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增殖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肿瘤
  • 2篇自噬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疗效
  • 2篇分子
  • 1篇单抗
  • 1篇动脉瘤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酚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脑...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机构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帆
  • 2篇刘关羽
  • 2篇苟欣
  • 2篇刘梅
  • 2篇唐龙
  • 2篇朱鑫
  • 2篇何卫阳
  • 2篇张幸平
  • 2篇王德林
  • 2篇刘洋
  • 1篇姚自翔
  • 1篇朱继
  • 1篇张晓冬
  • 1篇唐伟
  • 1篇黄志坚
  • 1篇吴小候
  • 1篇何云峰
  • 1篇徐睿
  • 1篇陈在贤
  • 1篇张尧

传媒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5
  • 3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PTX)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NE-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NPC CNE-1细胞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etuximab组、PTX组、联合用药组。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PCR(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抑制率高于Cetuximab组和PTX组(P值分别为0.002、0.000);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高于Cetuximab组和PTX组(P值均为0.000);联合用药组的EGFR、MMP-2的mRNA表达均低于Cetuximab组和PTX组(各组间EGFR mRNA的表达P值分别为0.000、0.001;MMP-2 mRNA的表达P值均为0.000);联合用药组的EGFR、MMP-2的蛋白表达均低于Cetuximab组和PTX组(各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P值均为0.000;MMP-2蛋白的表达P值分别为为0.000、0.006)。结论:Cetuximab联合PTX能够抑制人NPC CNE-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EGFR、MMP-2的表达来实现。
刘洋张幸平杨帆唐龙刘梅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紫杉醇鼻咽癌增殖凋亡
胸腺肽α1注射剂辅助治疗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022年
探讨胸腺肽α1注射剂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61例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0.5mg/次,1次/d,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注射剂辅助治疗(1.6mg/次,2次/周),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结果:(1)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2)治疗后两组LN、HA、Ⅳ-C、PⅢ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注射剂辅助治疗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杨帆
关键词:肝纤维化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15%-20%,与吸烟关系密切,约60%-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广泛期,预后很差,内科药物治疗仍然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其细胞生物学行为复杂,恶性程度高,易出现复发及耐药,通过多药联合、优化给药顺序、改变用药方法及调整药物剂量强度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多,其死亡率依然高居各种肿瘤之首,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迫切而棘手。近年来,随着SCLC内科治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热点药物如bcl-2抑制剂、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ipilimumab、贝伐单抗等已在Ⅱ期或Ⅲ期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SCL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目前针对SCLC的药物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唐龙张幸平杨帆刘洋刘梅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共发现了35枚IA,37处狭窄。IA平均大小为(5.17±3.12)mm,其中位于颈内动脉有26枚(74%),位于椎基底动脉有9枚(26%),7例(22%)患者术前检查发现存在两枚IA。37处狭窄中,位于椎基底动脉有9处(24%),位于颅外段有8处(22%),其余20处狭窄(54%)均位于颈内动脉,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7%。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IA中达到完全栓塞有31枚(89%),4枚残留颈部(11%)。37处狭窄中,术后平均狭窄率为8.8%,所有患者术后造影脑血管远端均通畅。治疗期间1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出院时所有病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均小于2分。32位患者均得到术后全脑血管造影(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到18个月(平均为8.8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杨帆徐睿李佳兵彭世鑫仇玉龙黄志坚朱继张晓冬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肺结核分子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及早发现、诊断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疫情控制具有关键作用。传统涂片法、培养法等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结核感染早期准确、快速检测的需求,从而造成大量结核病患者漏诊。目前,病原学检测仍是诊断结核病的必要检测方法,免疫学技术可作为有效补充诊断工具,适用于各级实验室开展。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正源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该文主要评述了近年来几项具有代表性的肺结核分子诊断方法及进展,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杨帆胡良安(审校)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分子诊断
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中的临床研究
2022年
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治疗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真菌法联合两性霉素B干预;对照组接受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干预,对比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指标改善显著,实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可提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杨帆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用药
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纳入分析,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14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1例,开放手术85例。结果表明,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32.33,95%CI-25.70~90.36,P=0.27]、术中失血量(WMD=9.10,95%CI-76.03~94.23,P=0.83)、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WMD=0.77,95%CI-1.66~3.20,P=0.53)、阳性淋巴结数量(WMD=0.08,95%CI-0.23~0.40,P=0.6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WMD=-1.30,95%CI-6.40~3.80,P=0.62)、住院时间(WMD=-4.02,95%CI-10.19~2.15,P=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CI0.03~0.26,P<0.01)。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并发症较开放手术少。
姚自翔王德林杨帆刘舜刘文聪张鑫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阴茎肿瘤外阴肿瘤
茶多酚联合表柔比星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茶多酚(polyphenols,TP)对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P和EPI作用膀胱癌T24细胞24 h,MTT试验选择药物作用浓度TP(88.8μmol/L)和EPI(4.6μmol/L)。试验分空白对照组、TP组(88.8μmol/L)、EPI组(4.6μmol/L)、联合组(TP 88.8μmol/L+EPI 4.6μmol/L)共4组,处理T24细胞24 h后,Annexin V-PI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处理T24细胞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体的变化;处理稳定表达GFP-LC3的T24细胞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LC3荧光斑的形成与变化;处理T2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8 h)、底物蛋白P62(8 h)、凋亡相关蛋白CASP3、PARP(16 h)表达变化。结果:TP(88.8μmol/L)联合EPI(4.6μmol/L)处理组较单药组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率(F=730.411,P=0.000)和细胞凋亡率(F=161.945,P=0.000)明显提高。EPI(4.6μmol/L)单药处理T24细胞后引起明显自噬,透射电镜下细胞质内自噬体双层膜结构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胞质内有明显点状荧光斑聚集形成,且含荧光斑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44,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I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增多,P62表达降低。联合TP作用后自噬明显减弱,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而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显著增高。结论:TP可以增强EPI对膀胱癌T24细胞的致凋亡敏感性,其机制与TP抑制EPI化疗过程中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有关。
杨帆何卫阳朱鑫刘关羽苟欣
关键词:膀胱癌自噬茶多酚表柔比星
索拉非尼治疗25例晚期肾癌的长期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长期不良反应,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25例晚期RCC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分级及转归,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预测作用。结果:25例晚期RCC患者随访6~59月,中位随访时间23.8月。不良反应出现在1~8周,中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3周。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48%、贫血36%、疲乏44%、腹泻40%、皮疹40%、手足综合征56%,体质量减轻、恶心、厌食、疼痛、脱发等不良反应少见,多为Ⅰ、Ⅱ级。76%患者对症处理后,部分不良反应症状减轻或消失,中位时间20周,20%患者反应较轻,4%患者反应较重,药物减量后不良反应减轻。高血压的患者较未发生高血压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缩短(OS:P=0.005;PFS:P=0.049)。结论:索拉非尼治疗RCC不良反应发生较早,长期使用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高血压对患者生存期有预测作用。
杨帆王德林吴小候蒲军张尧何云峰陈在贤唐伟
关键词:肾肿瘤索拉非尼药物副反应疗效预测
氧化应激诱导自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是否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噬,探索在氧化应激微环境中自噬对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提高移植MSCs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效果。方法:以过氧化氢(H2O2)模拟氧化应激微环境。台盼兰染色细胞计数法及MTT分析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μmol/L)H2O2对MSCs增殖的影响。联合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H2O2对MSCs凋亡及自噬的影响。结果:H2O2呈浓度依耐性抑制MSCs增殖,IC50=(384.5751±16.8895)μmol/L;Western blot分析及透射电镜提示H2O2在诱导MSCs凋亡的同时,诱导MSCs产生自噬;MTT分析及流式细胞术提示H2O2组细胞增殖受抑、凋亡率上升,阻断自噬后细胞增殖进一步减弱,凋亡率进一步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提示H2O2诱导cleaved caspase-3增多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裂解增强;阻断凋亡后,cleaved caspase-3降低及PARP1裂解减弱;阻断自噬后,cleaved caspase-3进一步增多及PARP1裂解进一步增强。结论:氧化应激对MSCs存活具有双重作用,在诱导MSCs凋亡的同时还诱导保护性自噬,阻断MSCs自噬可以增加MSCs的凋亡,因此进一步增强细胞保护性自噬将有望提高移植MSCs在糖尿病高氧化应激微环境中的存活率,从而改善移植MSCs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刘关羽何卫阳朱鑫杨帆黄小龙印胡滨苟欣
关键词:自噬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氧化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