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治坤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7篇光学相干
  • 6篇晶状体
  • 6篇黄斑
  • 6篇玻璃体
  • 5篇断层扫描
  • 4篇血管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相干
  • 4篇裂孔
  • 4篇脉络膜
  • 4篇光学
  • 4篇ICL
  • 3篇调位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综合征

机构

  • 2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3篇杨治坤
  • 9篇董方田
  • 4篇张枝桥
  • 3篇戴荣平
  • 3篇李略
  • 3篇陈有信
  • 2篇王旭倩
  • 2篇于伟泓
  • 2篇杜虹
  • 2篇赵潺
  • 2篇韩宝玲
  • 1篇叶俊杰
  • 1篇周婉瑜
  • 1篇陈迪
  • 1篇卞爱玲
  • 1篇赵春华
  • 1篇原英
  • 1篇张美芬
  • 1篇窦红涛
  • 1篇马瑾

传媒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2011年
患者男性,40岁。因左侧肢体麻木半年,发现腹腔多发占位性病变3个月,于2011年4月12日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为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同时合并胰尾、左肾上腺、腹膜后多发占位性病变,
杨治坤董方田
关键词:视网膜毛细血管瘤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占位性病变肢体麻木内分泌科肾上腺
ICL植入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手术的患者744例(1483眼),对其中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将因拱高异常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者分为低拱高组和高拱高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的年龄及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白到白距离、房角到房角距离、前房深度、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眼轴及拱高;采用t检验比较再次手术前后的拱高、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在术后2周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共37眼(2.49%)。其中进行ICL调位术34眼,ICL置换术3眼。最常见的再次手术原因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进行ICL调位术的原因为高拱高(13眼)、残留散光(11眼)、低拱高(10眼)。进行ICL置换术的原因为低拱高(2眼)和高拱高(1眼)。通过再次手术,高拱高组的拱高由(974±174)μm降低至(691±120)μm,低拱高组的拱高由(174±49)μm增加至(388±78)μm,散光残留眼的散光由(1.34±0.34)D降至(0.39±0.26)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再次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是ICL植入术后早期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手术均可获得理想拱高和屈光度。
杨治坤罗岩
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评价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共129例(129只眼)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分为3组:A组43例,年龄22—40岁;B组42例,年龄41—60岁;C组44例,年龄61~79岁。采用EDI—OCT检测受检者单眼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该软件仅提供P值);信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为指标,其值越大表明测量结果越稳定、可重复性越好。结果129例受检者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最厚,为(305.9±78.2)μm;向鼻、颞侧逐渐变薄,至鼻侧3mm处为(159.0±67.3)μm,至颞侧3mm处为(256.8±73.6)μm;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鼻侧比较t:11.589—34.544,与颞侧比较t=4.021~11.010;P〈0.05)。组间各部位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F=68.983,鼻侧F:34.122~59.223,颞侧F=56.932—72.239;P〈0.05);进一步行LSD-t检验,A组与B、C组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B与C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扫描图像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9~0.996,检测者内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81~0.997,检测者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1—0.995。结论EDI—OCT可定量检测正常人脉络膜厚度;正常人各年龄段间的脉络膜厚度有一定差异。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较好。
李略杨治坤董方田
关键词:光学相干脉络膜人体测量术
从白内障术后玻璃体中分离出一株震颤纤维单胞菌
2011年
患者女,58岁.因右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10个月,2009年8月于外院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半个月出现右眼前黑影伴视力下降,眼略红,否认眼胀、眼痛等,当地诊断为虹膜炎,予局部激素及抗炎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
刘亚丽杨治坤王辉原英窦红涛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后玻璃体震颤离出视力下降
玻璃体切除术中暴发性脉络膜出血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突发鼻侧黑影遮挡20 d,于2014年6月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既往双眼近视-4.00~-5.00 D,1982年右眼因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2;眼压:右眼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6 mmHg。前节检查:左眼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s, KP)(-),房水闪光(+),浮游体(+),晶状体混浊,右眼虹膜震颤,晶状体全部白色混浊,部分皮质吸收。眼底散瞳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浓缩,宽漏斗状视网膜脱离,颞侧180°巨大视网膜破孔(图1);右眼眼底窥不入。眼B型超声波检查示:左眼宽漏斗状视网膜脱离(图2),右眼局部视网膜脱离。诊断:左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老年性白内障。双眼近视。右眼白内障过熟期(有并发因素),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后,限局性视网膜脱离。
王旭倩叶俊杰杨治坤
关键词: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晶状体混浊
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致孤立性展神经麻痹一例
2020年
1例老年女性因视物重影5个月就诊眼科。眼部检查右眼外转受限,视野示双眼上象限同向非一致性局部视野缺损,头部核磁共振平扫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右侧海马后部异常信号。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动脉瘤,右侧展神经麻痹。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栓塞完全。经详细定位诊断后发现患者视野缺损为视放射Meyer襻受损所致。
王雪娇王旭倩张夏杨治坤张竹花陈钰张晓波马瑾钟勇
关键词:视野缺损眼部检查大动脉瘤动脉瘤栓塞术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及脉络膜厚度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C单侧发病患者及24例(24只眼)正常对照者的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每隔500μm直至3mm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对21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对CSC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21例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在黄斑中心凹处最厚,为(519.04-102.5)μm,对侧眼为(439.3±94.1)μm,患眼较对侧眼明显增厚(t=4.171,P〈0.05);正常对照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为(332.04-67.3)μm,患眼和对侧眼均较正常对照眼明显增厚(t=7.125,4.441;P〈0.05)。其余测量点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患跟与对侧眼配对比较:t=2.544~3.819,P〈0.05;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成组比较:t=4.797~7.816,2.487—5.236;P〈0.05)。FFA、ICGA检查,显示21只CSC患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在相对应的脉络膜早期充盈迟缓区内,其中19只眼出现渗漏点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造影晚期所有渗漏点周同均呈现脉络膜局灶性强荧光。有6只对侧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相对应的脉络膜部位在ICGA早期呈现脉络膜血管扩张,晚期有强荧光素渗漏。而4只患眼和11只对侧眼的脉络膜在ICGA晚期呈现强荧光素渗漏灶处,经FFA检查未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结论CSC是脉络膜局灶性缺血、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
李略李东辉杨治坤卞爱玲陈有信董方田
关键词:光学相干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吲哚花青绿
带刻度标记的注射器针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刻度标记的注射器针帽,包括:若干个突出元件,每个突出元件均垂直于注射器针帽的封闭端的端面向外延伸设置,若干个突出元件均排列于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突出元件的间隔长度为整数个毫米数,形成刻度标记。本实用...
杨治坤
文献传递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脉络膜厚度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厚度。方法研究共纳入20例单眼IMH患者及2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IMH患者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照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各相距1和2mm处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结果 IMH患眼组、对侧健眼组及正常对照组的SFCT均值分别为(161.53±50.50)、(204.95±59.58)、(248.00±63.40)μm(P=0.000)。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所有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key-Kramer检验多重比较发现IMH患眼组各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对侧健眼组在除中心凹上方2mm及下方2mm处的脉络膜厚度值以外的7个位点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IMH患者患眼的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对侧健眼的脉络膜厚度亦有不同程度变薄,提示IMH的发生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陈迪李略杨治坤董方田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脉络膜厚度
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黄斑中心凹结构与视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Behcet病患者葡萄膜炎缓解期的黄斑中心凹结构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随诊的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患者51例(79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龄18 ~46岁,平均(31.5±6.9)岁.所有患者经过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和频域OCT.按照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椭圆体形态将所有患眼分组,CMT厚组:CMT≥130 μm,CMT薄组:CMT<130 μm.进一步按照CMT厚度及椭圆体形态综合情况将所有患眼分为4组:第1组:CMT厚且椭圆体层(+);第2组:CMT厚且椭圆体层(-);第3组:CMT薄且椭圆体层(+);第4组:CMT薄且椭圆体层(-).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多组间视力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视力差异,必要时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 51例(79只眼)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患者的CMT平均为(151.4±62.3) μrn,其中43只眼CMT≥130 μm,36只眼CMT<130 μm;在CMT≥130 μm眼中椭圆体层(+)32只眼,椭圆体层(-)11只眼;CMT<130 μm眼中椭圆体层(+)2只眼,椭圆体层(-)34只眼.结果表明,CMT≥130 μm组BCVA好于CMT< 130 μm组(logMAR0.1和logMAR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8, P<0.01).椭圆体层(+)组BCVA好于椭圆体层(-)组(logMAR0.1和logMAR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0,P<0.01).结论 CMT及椭圆体层完整的Behcet病葡萄膜炎患者其BCVA相对更好.
周婉瑜杨治坤刘新书韩筱煦张美芬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葡萄膜炎中央凹视敏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