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青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生物系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液晶
  • 3篇溶致液晶
  • 3篇微乳液
  • 2篇阳离子
  • 2篇阳离子表面活...
  • 2篇相行为
  • 2篇离子
  • 2篇活性剂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电导
  • 1篇电导法
  • 1篇电导法测定
  • 1篇丁醇
  • 1篇有机物
  • 1篇增溶
  • 1篇正丁醇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体
  • 1篇酸酶

机构

  • 6篇聊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魏西莲
  • 6篇桑青
  • 3篇孙得志
  • 3篇尹宝霖
  • 1篇张志南
  • 1篇白圣波
  • 1篇李考真

传媒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年份

  • 6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体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3年
阐明了碱性磷酸酶在水体和沉积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重点综述我国海湾和淡水湖泊水体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研究状况.
桑青魏西莲张志南
关键词:水体沉积物碱性磷酸酶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
一些有机物在R_nTAC/SDS体系中的增溶及相转移自由能被引量:2
2003年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苯甲醇、正己烷、苯、甲苯和四氯化碳在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nTAC ,n =8,12 ,14 ,16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2个单纯组分及混合胶束中的增溶量。结果表明 ,有机物的增溶量随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加。混合体系对极性物的增溶曲线呈“V”形 ,等量比混合时增溶量最小。而对非极性物的增溶曲线呈“马鞍”形 ,等量比时增溶量最大。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 ,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 ,增溶越容易。
尹宝霖魏西莲孙得志桑青
关键词:增溶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2003年
绘制了C12NBr/正丁醇/正癸烷/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边界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补充和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随含水量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微乳液.当组成固定时,体系的液晶相结构随温度的变化也发生变化.
尹宝霖桑青李考真魏西莲孙得志
关键词:溶致液晶微乳液差示扫描量热法相图
β-环糊精与十四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被引量:4
2003年
用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十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4TAC)的包结作用。研究发现,R14TAC溶液的表面张力随β-CD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最大可接近水的表面张力值。β-CD与R14TAC主要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实验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 )与β-CD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14TAC/β-CD的包结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Van t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看来此包结过程的驱动力主要由熵提供。
魏西莲桑青尹宝霖孙得志
关键词:包结作用季铵盐包结常数热力学参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_8TAB/正丁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在25℃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该体系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层状、六角状和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层状向微乳液过渡。
桑青魏西莲白圣波
关键词:正丁醇微乳液溶致液晶电导法测定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8NBr的溶致液晶体系研究
2003年
在25℃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NBr)/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法确定了微乳液区域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该体系的液晶变化为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层状、六角状和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层状向微乳液过渡.
桑青魏西莲
关键词:溶致液晶微乳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