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山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d病变达高峰,35d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d,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 张松杨春山葛均波饶邦复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凋亡电子显微镜
- 周围型肺腺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37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MRI动态增强参数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率(SS)、最大强化率(Emax)、增强后1~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6)与肺腺癌MVD的相关性,并比较VE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病例其MRI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结果37例肺腺癌的MVD为68.31±19.84。MRI动态增强参数PH、SS、Emax、E1~6与肺腺癌的MVD呈正相关(P<0.001),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r=0.827,P<0.001)。26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MVD为79.47±21.35,11例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其MVD为43.16±17.85,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I动态增强所有参数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P<0.001)。结论肺腺癌MR动态增强参数与MVD呈正相关,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动态增强参数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
- 杨春山肖湘生刘士远周康荣李惠民李成洲
- 关键词:周围型肺腺癌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三维高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在临床的初步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三维高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 MR 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ngiography using 3D 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CE-MRA 3D-TRICK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RICKS 应用超短 TR(2.8~4.0 ms)、TE(0.9~1.3 ms)、中心 K 空间3倍于外周 K 空间采集的方法获得高时间分辨率(2~6 s)的 MRA 技术。TRICKS 于增强前首先扫描3D 模片,团注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5~20个序列的3D 图像。结果 30例患者行 TRICKS 检查并获得满意的 CE-MRA 图像。12例椎动脉显示良好(7例正常,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4例单侧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4例双侧肾动脉显示正常,1例移植肾动脉正常,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脑动脉显示正常,1例显示矢状窦血栓,1例显示颅内动静脉畸形。3例肺动脉显示正常,1例显示双侧肺动脉血栓,1例清晰显示左下肺肺段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1例左下肢纤维脂肪瘤可见动脉分支供血增多。1例显示左侧尺桡动脉人工造瘘口的狭窄。1例显示左前臂海绵状血管瘤。结论TRICKS 能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系统,并能清晰显示各种血管异常。TRICKS 具有方便、高成功率的特点,使其有望成为显示血管异常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杨春山张松刘士远肖湘生周康荣王金林李惠民肖珊龚万庆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图像增强血管疾病
- PE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及限度被引量:3
- 2003年
-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对影像科医生来讲是一种挑战,CT仅依据病变的形态学信息有时难以奏效,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方式,能反映SPN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信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显示出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CT诊断疑难的SPN,PET应该是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 杨春山刘士远肖湘生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PETX线平片CT病理生理学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技术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40例 15~ 45s、75~ 10 5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1) ;3 8例 11~ 41s、71~ 10 1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在第 2~ 9min时段内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 3~ 4cm时 ,扫描层厚 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程序 1与程序 2所得恶性结节强化值 (t=0 .673 ,P >0 .0 5 )、灌注值 (t=0 .15 2 ,P >0 .0 5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t =0 .861,P >0 .0 5 )、平均通过时间 (t=0 .199,P >0 .0 5 )均无统计学差异。程序 1只得到了部分患者 ( 2 5 /3 2 )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3 6/3 6)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 ,第一次扫描时间拟选在
- 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杨春山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孤立性肺结节
- PET/CT及DWI-MRI早期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效果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DWI)-MRI和18F-FDG-PET/CT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后肢接种VX2肉瘤建模,一侧后肢VX2肉瘤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RFA组),对侧后肢不进行射频治疗(对照组)。RFA治疗后2 d行DWI-MRI检查,治疗后3 d行PET/CT检查。分别计算肿瘤病灶和消融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标准摄取值(SUV)值。根据外科切除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金标准,分别对DWI-MRI、PET/CT及两者联合等3种方法评估RFA瘤灶行临床诊断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VX2肉瘤RFA前,DWI-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T1加权像环状强化,PET/CT显示18F-FDG呈结节状或环状聚集;消融后DWI-MRI显示T1高信号,T2轻度高密度,T1加权像轻度强化,PET/CT显示18F-FDG浓聚程度减低。消融瘤灶ADC值为(1.52±0.24)×10-3mm2/s,明显高于未消融瘤灶(1.09±0.12)×10-3 mm2/s(P<0.05);SUV值为(0.60±0.30),明显低于未消融瘤灶(9.60±3.20)(P<0.05)。单独DWI-MRI与单独PET/CT评估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7和0.428,无显著性差别(P>0.05),DWIMRI联合PET/CT评估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6,与前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DWI-MRI显像ADC值和FDG-PET/CT显像SUV值是评估RFA治疗早期效果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DWI-MRI与FDG-PET/CT诊断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性。
- 石华铮刘士远朱海云杨春山高欣平照福寿毅华威吴翔
- 关键词:弥散加权像PET/CT早期疗效
- 医学影像学本科生教学改革经验谈:结合实际,以考促学被引量:2
- 2003年
- 王俭贾宁阳杨春山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体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04年
-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活体检测体内物质代谢及生化物质含量唯一的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评价人体组织肿瘤的发生及发展[1,2].MRS的发展使影像诊断学逐步深入到细胞生化代谢水平.研究表明MRS具有很高的鉴别肿瘤的能力,有望成为诊断肿瘤的重要工具[1,2].脑是MRS研究最多的器官,其临床应用日臻成熟,而MRS在体部肿瘤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本文仅就M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体部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肖珊杨春山肖湘生刘士远
- 关键词:体部肿瘤MRS磁共振波谱分析无创性检查生化物质
- 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增强,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PH)、强化斜率(F)、最大强化率(Emax)及1、2、3、4、5、6 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E2、E3、E4、E5、E6)。结果: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PH、SS、Emax、E1~E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均强化明显,但二者之间的PH、SS、Emax、E1~E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动态增强能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春山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顾倩李慎江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恶性结节炎性结节
- 孤立性肺结节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初步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MRS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Vision1.5T超导磁共振机对69例孤立性肺结节行常规MRI检查和MRS测量,观察记录所有孤立性肺结节MR波谱特征及各代谢物参数值。10例手术标本行MRS检查,并将其结果与术前结节的MRS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组患者胆碱含量(Cho)、胆碱与肌酸比值(Cho/Cr)及乳酸含量(Lac)明显高于炎性结节、结核球及错构瘤组(P<0.01,P<0.05,P<0.01)。10例手术标本MRS检测结果与术前MRS检测结果行配对t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ho升高、Cho/Cr值的增加和出现异常Lac峰是恶性结节的波谱特征,其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 杨春山肖湘生刘士远周康荣李惠民李成洲李慎江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