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玉

作品数:62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历史地理
  • 22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义军
  • 16篇归义军
  • 15篇P
  • 14篇敦煌文书
  • 9篇晚唐
  • 7篇文士
  • 7篇法藏
  • 6篇文书
  • 6篇朝贡
  • 5篇史料
  • 5篇佛教
  • 4篇政权
  • 4篇史事
  • 4篇唐五代
  • 4篇考辨
  • 3篇张议潮
  • 3篇政治
  • 3篇宋初
  • 3篇唐五代宋初
  • 3篇尼僧

机构

  • 6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藏医院

作者

  • 60篇杨宝玉
  • 8篇吴丽娱
  • 1篇刘英华

传媒

  • 10篇敦煌学辑刊
  • 9篇敦煌研究
  • 9篇形象史学
  • 5篇中国史研究动...
  • 2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五台山研究
  • 2篇丝绸之路研究...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吐鲁番学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献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收藏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西藏研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淮深碑》作者再议被引量:4
2015年
关于敦煌文书《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的作者,学界存有张球、悟真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张球。主要论据为:其一,抄写该碑文的S.6161+S.3329+S.11564+S.6973+P.2762卷背所存诗文当是张球所作,内容笔迹亦与正面相关相同,可证正面的碑文更可能是张球作品,诸卷所抄为张球作品集;其二,从张球任职情况及其与张淮深关系看,张淮深理应延请当时职掌"文辞之事"的节度判官掌书记张球撰写碑文,而不会违背常理另请他人;其三,张球是虔诚的佛教徒并留有多件相关作品,完全可以胜任为张淮深的佛教功德歌功颂德的写作;其四,碑文抄件中的大量双行小注系为张球晚年教授生徒所需而增补,其内容常又见于张球所删《略出籯金》,同样可证碑文为张球所撰。
杨宝玉
200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2年
杨宝玉
关键词:政治制度典章制度军事外交制度
敦煌患文所见唐、五代时期的佛教疗疾仪式
2025年
敦煌文献中发现了大量题名为“患文”的佛教发愿文,其主要内容和疾病有关,是佛教相关法会上念诵的应用文书。患文中一般有对病人生病原因的陈述,可分为“寒暑乖违”“四大不调”等气候因素及“毁坏生灵”“草菅人命”等道德性因素,这构成了我们认识古人疾病观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患文里还写到求助佛教的原因为“药石频投”“求遍人间医王”而未愈,充分说明中古时期民众面对疾病的无助以及投向宗教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当时的医疗观及古人面对疾病时的医疗选择。患斋在患者家里举行,家人为施主,在文末的回向中也有对家人或七世祖的祈愿,体现了浓厚的家庭及亲情色彩。敦煌患文抛却了生冷的灾疫叙事,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杨宝玉马托弟
关键词:疗疾
法藏敦煌文书P.2942作者考辨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法藏敦煌文书P.2942的作者问题,指出该卷为判、牒、状文集抄,笔迹一致只能说明为一人所抄,但抄写者并不等于就是原作者,作者问题必须靠分析公文内容并结合当时河西西域地区的历史背景综合考虑来解决。本文认为该卷作者至少三人:少量判文的判案者为广德年间(763—764)任河西兼伊西北庭节度使的杨志烈;大部分判文则为于杨志烈被沙陀人杀害于甘州后代掌河西的杨休明所判;卷子后部所抄某些状牒的作者则时任观察副使、行军司马,有可能是杨休明于长泉遇害后接手残局,后来继任河西节度使的周鼎。
杨宝玉
关键词:P
《百喻经》述要被引量:4
2000年
《百喻经》既是佛教譬喻经中的代表作,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在印度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本文对其经名演变、汉译情况、分卷结构,及其在现当代的流行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意从文学研究角度分析了它的内容与特色。
杨宝玉
关键词:《百喻经》寓言佛教文学
全文增补中
唐懿宗析置三节度问题考辨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针对目前学界异议较大的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析置三节度问题,对唐廷通过析置三节度削弱归义军并与归义军争夺凉州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分析指出:新设立的凉州节度所辖诸州并非原属归义军的势力范围;河陇析置是唐廷从国家(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客观形势和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并非意在削弱归义军势力,也未导致归义军称号被取消;新设立的凉州节度并非由灵武节度使兼领,而很可能是由张议潮兼管;咸通四年三节度的分设为唐廷日后经营河陇留下了余地,而唐廷与张议潮的分歧主要是在西北防御问题上的消极与积极之别,归义军并没有强大和重要到让朝廷处心积虑防范的程度。
杨宝玉吴丽娱
关键词:张议潮归义军
悟真于大中五年的奉使入奏及其对长安佛寺的巡礼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着重探讨了悟真大中五年奉使入奏及巡礼长安佛寺、与京城高僧唱和交往的大致情形。认为悟真所率使团是张议潮夺得政权后第二个到达长安的沙州使团,其出发时间应比当年二月到朝的高进达使团晚得多,规格也要高得多。曾亲身参与起义、精通佛门教义、儒学功底亦深的悟真积极与长安学问僧交友往来,向长安佛教界文化界展示了敦煌风采,其人其行堪称文化使者宗教外交,为后续最为正式的张议潭使团最终争取到归义军的建立和节度使的旌节在人际关系等方面做了良好铺垫。
杨宝玉吴丽娱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年
杨宝玉
关键词:敦煌学研究
P.2992v书状与清泰元年及长兴元年归义军政权的朝贡活动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在前贤对P.2992v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校录整理了该卷抄存的三通书状,认为前两状内容均与发生于清泰元年的梁幸德事件有直接关系,第三状则与之间接有关,故三状是归义军政权于事后为调查梁幸德事件而集抄。作者就此探究了与三状有关的归义军政权的两次朝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归义军朝贡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杨宝玉吴丽娱
关键词:归义军甘州回鹘朝贡
刘进宝著《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评介
2008年
杨宝玉
关键词:经济史研究归义军政权唐宋之际地方政权敦煌文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