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轶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保障
  • 3篇农村
  • 3篇基金
  • 2篇养老
  • 2篇社会福利
  • 2篇基金制
  • 2篇福利
  • 1篇代际关系
  • 1篇贷款
  • 1篇贷款利率
  • 1篇地区农户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养老保险
  • 1篇援助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组织
  • 1篇中国社会养老...
  • 1篇中介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2篇杨轶华
  • 3篇顾洪梅
  • 1篇宋宝安
  • 1篇关向红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商业经济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度主义视角下企业参与扶贫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9年
传统理论对企业的研究只注重技术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对制度环境没有予以重视,因此,对企业参与扶贫动力机制解释表现出不足和局限。运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对企业参与扶贫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出合法性机制和组织场域对组织生存作用的内在机理是企业参与扶贫的动力来源,为企业参与扶贫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杨轶华祁晓民
关键词:企业扶贫动力机制合法性机制组织场域
不同年龄段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研究——基于东北农村残疾人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与其他残疾人相比,精神残疾人年龄分布独特,致残因素各异,社会保障需求与其他残疾群体有实质的不同。由于精神残疾人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其内在性缺陷与肢体、视听等其他残疾类型所具有的外在性缺陷有着明显区别,由此导致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特殊困难。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精神疾病的特点加强预防;同时建立治疗及护理体系,加强精神残疾患者家庭的护理能力建设;坚持普惠基础上的特惠制度,构筑专门的精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把更多的农村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杨轶华王璐航
关键词:社会保障
不可分的效用函数下健康效用与最优碳税
2011年
以往对于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的分析大都建立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分的基础上,这说明消费者在休闲娱乐和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并不受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然而商品价格变化不仅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而且对环境质量和娱乐、对劳动力的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不仅假设效用函数是不可分的,同时在效用函数直接引入与环境质量和娱乐相关的健康水平,并且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重要的假设即休闲娱乐有益于健康,进一步得出环境税的征收一方面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价格,使得居民收入相对减少,但由此相应增加锻炼身体的时间,进而提高健康水平。总之,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供给会逐渐提高,至少弥补了部分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带来的短期内劳动力的减少,因此从长期看,环境税的这种健康效用确保了双重红利的存在。
杨轶华顾洪梅
关键词:环境税双重红利
公共协商:企业参与农村社会福利供给的路径探索与共同富裕——基于吉林省白山市某案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22年
企业参与农村社会福利供给,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吉林省白山市的BMZ公司为个案,对其参与当地DS村福利供给的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研究发现,传统“单向参与”模式下企业参与农村福利供给面临着福利供求结构失衡、参与方式阙如与行为失范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企业参与社会福利的功能释放。究其根源,企业以“工具性”为核心的功能定位的福利供给,忽略农民农村的社会、文化需求和经济利益,使农村福利发展陷入了悖论。实践表明,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协商”模式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防控农村社会风险和促进农民生计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这为企业参与农村福利改善、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路径参考。
杨轶华祁晓民
关键词:共同富裕利益相关者公共协商农村社会福利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转变的经济根源
2008年
中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做到同步调整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没有及时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使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转变的经济根源,是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和谐发展的最优轨道。
杨轶华宋宝安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现收现付制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已步入了未富先老的国家行列,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社会保障基金会面临着极高的投资运营风险。本文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杨轶华关向红
关键词:社会保障风险管理
风险约束下农村绿色小额信贷的最优贷款利率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的大量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继续沿袭过去粗放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必将破坏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终人类将失去自身赖以...
杨轶华顾洪梅田颖孔德颖
文献传递
“以地自我养老”与“代际关系维护”——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策略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传统农业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了基于土地的养老制约和规范,它规定了个体要遵循社会所规范的生命历程。然而,土地制度变迁使业已形成的土地养老规范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作为新制度化手段的社会养老尚不足以确保生命历程中角色的相互转换,致使土地养老与社会养老制度衔接出现裂隙。农村老年人在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主动采取"以地自我养老"+"代际关系维护"的养老策略。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来看,旧的制度是为了满足特定时期社会生产的需要,当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导致土地养老不能满足需要时,生命历程制度也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因而运用退休制度来衔接土地养老与社会养老显得必不可少。这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变的要求所导致的。
杨轶华王昆
关键词:自我养老生命历程
生育率内生的最优基金制的社会保障代际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在一个生育率内生的、带有正的遗产赠予的代际模型中,探讨最优的基金制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此模型中不考虑投资的外在性,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保障税(费)率对生育率并没有影响,而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只有老年一代消费的效用偏好、年轻一代消费的效用偏好以及年轻一代抚养孩子数目的效用偏好;同时生育率对年轻一代的储蓄、消费及老年人给年轻人的遗产赠予的影响呈中性,但是生育率却对老年人的消费呈正面的影响。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并不是社会保障税(费)率,而生育率才是影响社会福利的真正原因。
杨轶华顾洪梅
关键词:生育率社会福利
西部地区农户生计分化、土地流转与收入增长--基于西部五省区微观调查数据被引量:7
2022年
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能否改善其家庭收入水平是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然而已有的经验研究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文中以为异质农户参与土地转入或转出后的收入增长路径不同是导致多数土地流转与收入效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关键。鉴于此,文中利用2019年西部五省区微观调查数据,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了生计分化、土地流转与收入增长关系。研究表明:1)生计分化程度对农户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与纯农户相比,兼业农户与非农户的增收效果更为明显。2)随着生计分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渐弱化,土地转入意愿下降,土地转出意愿上升。3)中介模型结果显示,生计分化通过土地转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增长。因此,应发挥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优势、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促进土地转入农户的家庭收入增长;通过政府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显化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以促进土地转出农户的家庭收入增长;要根据农户生计分化程度,引导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参与其中,以提高其家庭收入。综上,文中为农户生计分化背景下优化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参与率、推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并最终实现农户福利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支持。
祁晓民杨轶华
关键词:土地流转中介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