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成菊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08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有机碳
  • 3篇溶解有机碳
  • 3篇青岛近海
  • 3篇近海
  • 3篇颗粒有机碳
  • 2篇DOC
  • 1篇悬浮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夏季
  • 1篇浮体
  • 1篇POC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梁成菊
  • 3篇王江涛
  • 3篇谭丽菊
  • 1篇张哲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岛近海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海洋有机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海洋中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及沉积物中有机碳(OC)的分布、迁移和转化对海洋有机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来源于山东省908专项近岸海域生...
梁成菊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
文献传递
青岛近海夏季溶解有机碳的分布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于2006年8月在青岛近海的不同站位与水深采集海水样品,用于溶解有机碳的测定,通过高温催化氧化法完成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水DOC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46~220μmol/L,平均值为177μmol/L。DOC的水平分布大致具有东北部海域较低,西南部海域较高的趋势,其分布与陆岸排放、石油烃污染、生物活动及沉积物的释放有关。DOC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在表层和10 m层较高,在10 m层为最高,这与生物活动在表层和10 m层较强烈具有密切关系。DOC的周日变化呈现双周期型,在11:45左右和17:40左右分别出现极大值,在14:40左右和02:40左右出现最小值,DOC的周日变化不仅与生物活动有关,还与海水的涨落有关。
梁成菊王江涛谭丽菊
关键词:青岛近海DOC
青岛近海夏冬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于2006年夏季(8月)和2006年冬季(12月)对青岛近海的悬浮体(TSM)、颗粒有机碳(POC)进行采样并测定。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夏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15~1.04mg/L,平均值为0.31mg/L,冬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89~0.88mg/L,平均值为0.27mg/L。夏季高于冬季,但变化不大。青岛近海夏季POC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具有东北部海域高,西南部海域低的分布趋势,其平面分布与叶绿素a的平面分布基本相似,夏季POC由生物活动控制。冬季POC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等值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的分布特征,其平面分布与TSM的平面分布相似,冬季POC由TSM控制。夏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对POC的贡献分别为26.9%和4.10%,青岛近海以碎屑有机碳为主。POC的周日变化明显,夏季由生物活动控制,冬季由潮汐控制。
梁成菊王江涛谭丽菊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悬浮体青岛近海
青岛邻近海域海水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在2006年8月、12月和2007年4月、10月对青岛邻近海域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区DOC的浓度范围为1.23~3.15 mg/L,年平均值为1.70 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09~1.04 mg/L,年平均值为0.28 mg/L。胶州湾内和近岸海域DOC和POC含量较高,并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表明DOC和POC在夏季具有最大值,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浓度最低。DOC占总有机碳(TOC)的百分含量为(86.3±0.8)%,略低于大洋水的水平。C/N比值分析表明,对于近海水体,不能单纯用C/N比值来判断POC的来源。
谭丽菊张哲梁成菊王江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