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尚功

作品数:10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海拔
  • 2篇生理生态
  • 2篇水势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气体交换参数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系统
  • 2篇荒漠
  • 2篇荒漠植物
  • 2篇光合生理
  • 2篇光合作用
  • 1篇氮分配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多样性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幼苗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新...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篇李向义
  • 10篇杨尚功
  • 10篇朱军涛
  • 8篇张希明
  • 6篇林丽莎
  • 3篇曾凡江
  • 2篇雷加强
  • 1篇闫海龙
  • 1篇桂东伟
  • 1篇刘波
  • 1篇王辉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光合型植物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以昆仑山前山低山群自然生长的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分析,探讨了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光合型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如下:①塔里木沙拐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不同月份变化不明显,对海拔高度升高的响应更积极,驼绒藜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明显;②两种植物午间光合速率下降归因于叶片光合酶活性下降,气孔调节作用不明显;③塔里木沙拐枣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温度影响,蒸腾速率与饱和水汽压差负相关性不明显,驼绒藜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④水分条件改善是促使塔里木沙拐枣向高海拔迁移的主要因素,温度提高有利于其良好生长。
杨尚功李向义雷加强朱军涛
关键词:气体交换海拔梯度光合型环境因子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种荒漠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3
2012年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结果表明: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6月和7月均为双峰曲线,8月为单峰曲线;3个月光合速率平均值花花柴>柽柳>骆驼刺,即非固氮植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CO2饱和点(CSP)和暗呼吸速率(Rday),非固氮植物>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羧化效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max),柽柳和骆驼刺差异不显著(P>0.05);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叶绿素和叶氮含量,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通过双因素相关性分析,骆驼刺的Pmax与Chl、叶氮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和花花柴的Pmax与Chl之间也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而花花柴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尽管固氮植物叶氮含量较高,但光合速率表现为非固氮植物高于固氮植物,这说明叶片中高的叶氮含量并不一定引起高的光合速率。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塔克拉玛干沙漠
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被引量:19
2011年
在2008年7月25日—8月6日的连续晴天中,选择昆仑山北坡塔里木沙拐枣自然分布区3个海拔高度(2100,2300,250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2100m处塔里木沙拐枣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与2300m,2500m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均达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海拔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2100m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2300m和2500m处的差异显著。相同海拔下塔里木沙拐枣的暗呼吸速率值(Rday)要高于光呼吸速率值(Rp),且2500m处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与2100m和2300m处的有显著的差异,2100m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2300m和2500m差异显著。3个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塔里木沙拐枣Pn,Tr,Gs和Ls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增加。塔里木沙拐枣的Pn与叶温(Tl)、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Tr与Ta,Tl和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s只与Ca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n与Tr,Ls,Gs,WUE和Vpdl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塔里木沙拐枣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拐枣对山地荒漠草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照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作用速率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豆科与非豆科植物的氮分配被引量:22
2010年
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中发现,非豆科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与其低的叶氮含量相矛盾。在沙漠中氮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考虑到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和叶氮大部分分配于光合系统,我们假设:(1)非豆科植物具有更低的叶氮含量;(2)分配更少的叶氮于光合系统;(3)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为了验证这些假设,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非豆科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叶氮含量、氮分配、Pmax和PNUE等。结果表明:(1)非豆科植物比豆科植物确实有更低的叶氮含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非豆科植物分配更少的叶氮于光合系统,但在光合系统内部具有更高效的氮分配机制;(3)非豆科植物具有更高的Pmax和PNUE。在光合系统内部,非豆科植物分配更多的叶氮于羧化系统,而豆科植物分配更多的叶氮于捕光系统。对于非豆科植物而言,其更高的Pmax、PNUE、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量子产量,取决于将更多的叶氮投入到羧化和电子传递系统中。这些生理优势决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非豆科植物高效的资源捕捉和利用能力。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豆科植物氮分配非豆科植物塔克拉玛干沙漠
昆仑山北坡驼绒藜叶片功能性状及其海拔差异性被引量:13
2010年
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驼绒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并检验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②驼绒藜的光合日进程曲线为"单峰型",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到上午10: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其最大净光合速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③随着海拔上升,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均呈升高趋势;④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Aarea)与叶片氮(Nmass)、磷(Pmass)含量及比叶面积(SLA)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呈高度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Aarea贡献大小顺序为Nmass>SLA>Pmass。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曾凡江杨尚功
关键词:驼绒藜光合作用比叶面积海拔
昆仑山北坡4种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在自然条件下对昆仑山北坡4种灌木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asikii)、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和昆仑绢蒿(Seriphidium korovinii)的气体交换、水势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生长季末δ13C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塔里木沙拐枣和合头草气体交换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昆仑绢蒿为双峰曲线;其中塔里木沙拐枣属高光合、高蒸腾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合头草属低光合、低蒸腾型;驼绒藜属高光合、低蒸腾型;昆仑绢蒿属低光合、高蒸腾,水分利用效率最低。驼绒藜光合速率8月日变化,10:00-12:00,16:00—20:00两个时段,Pn下降,主要决定因素均为非气孔因素。沙拐枣6月光合速率日变化,12:00-14:00时,Pn下降,主要受气孔导度因素影响;16:00-20:00时,Pn下降,可能是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从耐旱机理可以将4种灌木归类:塔里木沙拐枣和昆仑绢蒿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机理;驼绒藜和合头草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机理。用1δ3C表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时,只有部分物种有很好的一致性。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水势Δ^13C
灌溉对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及渗透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研究了不同灌溉梯度对疏叶骆驼刺光合生理指标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对疏叶骆驼刺的光合有显著的影响。灌溉后土壤含水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同时随着叶片气孔导度值(gs)升高,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也增大,进一步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后疏叶骆驼刺的光补偿点(LCP)降低,量子效率(φ)升高,从而说明灌溉提高了疏叶骆驼刺对光能的利用程度和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疏叶骆驼刺的呼吸作用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也不断增强,说明水分条件越好疏叶骆驼刺的生理代谢越活跃,表现出高合成高消耗。另外,干旱胁迫可以导致疏叶骆驼刺叶片脯氨酸的大量积累,说明脯氨酸在疏叶骆驼刺的抗旱生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夏季灌溉可以有效改善疏叶骆驼刺样地的水分状况,提高光合生产力。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曾凡江闫海龙杨尚功
关键词:灌溉疏叶骆驼刺光合生理指标
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塔里木沙拐枣对不同海拔生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18
2010年
在全面调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roborovskii A.Los.)分布的基础上,设置3个海拔梯度:A1(2190m)、A2(2355m)、A3(2495m),对不同海拔梯度塔里木沙拐枣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均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大,高海拔A3与低海拔A1相比,Chla、Chlb和Chl(a+b)含量分别增大了48.30%、40.10%和43.7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SLA和Nmass随着海拔的升高都增大,A3与A1相比分别增大了33.99%和20.9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MA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A3与A1相比减小了30.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P)变化较为一致,随着海拔上升而减小,A3与A1相比分别减小了184.06%和58.3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A1受到的伤害更大。类胡萝卜素(Car)、脯氨酸(Pro)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随着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A3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65.88%、290.21%和38.9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A1处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最高。酶保护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只有CAT活性随海拔上升而升高,其余3种酶的活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A3与A1相比分别降低了18.75%、122.37%、23.0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此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也呈下降趋势,A3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54.48%、9.6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整个研究区域,AOS维持在低浓度范围,而低浓度AOS正好诱导防御基因表达,及时清除活性氧,另外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塔里木沙拐枣正常的生理功能。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曾凡江林丽莎杨尚功桂东伟王辉刘波
关键词:海拔抗氧化系统生理生态
昆仑山前山带植物群落调查及相似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坡前山带的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调查区域内发现21种植物,参与建群种15种,其他6种为偶见种。21种植物分属于10科20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13种;研究区5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分别为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琵琶柴(Reaumuria songarica)、河西苣(Hexinia polydichotoma)、蒿类植物(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昆仑绢蒿Seriphidiumkorovinii)与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2)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变化地带性更替明显,低山砾质壤土母质上为塔里木沙拐枣和琵琶柴群落,集中分布范围分别为22002300m和2250~2400m,中部沙质土壤母质上为蒿类植物和河西苣群落,蒿类植物群落分布于海拔24002500m,河西苣群落集中于2500m高大沙丘丘间低地;驼绒藜群落在砾质土壤和沙质土壤母质上均有分布,海拔范围在2380~280013m。(3)群落结构简单,整体盖度小于10%,物种密度为4~13株(丛)/m^2,灌木层优势种单一,密度很小(1.2株(丛)/m^2),草本层冠幅水平低,盖度小(小于5%);群落间高度、盖度、密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m“)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H′、Jvw,Jgi)差异并不明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4)群落盖度、密度、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群落相似性比较显示,低海拔地区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高于高海拔地区。
杨尚功李向义雷加强朱军涛
关键词:植物群落多样性
4种荒漠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3
2011年
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4种荒漠植物的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种荒漠植物的清晨水势和午后水势的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6月,说明在此区域,6月植物的水分状况相对较好,7月植物的水分状况最差。骆驼刺的MDA含量和活性氧(O2-和H2O2)积累随着季节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表明骆驼刺的膜脂过氧化和膜伤害随季节推进逐渐加剧;柽柳、花花柴和沙拐枣的MDA含量和活性氧积累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7月和8月,说明在水分亏缺最严重的7月和8月,植物面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亦最高。4种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膜脂过氧化几乎同步。其中,柽柳是以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两者的积累来调节细胞质渗透势以适应极端环境,脯氨酸的积累是沙拐枣应对水分胁迫的主要物质之一,骆驼刺是以可溶性糖的积累来应对水分亏缺,花花柴这两者含量都不高,分析可能是以无机离子作为渗透调节物质。4个月SOD、POD和CAT活性的均值排序均为柽柳>沙拐枣>骆驼刺>花花柴,说明在整个生长季中,柽柳的活性氧积累最为严重,其保护酶SOD、POD和CAT对活性氧的清除均起到关键作用。
朱军涛李向义张希明林丽莎杨尚功
关键词:抗氧化系统水势荒漠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