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永康

作品数:28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膜下
  • 6篇血肿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6篇出血
  • 5篇硬膜
  • 5篇硬膜下
  • 5篇慢性
  • 5篇慢性硬膜下
  • 4篇硬膜下血肿
  • 4篇神经外科
  • 4篇细胞
  • 4篇慢性硬膜下血...
  • 4篇膜下血肿
  • 4篇脑室
  • 3篇血管
  • 3篇入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锁孔
  • 3篇尿激酶

机构

  • 18篇扬州大学附属...
  • 6篇江苏省苏北人...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28篇武永康
  • 15篇齐文涛
  • 12篇曹德茂
  • 9篇彭爱军
  • 5篇张恒柱
  • 4篇李玉呈
  • 3篇张宪
  • 3篇王鸿生
  • 2篇何亮
  • 2篇许存林
  • 2篇闻金坤
  • 2篇陶存山
  • 1篇左四琴
  • 1篇赵义
  • 1篇王友伟
  • 1篇解年娣
  • 1篇段晓春
  • 1篇申林海
  • 1篇董伦
  • 1篇董伦

传媒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南京军医学院...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现代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3
  • 1篇199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转归和预后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 MCAA)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破裂MCA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进行转归评估,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 结果 共纳入44例破裂MCAA患者,其中男性18例(40.9%),女性26例(59.1%),年龄36~75岁,平均58.5岁。动脉瘤夹闭42例(95.5%),包裹2例(4.5%)。术后随访3~36个月,33例(75.0%)转归良好,11例(25.0%)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Hunt-Hess分级、中线移位程度、血肿体积、术中破裂、去骨瓣减压以及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Ⅳ~Ⅴ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20.8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42~38.696;P=0.001]、术中动脉瘤破裂(OR 18.906,95% CI 2.918~20.915;P=0.011)和合并肺部感染(OR 38.865,95% CI 18.718~40.509;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Hunt-Hess分级高、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破裂MCAA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齐文涛彭爱军曹德茂王友伟武永康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肿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联合尿激酶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铸型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尿激酶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铸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1 例自发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予以神经内镜清除可视的脑室内血肿,后再行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纤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EVD联合尿激酶纤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颅内感染数量、滞留ICU时间、持续发热时间、术后6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例来评估疗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在两组共91 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置管时间、颅内感染数量、滞留ICU时间分别为(6.2±1.1) d、5 例、(2.8±1.6) d,对照组分别为(7.1±1.3) d、15 例、(5.2±2.0) d。观察组的引流管置管时间、颅内感染数量、滞留ICU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 1~5分的比例分别为5例(12.2%)、5 例(12.2%)、10 例(24.4%)、14 例(34.1%)、7 例(17.1%);对照组术后6 个月GOS 1~5分的比例分别为10 例(20.0%)、13 例(26.0%)、11 例(22.0%)、10 例(20.0%)、6 例(12%)。观察组的术后6 个月GO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尿激酶能减少患者外引流管放置时间,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滞留ICU时间,并能提高患者功能预后。
钱程行李玉呈王友伟曹德茂方翌闻蕾程诚武永康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颅内出血神经内镜自发性脑室出血
神经导航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脑积水临床资料,常规组23例(常规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导航组20例(应用神经导航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室缩小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64.8±6.6)min明显少于常规组(87.0±7.4)min(P=0.000),临床症状缓解程度(P=0.037)与脑室缩小程度(P=0.043)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分流管偏移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04)。术后3个月,导航组未发生分流管堵塞,常规组8例病人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堵管,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经枕角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减少分流管偏移,降低堵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彭爱军陶存山高凯齐文涛王鸿生曹德茂申宝玺武永康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神经导航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铁代谢和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往往伴有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发性SAH后EBI与病人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铁代谢产生具有神经毒性的氧自由基在EBI中起重要作用[1].
方翌武永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噬铁离子早期脑损伤
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行全麻显微镜下夹闭术及效果分析
2018年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是-种特殊类型动脉瘤,是指颅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相比于单发动脉瘤手术夹闭多发动脉瘤的难度较大.笔者对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期双侧入路手术夹闭,现报告如下.
钱程行齐文涛武永康
关键词:多发动脉瘤夹闭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均手术后痊愈,2例因血肿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包括术前的基础病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体位指导、引流管理、并发症护理等,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左四琴何亮张恒柱武永康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
内质网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最近的研究显示,SAH发病后72h内即会出现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并与SAH患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导致EBI的可能机制有许多,例如炎症、自噬、细胞凋亡等,这些损伤机制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文章就内质网应激在SAH后EBI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齐文涛武永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内质网应激自噬炎症
放线菌素D和替尼泊甙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和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6细胞经不同剂量ACTD和VM-26作用48h后PCNA、CyclinD1表达的改变,FCM法分析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3H-TdR掺入法分析细胞增殖。结果对照组PCNA和CyclinD1均为强阳性;经放线菌素与VM-26作用后,PCNA和CyclinD1表达均受到显著的抑制,尤以放线菌素D组效果最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FCM法发现C6组几乎没有凋亡细胞,高浓度的ACTD和VM-26组的凋亡率明显增加(χ2=63.714,P<0.01);流式细胞分析发现ACTD和VM-26组S期指数较对照细胞明显减少,3H-TdR掺入法发现与C6组比较,ACTD和VM-26组48h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且两者之间存活率也有明显差异(χ2=52.223,P<0.01);以ACTD组下降最显著。结论放线菌素D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可以成为胶质瘤化疗的一种新策略,值得进一步进行体内实验。
武永康董伦张恒柱申林海赵勇刘华伟
关键词:放线菌素D替尼泊甙胶质瘤增殖
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的应用
2003年
19例“锁孔”(keyhole)手术,采用经眉弓、经纵裂、经颞及经颢下4种入路,其中采用经眉弓眶上入路最多,共12例。本组垂体瘤11例,全切8例,次全切除3例。其他3例肿瘤除1例岩斜鞍区脑膜瘤近全切除外,均获全切。且所有病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均无感染。“锁孔”技术是依据放射影像学,针对病人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地设计和选择恰当的窗口和手术通道到达目标,同时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降低手术副损伤。“锁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术中大多可以不输血;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住院费用,且出院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
闻金坤许存林张宪武永康
关键词:开颅手术显微手术脑肿瘤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16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人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单侧半椎板人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例,胸段6例,腰段9例。结果16例肿瘤均全切除。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随访16例,时间6~26个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单侧半椎板人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可有效治疗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
齐文涛武永康王友伟曹德茂
关键词:脊髓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