臭味,女性均为白带增多。疣体多为散在分布,小如针尖样,大如黄豆大的丘疹,3例疣体融在一起呈“菜花样”,色泽呈淡红色或暗红色,5例有局部继发感染致糜烂,有脓性渗液,触之出血。 治疗:首先避免性交以防皮损,保持阴茎清洁,对3例有包茎者进行包皮环切。对较小的疣体仅用棉签沾液氮直接涂于损害处治疗,均在1~3次内治愈。对较大而散在的皮损进行CO2激光治疗:经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 李静黄贵权
- 关键词:尿道口小阴唇包皮环切包茎继发感染浸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