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东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宗教
  • 9篇印度教
  • 5篇政治
  • 5篇伦理
  • 5篇民族
  • 4篇伊斯兰
  • 4篇世俗
  • 4篇世俗化
  • 4篇俗化
  • 3篇伊斯兰思想
  • 3篇政治伊斯兰
  • 3篇圣战
  • 3篇泰戈尔
  • 3篇全球伦理
  • 3篇主义
  • 3篇宗教思想
  • 3篇文学
  • 3篇现象学
  • 3篇民族认同
  • 3篇吉檀迦利

机构

  • 35篇四川大学
  • 5篇教育部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39篇欧东明
  • 2篇胡雨
  • 1篇尹锡南
  • 1篇崔丽霞
  • 1篇刘颖

传媒

  • 29篇南亚研究季刊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东方丛刊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世界哲学
  • 1篇阿拉伯世界研...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教派民族主义析论被引量:2
2019年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欧东明
关键词:民族认同印度教民族主义
神圣的恋歌-析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思想
2003年
欧东明
关键词:泰戈尔《吉檀迦利》宗教思想宗教文学宗教诗歌
巴基斯坦:远景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被引量:3
2007年
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政府,而且还是一种对当代政治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由化与世俗化模式发起的挑战,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变革政治地图的努力。文章从巴基斯坦的现实分析了这个国家的过去与未来。
库尔什德.阿马德欧东明
关键词:穆斯林伊斯兰教
印度本土的环保主义:传统与今天被引量:2
2002年
印度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都无不体现了一种既出自纯朴天性、又基于深邃哲理的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这一传统在今天的印度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于当代印度环保理论的几种本土化模式之中。印度文化对于自然和生态的独特而突出的情感、认识和保护实践 ,具有其古而常新的价值。
欧东明
关键词:环保主义
意向性关联结构在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1年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予以解决。只不过胡塞尔的“意向性”处在 (纯 )意识的内在性领域 ,而海德格尔的“生活经验”的意向性已不局限于任何现成的领域 ,只具有一种意向性的纯形式的“关联”意义。运用意向性关联的思路 ,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才得以互有区别地显示出各自的意义世界 ,并揭示出其意义世界的 (无前提的 )自构成机能。其中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生活经验的意义关联域”
欧东明
关键词:胡塞尔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思想试析被引量:7
2001年
泰戈尔的一生 ,可以说是对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生 ,而《吉檀迦利》就是他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宗教哲学探索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集。《吉檀迦利》表现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活生生的人格关系。神具有“无限”的性质 ,人是“有限”的 ,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美的爱的关系”。
欧东明
关键词:泰戈尔《吉檀迦利》宗教思想宗教哲学文学评论宗教文学
佛教轮回说的内在难题与中观学和唯识学的解决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讨论了佛教“轮回”说与其“性空”思想的内在紧张以及中观宗和唯识宗各自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时简要地提出了佛学与当代现象学哲学以至量子力学之间进行互释的一种可能性。
欧东明
关键词:缘起性空唯识宗
略论国大党世俗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被引量:1
2005年
在印度近代的(对外)民族主义斗争和(对内)世俗主义改革的“双重奏”局面中,国大党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两者各自的轻重缓急,并以尼赫鲁为代表,面对宗教传统深厚且教派冲突激烈的社会现实,形成了自己成熟而系统的世俗主义的国家观念。而国大党世俗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印度世俗化在制度的层面得以实现的先导。
欧东明
关键词:国大党尼赫鲁
“全球伦理”与印度宗教传统
2004年
全球伦理运动是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得到世界各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一场确立并推行人类共通与基本伦理规范的运动 ,其目标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和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印度教的非暴力主义 ,当可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道德律令鼎足而三 ,使构建中的全球基本伦理更加坚实有效 ;印度的多元宗教传统 ,对于各门宗教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和平竞争的正常关系 ,亦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欧东明
关键词:全球伦理印度教非暴力多元宗教
印度实行政教分离的基本社会条件被引量:1
2003年
作为世俗化政治的核心 ,政教分离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统中 ,其要义是限定宗教权威与政治权威各自的界限 ,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混杂、相互争斗或利用 ,从而既维护宗教的自由与纯粹又维持政治的公正。在印度 ,宗教的思想与规范广泛地渗透和介入到了社会日常生活之中 ,尤其在近代以来 ,教派冲突和政治的宗教化严重困扰着印度政治 ,这些都与西方现代政治的社会环境相差甚远。政教分离的实行不可能单凭硬性的宪法、制度和法令 ,而更要靠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对信仰自由和政治公正的活生生的关切。据此 ,首先是印度宗教、其次是印度政治都有待于实行某种自我净化和自我改造 ,以为政教分离的充分实现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
欧东明
关键词:政教分离社会条件信仰自由政治公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