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丁香
  • 2篇丁香苦苷
  • 1篇滴丸
  • 1篇滴丸剂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药物动力学研...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制剂
  • 1篇制剂工艺
  • 1篇散片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丸剂
  • 1篇脑得生
  • 1篇葛根素
  • 1篇给药
  • 1篇给药途径

机构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3篇杨海玲
  • 3篇李永吉
  • 2篇郭玉岩
  • 1篇吕邵娃
  • 1篇王键
  • 1篇刘磊
  • 1篇李桂英
  • 1篇夏畅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刘磊李桂英杨海玲李永吉
关键词:丁香苦苷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丁香苦苷滴丸剂的工艺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确定丁香苦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温、基质的配比等方面进行考察,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综合质量3个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选制剂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以PEG4000∶PEG6000=4∶1为基质,丁香苦苷∶基质=1∶4,药液温度80℃。结论该工艺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杨海玲郭玉岩王键李永吉
关键词:丁香苦苷滴丸制剂工艺正交试验
脑得生分散片处方优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优选脑得生分散片的成型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间、成型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脑得生分散片的辅料种类及配比;以葛根素为检测指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对脑得生分散片和脑得生普通片的体外释放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硫酸钙为填充剂,95%乙醇为黏合剂,联合崩解剂为5%微晶纤维素-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5%羟丙基纤维素,硬度6~7 kg适宜;脑得生分散片10 min内溶出率>80%,15 min左右溶出率已达90%,脑得生普通片10 min内溶出率<50%,45 min尚未达到80%,而脑得生分散片45 min体外释放度94.65%。结论:脑得生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可行,且其体外释放效果明显优于脑得生普通片。
郭玉岩杨海玲吕邵娃夏畅李永吉
关键词:脑得生分散片体外释放葛根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