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宁

作品数:53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耳蜗
  • 7篇中耳
  • 6篇植入
  • 6篇中耳炎
  • 6篇手术
  • 6篇疗效
  • 6篇耳炎
  • 5篇外耳
  • 5篇外耳道
  • 5篇耳道
  • 4篇眩晕
  • 4篇咽鼓管
  • 4篇耳蜗植入
  • 4篇分泌
  • 4篇分泌性
  • 4篇分泌性中耳炎
  • 3篇源性
  • 3篇神经支
  • 3篇神经支配
  • 3篇失神

机构

  • 5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约翰霍普金斯...
  • 1篇西京医院

作者

  • 53篇杨宁
  • 39篇姜学钧
  • 36篇惠莲
  • 10篇田颖
  • 10篇杨博
  • 9篇于刚
  • 9篇杨会军
  • 6篇宁宏
  • 3篇任重
  • 3篇张芳
  • 3篇王铮
  • 3篇冯帅
  • 3篇李巍
  • 3篇李丹
  • 2篇张涛
  • 2篇李笑天
  • 2篇赵晨
  • 2篇杨怀安
  • 2篇闫艾慧
  • 2篇王琰

传媒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临床耳鼻咽喉...
  • 4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中国实用乡村...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的阈值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调试中进行主观心理物理测试和术中及术后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的检测,探讨应用客观方法进行术后调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人工耳蜗术后程序的调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行 Medel 多道人工耳蜗系统 Combi 40+型人工耳蜗植入的28例患者检测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和开机调试中主观心理物理测试的最大舒适阈,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对10例患者进行术中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的检测,引出率为78.3%(94/120)。进行术后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的检测,引出率为82.5%(99/120),3例大前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引出率为47.2%(17/36)。28例患者按每个电极的术后最大舒适阈(maximum comfortable level,MCL)与 ESRT 进行比较:①术后 MCL 平均值大于 ESRT 为247个电极(80.5%);②术后 MCL 值等于 ESRT 有14个电极(4.6%);③术后 MCL平均值小于 ESRT 有46个电极(15.0%)。术后 ESRT 平均值为(677.1±109.8)cu,MCL 平均值为(732.3±114.8)cu,ESRT 小于 MCL(t=11.37,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观察到电诱发镫骨肌反射可以确切提示植入设备完好,由植入体至听觉中枢传导通路正常;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对术后开机调试有指导意义。
姜学钧杨会军惠莲杨宁
关键词:耳蜗植入镫骨肌心理测定学
内镜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
2009年
目的通过内镜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的形态改变,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咽口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内镜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和成人对照组的鼻咽部进行观察。结果儿童患者组:咽鼓管咽口有黏脓性分泌物阻塞占52%,腺样体肥大阻塞占28%。咽鼓管咽口水肿占14%,咽鼓管扁桃体肥大占6%;成人患者组:咽鼓管咽口无明显变化占43.5%,咽鼓管咽口水肿占24.2%,咽鼓管咽口有黏脓性分泌物阻塞占19.3%,咽鼓管咽口萎缩占4.8%,肿瘤压迫咽鼓管咽口占4.8%,腺样体肥大阻塞咽鼓管咽口占3.2%;成人对照组:咽鼓管咽口正常占91.6%,咽鼓管咽口萎缩占5%,咽鼓管咽口水肿占3.3%。结论应用内镜检查鼻咽部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行内镜检查十分必要。
杨博于刚惠莲杨宁田颖姜学钧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内镜
SOX2在5-氟尿嘧啶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人喉癌Hep-2细胞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并分析SOX2拮抗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48 h内不同浓度5-FU对Hep-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统计抑制率和IC50值。Western blot法检测5-FU作用不同时间后SOX2的表达量,并检测PI3K/AKT信号活化情况。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FU对Hep-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IC50值为20.92μg/mL。随着时间的延长SOX2表达增高,48 h达到最大值,磷酸化AKT活化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使用PI3K/AKT信号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SOX2表达被下调;Hoechst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数增多。同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Survivin、Bcl-2、BAX在5-FU处理的Hep-2细胞中表达均上升,但PI3K/AKT信号抑制后抗凋亡蛋白Survivin、Bcl-2被显著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继续上调。结论 PI3K/AKT信号活化诱导SOX2表达在Hep-2细胞拮抗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宁惠莲杨会军姜学钧
关键词:人喉癌SOX25-氟尿嘧啶P13KAKT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ALHL)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54例(54耳)ALHL患者,随机分为无泼尼松组(10例)、低剂量泼尼松组(22例)和高剂量泼尼松组(22例),治疗10d,并随访6个月。结果:无泼尼松组、低剂量泼尼松组和高剂量泼尼松组痊愈率分别为30.0%、59.1%、90.9%,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分别为40.0%、86.4%、95.5%,低剂量、高剂量泼尼松组与无泼尼松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LHL疗效显著,高剂量优于低剂量,提示该病与内淋巴水肿和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可能相关。
惠莲于刚杨宁姜学钧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鼓室成形术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的规律。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同一术者手术的鼓室成形术的1120例患者,术后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例,分析发作术后时...
惠莲杨宁田颖冯帅姜学钧
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作豚鼠面神经总干压榨15s、30s和切断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和1个月取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肌肉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状态下,眼肌中I型纤维占29.51%,II型纤维占70.49%;口肌中只有II型纤维占100%。神经损伤后眼肌的I型纤维向II型纤维转化,当神经功能恢复时,I型纤维百分比又逐渐恢复。同时,SDH含量随损伤加重逐渐减少,随着神经功能恢复SDH含量又逐渐恢复。结论:面肌失神经和恢复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分型的转化提示肌肉功能的变化;面肌与面神经之间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提示面肌的病理改变可以成为判断面神经功能状态的科学标准。
惠莲闫艾慧姜学钧杨宁任重
关键词: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
新书介绍:《经外耳道的内视镜下耳科手术》
2018年
近年来,耳内镜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跨时代的进步,为中耳、内耳、侧颅底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国际耳外科手术领域的新亮点。本书作者欠畑诚治教授是国际耳内镜外科学新领军人物。担任世界耳内镜外科协作组协委、第四届世界耳内镜外科大会(2021年)主席。本书条理清晰、要点突出、图文并茂、文字详细凝练、简明易懂,对手术术式的选择、适应证的掌握、手术操作等均给出明确的规范。在讲解上,遵循循序渐进、紧密结合临床的原则。先从常用器械入手、在对中耳内镜解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后,结合内镜手术的影像学评估,对耳内镜手术术前准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崔勇金玉莲林颖(主译)杨宁欠畑诚治(日)(主编)
关键词:耳科手术新书介绍内视镜外耳道内镜外科耳外科手术
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治疗中耳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对中耳炎性疾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6例(144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35例(4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9例(52耳)、胆脂瘤型中耳炎52例(52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实施相同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手术治疗,治疗组手术当天服用桉柠蒎肠溶胶囊,0.3g,2次/d,连续服用7~8周。两组患者于术后第2、4、6、8周进行听力学检查及评估,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组术后第4周及第6周纯音测听检查、患者主观症状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组术后第4周及第6周咽鼓管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组第8周咽鼓管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炎性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能取得满意疗效。围术期服用黏液促排剂,可改善咽鼓管功能,缩短术腔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齐力李巍杨宁惠莲马涛朱博姜学钧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
耳源性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耳源性颅内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例耳源性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
杨博姜学钧惠莲杨宁
伴有眩晕或头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伴有眩晕/头晕症状的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法进行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年龄18-65周岁,病程2周以内并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随访4周,对伴有眩晕/头晕症状的突聋患者的疗效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按标准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突发性聋患者1024例,其中296例(28.91%)伴有眩晕/头晕症状,男126例,女170例,平均年龄为(41.2±13.5)岁。在不同听力曲线突聋分型中,全聋型的眩晕/头晕发生率最高(44.93%),往下依次为平坦下降型(25.87%)、中高频下降型(21.28%)和低中频下降型(18.54%)。经规范治疗后,突聋患者所伴发的眩晕/头晕症状基本都能消失,各组听力也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伴有眩晕/头晕的低中频下降型患者听力疗效最好,总有效率可达94.74%(痊愈率68.42%);其次为平坦型,总有效率为80.76%(痊愈率22.12%);而中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的效果相对较差,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痊愈率10.00%)和65.32%(痊愈率5.65%)。各型突发性聋伴有晕与不伴晕患者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不伴眩晕/头晕的全聋型与中高频下降型突聋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伴有眩晕/头晕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各型突发性聋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伴发眩晕/头晕,尤以全聋型为著。伴有眩晕/头晕的全聋型及中高频下降型突聋患者,
刘博韩德民张祎李永新龚树生陈秀吾孟曦曦唐俊翔向杰姜学钧杨宁田颖惠莲冯帅
关键词:听觉丧失眩晕头晕随机对照试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