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宇红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细胞
  • 3篇葡萄糖
  • 3篇磷酸脱氢酶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贫血
  • 2篇生成素
  • 2篇贫血
  • 2篇缺陷症
  • 2篇重组人类促红...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酶缺陷
  • 2篇黄疸
  • 2篇红细胞葡萄糖...
  • 2篇红细胞生成
  • 2篇红细胞生成素
  • 2篇产儿
  • 2篇促红细胞生成...
  • 1篇胆红素

机构

  • 8篇成都市第三人...
  • 5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成都市妇产科...
  • 1篇四川电力医院
  • 1篇四川省第三人...

作者

  • 8篇柳宇红
  • 6篇杨涛毅
  • 5篇余涛
  • 3篇李炜如
  • 3篇戴缨
  • 2篇王红
  • 2篇王荃
  • 2篇庞毅
  • 1篇梁河涛
  • 1篇余世禄
  • 1篇李载明
  • 1篇谢为
  • 1篇刘华伟
  • 1篇蒋履曾
  • 1篇刘晓平
  • 1篇刘忠强
  • 1篇杨旭
  • 1篇毛小兰
  • 1篇喻蓉
  • 1篇唐芳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成都医药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水平及其与神经系统体征恢复的关系
2001年
柳宇红喻蓉杨旭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神经系统体征新生儿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于出生后第2周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观察 4周。治疗组第2周给予rhEPO 700IU/(kg·w),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b和sT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S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并可能减少输血。
余涛刘华伟王红毛小兰杨涛毅柳宇红谢为
关键词:早产儿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
营养疗法对秋季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
1999年
庞毅王荃柳宇红杨涛毅蒋履贞
关键词:腹泻营养疗法疗效观察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 2天开始口服铁剂 (元素铁 5mg·kg-1·d-1) ,共观察 4周。治疗组出生第 2周开始给予rHu Epo 2 0 0IU/(kg·次 ) ,皮下注射 ,隔日 1次 ,每周 3次 ,共 4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Hb、血清铁蛋白 (SF)比较均无差异 ,P值均 >0 .0 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红蛋白 (Hb)均下降 ,但对照组Hb明显低于治疗组 (P <0 .0 1)。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铁蛋白 (SF)均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P值均 <0 .0 5 ,但治疗后两组间SF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rHu 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 ,并可能减少输血。
王红余涛刘忠强杨涛毅柳宇红
关键词:早产儿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了解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程度。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单抗 ) ,测定 2 0例川崎病患儿发病1周 (治疗前 )、2周、3周、4周时血小板膜CD4 1、CD4 2a、CD61、CD62p、CD63 的表达及阿司匹林、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 ,1~ 2g/kg)对其表达的影响 ,观察活化血小板膜CD62p与冠状动脉损伤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川崎病患儿发病 4周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 1、CD4 2a、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阿司匹林、大剂量IVIG不能抑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的高表达 ;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高度活化 ,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小板活化是川崎病病理生理的重要表现 ;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明显增高可以作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指标之一。
庞毅梁河涛余世禄刘晓平王荃唐芳柳宇红蒋履曾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栓阿司匹林血小板活化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5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 (G - 6 -PD)缺陷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用四氮唑蓝 (NBT)定量法测定新生儿红细胞G - 6 -PD活性。结果 :男女发病率有一定差异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患者G - 6 -PD活性、黄疸程度和血红蛋白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G - 6 -PD缺陷症的发病可以由感染、氧化性药物、缺氧等因素诱发 ,也可以没有任何诱因 ,男女患者在G - 6 -PD活性、病情程度上没有差异。
戴缨余涛杨涛毅柳宇红李炜如
关键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50例分析
2005年
本文总结1993年7月至2002年12月,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50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新生儿病例报道如下.
余涛杨涛毅柳宇红戴缨李载明李炜如
关键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病例报道
50例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临床资料分析
2004年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是引起新生儿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甚至死亡。本文总结了1993年7月至今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红细胞G-6PD缺陷症新生儿病例共50例,现报告如下。
戴缨余涛杨涛毅柳宇红李炜如
关键词:临床资料分析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缺陷症核黄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