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血
  • 4篇抗体
  • 4篇红细胞
  • 4篇不规则抗体
  • 2篇血型
  • 2篇手术
  • 2篇配血
  • 2篇自体
  • 2篇自体输血
  • 2篇红细胞血型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药...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新鲜冰冻血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指标
  • 1篇血清学指标检...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林军
  • 5篇温会燕
  • 4篇祁琳
  • 3篇钱建新
  • 3篇杜鸿
  • 2篇陈晓亚
  • 1篇沈倩云
  • 1篇肖燕
  • 1篇杨顺
  • 1篇朱雪明
  • 1篇杨欢
  • 1篇王源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规则抗体与疑难配血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寻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分析疑难配血原因。方法回顾本院输血科自2013年7月-2015年6月住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情况,分析交叉配血中疑难配血的原因。结果在11 008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样本中阳性有208例,阳性率为1.89%。208例阳性样本检出特异性抗体占84.13%(175/208)、温自身抗体占6.73%(14/208)、冷凝集素占8.17%(17/208),其他占2.40%(5/208);5 944例交叉配血中疑难配血241例,占4.05%,其中患者存在特异性抗体占70.95%(171/241)、疑难血型占3.32%(8/241)、温自身抗体占5.81%(14/241)、冷凝集素占7.05%(17/241)、直抗阳性者占7.88%(19/241),献血者原因有含不规则抗体占1.66%(4/241)和样辫血抗凝不佳占0.41%(1/241)。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可预先了解患者体内血型抗体产生情况,同时也应注意疑难配血个体化原因的探寻。
温会燕杜鸿林军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抗体筛查疑难配血
自体输血8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预存式输血在手术应用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600mL,检测采血前后和回输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输血前后病人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输血实用、安全,有利于患者健康。
林军钱建新祁琳
关键词:择期手术自体输血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7例分析
2006年
目的检测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以凝聚胺法配血用于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苏大附二院自1996年以来,共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17例,分别为抗E8例,抗-cE3例,抗D2例,抗c1例,疑抗-Le^b1例,抗M2例。结论对住院患者常规检测红细胞抗体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及时,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林军钱建新祁琳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输血患者及献血者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患者及献血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本院临床红细胞标本32 496(人)份及献血者标本30 592(人)份,应用盐水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检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调查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患者的性别比例、有无输血史及妊娠史。结果本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0.36%(230/63 080),其中同种抗体占93.04%(214/230),同种抗体+自身抗体0.43%(1/230),自身抗体占1.73%(4/230)例,未确定特异性的同种抗体占4.78%(11/230)。特异性抗体中,89.50%(196/219)来源于患者、发生频率0.31%(196/63 080),10.50%(23/219)来自献血者、发生频率0.04%(23/63 080)。结论患者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献血者;为了避免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减少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输入,输血前全面开展红细胞同种免疫抗体筛检,对献血者血浆做次侧交叉配血,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林军戚小艳王源
关键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抗体筛检抗体鉴定输血安全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脊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骨科脊椎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机体红系和白系变化情况以及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对113例不同类型的非外伤的骨科脊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机实施自体输血72例,实施异体输血的41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常规以及术后降钙素原、CRP和血沉的改变,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自体输血的血红蛋白等红系相关检测指标上升较异体输血慢,术后第3天两组之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自体输血患者相比异体输血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术后第3天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体输血患者比异体输血患者淋巴细胞比例依然明显降低;术后两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自体输血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明显低于异体输血患者,而CRP和血沉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脊椎手术后采用自体输血红系相关指标恢复较异体输血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升高明显,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
陈晓亚温会燕林军杜鸿
关键词:自体输血脊椎手术炎症反应
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红细胞输注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血前后外周血CD3+T细胞的水平和CD3+CD4+、CD3+CD8+、CD4+CD25+Treg的水平。结果红细胞输注无效组患者输血后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T细胞的水平较输血前升高(P<0.05),CD3+CD8+T细胞无改变(P>0.05),CD4+CD25+Treg下降(P<0.05);而有效组患者CD4+CD25+Treg的水平增高(P<0.05),CD3+T细胞、CD3+CD4+及CD3+CD8+T细胞的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异体红细胞输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改变,CD4+CD25+Treg水平的下降导致T细胞的异常活化,可能最终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林军沈倩云祁琳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探讨抗CD38和CD47单克隆抗体药物对输血前检测的影响
2024年
随着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药物在临床多学科逐渐开展,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同时给输血科带来了挑战,该类药物可导致输血前检测的假阳性,本文就抗CD38和CD47单克隆抗体药物对输血前检测的影响进行探讨,保证患者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 选择2020年在本院接受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且有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其中抗CD38药物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17例、抗CD47单抗(Hu5F9-G4)3例。常规方法鉴定ABO和Rh血型,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盐水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DARA用药的患者采用0.2M DTT处理抗筛细胞和供者红细胞后进行输血前检测和交叉配血。使用Hu5F9-G4药物的患者采用一种中和液检测抗体筛查。结果 DARA治疗患者的抗体筛查均为阳性,盐水法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相合,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经DTT处理后抗体筛查均为阴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Hu5F9-G4治疗的患者抗体筛查为强阳性,交叉配血不合,经中和液处理后检测抗体筛查为阴性。结论 抗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采用DTT处理方法和抗CD47单克隆抗体采用中和液处理进行检测,均可有效避免相干药物对患者输血前检测的影响。
王奕淳林军胡林温会燕
关键词:CD38CD47DTT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透明质酸(H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由凝血酶原时间(P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7例处于不同炎症进展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82例肝穿刺患者)的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的HA、PⅢNP、C-Ⅳ、L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NAG、PGA指数。结果HA、NAG、PGA指数在肝炎各组及肝硬化组不同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C-Ⅳ在肝硬化S2 ̄S3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在炎症不同时期及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A、NAG、PGA指数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和对抗纤维化的疗效监测;(2)PⅢNP、C-Ⅳ在慢性肝炎轻度和重度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对监测肝纤维化演变过程缺乏显著的特异性。
杨顺肖燕林军杨欢朱雪明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PGA指数肝纤维化
新鲜冰冻血浆解冻后凝血因子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目的 探究新鲜冰冻血浆(FFP)解冻后,其中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Ⅸ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为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0份FFP解冻后在4℃储存条...
林军刘三媛
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检测IgG抗体效价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寻检测IgG抗体效价的较佳方法。方法所有血清标本均经2-巯基乙醇(2-Me)处理后分别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两种方法检测IgG抗A/B抗体效价,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微柱凝胶法检测抗体效价IgG抗A/B结果较凝聚胺法更灵敏,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柱凝胶法较凝聚胺法更适于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的临床应用,且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易于观察,易于标准化。
祁琳温会燕林军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IGG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