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琳莉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9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进行测定,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呈负相关(P<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0%。血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02%,85.71%,91.8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癌胚抗原。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诊断价值优于血清癌胚抗原。
- 姜正华桑慧颖葛辉桑琳莉朱慕云王正东
- 关键词: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预后
- 男男性行为史对首诊于呼吸内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辅检结果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性行为史对于以肺部感染症状首诊于呼吸内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肺部感染常见检验指标以及肺部CT影像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以肺部感染症状就诊并确诊AIDS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性行为史分为男男组17例、异性组34例,比较2组患者的氧分压、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肺部CT检测影像病变情况.结果男男组和异性组的咳嗽、发热、胸闷气喘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男组的PCT、ESR与异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男组的CRP水平、双侧肺部影像病变率低于异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性行为史对于AIDS患者肺部感染常见辅助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男男性行为史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较异性性行为史患者低,且单侧肺部病变率相对更高,本研究结果对于丰富AIDS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桑琳莉唐为安杨俊俊徐兴祥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男男性行为降钙素原
- 咯血伴凝血因子Ⅻ缺乏1例
- 2022年
- 患者:女性,62岁,因间歇性咯血4个月收住入院。既往无特殊,无服药史,无吸烟、饮酒史,长期务农。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黄脓痰,痰中带鲜红色血丝,量少。初未予重视,近来1周症状较前加重,最多1 d咯鲜红色血液累计约30 mL。查体无特殊,患者配偶、亲属及子女体检时未发现凝血异常。入院后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局限性炎症。完善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鼻内镜示左中下鼻道息肉。心脏超声(心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反流。血液检查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甲状腺功能、感染性标志物正常,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痰培养阴性。
- 朱淼朱淼顾健徐兴祥沈连军桑琳莉桑琳莉丁平丁平
- 关键词:咯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出血血栓
- 南蛇藤素对哮喘小鼠TSLP介导的Th2优势免疫干预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小鼠哮喘模型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介导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哮喘组、甲强龙组及南蛇藤素组分别予OVA致敏,然后腹腔注射等体积药物(分别为生理盐水、甲强龙及南蛇藤素),再予以雾化吸入1%OVA激发。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Ig E及TSLP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13水平,HE染色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炎症浸润。结果南蛇藤素组小鼠哮喘表现较哮喘组明显改善;其血清总Ig E、TSLP含量及BALF中IL-4、IL-13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且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明显减轻,但与甲强龙组无异(P>0.05)。结论南蛇藤素组可以通过抑制哮喘小鼠TSLP介导的Th2优势免疫改善其临床症状。
- 桑琳莉朱慕云
- 关键词:南蛇藤素TSLP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黏液高分泌的诊疗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是临床常见合并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相比于单纯慢阻肺,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且慢阻肺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并对预后产生显著影响。而黏液高分泌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在慢阻肺合并肺癌的发病、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黏液高分泌阻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死亡。因此,深入研究黏液高分泌的发病机制及其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的相互关系,对黏液高分泌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因此,该文旨在对慢阻肺合并肺癌与黏液高分泌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吴漫徐兴祥桑琳莉
- 关键词:黏液高分泌合并肺癌常见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误诊漏诊诊疗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FDP、AT-Ⅲ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DP、AT-Ⅲ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FDP、AT-Ⅲ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肺癌组中血浆FD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T-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癌组FDP、AT-Ⅲ指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 桑琳莉姜正华葛辉朱慕云王正东
- 关键词:肺癌血栓前状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