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鸿翼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逆转
  • 7篇逆转录
  • 7篇逆转录病毒
  • 7篇重组逆转录病...
  • 7篇转录
  • 6篇细胞
  • 6篇PLXSN
  • 5篇DNF
  • 4篇凋亡
  • 4篇神经节
  • 4篇神经节细胞
  • 4篇神经节细胞凋...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神经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 4篇视网膜神经节...
  • 4篇网膜
  • 4篇网膜神经节细...
  • 4篇细胞凋亡

机构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5篇李鸿翼
  • 13篇原慧萍
  • 11篇周欣荣
  • 7篇邵正波
  • 3篇周雪美
  • 2篇马春阳
  • 2篇马春杨
  • 2篇孙禹
  • 2篇王雅
  • 2篇王雅
  • 2篇曲巍
  • 1篇蒙博
  • 1篇吴东来
  • 1篇杨滨滨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花青素对微波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微波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RGCs,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 即不同 PC ...
原慧萍马春阳周欣荣李鸿翼孙禹
文献传递
基因治疗及其在眼科的基础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李鸿翼原慧萍
关键词:基因治疗异常表达基因眼科多基因疾病单基因疾病免疫缺陷症
荧光定量PCR法在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滴度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制备含大鼠 BDNF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建立荧光定量 PCR 测定滴度的方法。方法:扩增 BDNF 基因,构建重组质粒 pLXSN-BDNF,将其转染包装细胞,经 G418筛选、病毒浓缩后用荧光定量 PCR 法和克...
周欣荣原慧萍李鸿翼邵正波王雅
文献传递
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的构建和包装及GFP标记RSC的眼内移植
周欣荣原慧萍邵正波周雪美李鸿翼
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小鼠胚胎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视神经损伤疾病新的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如何能够让干细胞在眼内移植后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一直是个难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因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维持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减缓神经元的损伤、并能够防止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而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BDNF进行体外包装并检测了BDNF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对BDNF基因转染的神经干细胞眼内移植,探讨该基因在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鸿翼原慧萍周欣荣邵正波周雪美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逆转录病毒科
大鼠BDNF基因克隆和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的构建及包装
目的:克隆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并构建含BDNF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BDNF,在体外进行包装,以获得稳定的产毒细胞株,对BDNF基因治疗视神经损伤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今后研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
邵正波原慧萍吴东来周欣荣李鸿翼
文献传递
原花青素对微波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微波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不同PC剂量(0μg/L、2μg/L、20μg/L和40μg/L)4个实验组及维生素C40μg/L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30mW/cm2的微波连续辐照1h,对照组不给予辐照。光镜下观察辐照前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和DNA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定量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微波辐照后,细胞即有聚集现象,部分细胞突起消失。辐照后0h,20μg/L和40μg/LPC组较0μg/LPC组的细胞凋亡率有所降低(P<0.05);辐照后6h和12h,3个PC剂量组较0μg/LPC组的细胞凋亡率都有降低(P<0.05);辐照后18h,只有40μg/LPC组较0μg/LPC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微波可诱导RGCs细胞凋亡,PC对此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原慧萍马春阳周欣荣李鸿翼孙禹
关键词:微波原花青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凋亡
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 RGCs,经频率为2450MHz 微波辐射1h,按辐射强度分为4 组:0mW cm—2组、...
周欣荣原慧萍王雅马春杨李鸿翼
文献传递
荧光定量PCR法在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滴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制备含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建立荧光定量PCR测定滴度的方法。方法扩增BDNF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LXSN-BDNF,将其转染包装细胞,经G418筛选、病毒浓缩后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克隆形成法测定滴度。结果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BDNF基因成功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中,筛选得到稳定的分泌重组病毒细胞系。重组病毒100倍浓缩后经荧光定量PCR法和克隆形成法测定的滴度分别为6.92×10^6拷贝/ml和3.2×10^5CFU/ml,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扩增BDNF基因,制备了重组病毒pLX—SN-BDNF,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滴度的方法,为基因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周欣荣原慧萍李鸿翼邵正波王雅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
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的体外包装及表达
目的:制备含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s,BDNF)的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BDNF,进行体外包装以获得稳定的产毒细胞系,并检测病毒的表达情况,为今后...
李鸿翼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体外表达视神经损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