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俊

作品数:35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管
  • 13篇造影
  • 13篇16层螺旋
  • 13篇成像
  • 12篇血管造影
  • 12篇血管造影术
  • 12篇造影术
  • 12篇16层螺旋C...
  • 11篇X线
  • 11篇X线计算
  • 11篇X线计算机
  • 8篇血管成像
  • 6篇动脉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减影
  • 5篇MSCT
  • 4篇动脉瘤

机构

  • 18篇暨南大学第三...
  • 8篇珠海市人民医...
  • 7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33篇毛俊
  • 25篇陈海东
  • 22篇彭秀斌
  • 19篇杜中立
  • 10篇刘玉涛
  • 9篇孙放
  • 9篇林丽娟
  • 8篇何虹
  • 8篇肖万宏
  • 6篇陈敏
  • 5篇程光森
  • 5篇龙雪银
  • 5篇王建明
  • 4篇王艳萍
  • 3篇罗云辉
  • 3篇袁小梅
  • 3篇黄楚昌
  • 3篇李伟
  • 3篇陈敏
  • 3篇王艳萍

传媒

  • 6篇中国CT和M...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编辑减影去骨技术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编辑减影技术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疑颈部动脉病变患者,行低剂量CT平扫和颈动脉CTA扫描,采用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技术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利用object editor后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减影去骨处理,完成颈动脉血管的去骨成像。结果:本组30例颈部动脉CTA共发现梭形动脉瘤4例,动脉局限性狭窄12例,钙化斑块共计71处。按骨骼完全去除、少许残留和残留明显等不同程度对图像进行评分(1~3),其中3分10例(33%),2分15例(50%),1分5例(17%)。结论:16层螺旋CT常规软件objecteditor能够快速、自动的去除颈部动脉CTA中的骨结构,直观、全面显示颈部血管,同时能快速去除充盈致密对比剂的头臂和上腔静脉影的干扰,并可选择性保留或除去血管壁钙化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海东毛俊彭秀斌杜中立孙放何虹
关键词:血管成像颈动脉
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减影去骨成像(DP-B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P-BSCTA的117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50例(A组,无血管病变)未行DSA检查;67例(B组)行DSA检查。按去骨程度、血管显示与污染程度分别对A组双期图像进行评分(1~5分),并计算后处理时间。用双盲法比较B组DP-BSCTA与DSA。统计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组:51个期相(51/100,51.00%)完全去骨(5分),其他辅以手工后完全去骨。软件双期去骨时间及辅以手工时间分别为(2.97±0.29)min、(2.22±0.96)min。45个(45/50,90.00%)动脉期及41个(41/50,82.00%)静脉期图像4~5分,37例(37/50,74.00%)双期评分均为4~5分。B组:阳性63例,其中动脉瘤29例,血管畸形11例,烟雾病3例,静脉窦血栓3例,动脉狭窄病变17例(34处);阴性4例。DP-BSCTA检出脑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两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875.77±67.94)mGy.cm。结论 16层螺旋CT DP-BSCTA能快速去除颅骨,同时得到类似DSA的动、静脉期高质量图像,检出脑血管病变的能力与DS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毛俊王建明陈海东彭秀斌杜中立程光森许卫国林丽娟邓志峰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形态、信号以及DWI表现特点。结果:18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者17例(94%),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其中16例为双侧发病,2例为单侧发病。MRI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轻度强化,中心均无强化。14例(78%)DWI呈高信号。结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主要见于老年人,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绝大多数为双侧发病。DWI上病灶多呈高信号,DWI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朱红春黄飚杜中立陈敏毛俊王艳萍
关键词: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磁共振成像
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与SPECT心肌灌注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朱红春毛俊陈海东任旸王兰菁
关键词:心肌灌注第二代双源CT单光子
西门子SENSATION 16螺旋CT Argus心功能软件的运用被引量:1
2005年
16层螺旋CT被认为是首次能达到临床实用价值的心脏CT螺旋扫描设备,只需一次心电门控扫描就可实现心脏检查,一次采集,多种显示,辅之以专门的软件还可进行心功能分析.结合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的实际操作,利用基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的螺旋扫描结果,重建心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横断层和心室短轴切面,将其用作Argus心功能软件的图像来源.介绍了Argus心功能软件的简易运用方法及其使用体会,着重描述Free Mode的心室分析,将CT心功能分析所需的步骤程序加以系统阐述.
肖万宏赵胜利毛俊
关键词:ARGUS螺旋CT心功能ES
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自身对比双能量减影与数字减影图像质量,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20例三期双能量双源CT脑血管检查按减影法分成A组:双能量减影;B组:100kv Neuro DSA数字减影。计算2组图像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及减影时间,按去骨程度及血管显示与切割程度,采取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评分(1-5分)。比较2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减影时间A组短于B组(2.07±0.19min VS2.27±0.13min,P<0.05)。A组动、静脉期SNR(29.89±12.20,30.49±7.34)均高于B组(24.42±9.99,27.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静脉期CNR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动、静脉期图像去骨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动脉期血管评分低于B组(3.95±0.97 vs 4.95±0.23,P<0.05),主要为部分颈内动脉管腔局部缺损。2组静脉期评分差异不显著。三期双能量扫描DLP平均为416.21±26.10 mGy·cm,较双期双能量扫描增加约10%。结论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的双期脑血管成像,增加少许辐射剂量,可同时利用双能量与数字减影的优点来相互弥补诊断,推荐临床急诊脑血管检查。
毛俊王建明陈海东肖万宏王艳萍陈敏杜中立何虹罗云辉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双能量减影
内膨胀水凝胶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内膨胀水凝胶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使用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铂金弹簧圈联合内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价内膨胀水凝胶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完全栓塞26个,次全栓塞4个。共使用铂金弹簧圈127枚,水凝胶弹簧圈63枚。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急性血管栓塞1例,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脑血管痉挛2例;未发现术后再次出血。术后 GOS 评定结果示:5分26例,4分4例。随访30例,时间6~12个月,未见瘤体残留,瘤颈残留1例。结论内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程光森毛俊彭秀斌鲍洪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水凝胶弹簧圈弹簧圈
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神经鞘膜肿瘤CT与MRI资料,CT 9例(1例只有平扫),MRI 7例(3例有CT)。结果 16例均为单发,位于骶前8例,髂血管区7例,直肠1例,平均最大径约(8.44±4.73)cm。其中7例为神经鞘膜瘤,偏圆形且较小,7例为神经纤维瘤,偏椭圆形且较大,边界清晰,2例为恶性神经鞘瘤,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模糊。9例局部边缘与盆壁紧贴塑形,2例骶孔扩大,9例有囊变,2例有钙化,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T1WI多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14例见强化明显与不明显区相互间杂,11例见薄环状强化及12例进行性延时强化。结论盆腔内单发神经鞘膜肿瘤有一定的CT及MRI特征表现,有助于与其它病变鉴别。
毛俊李光明王建明任阳王艳萍陈敏
关键词:盆腔磁共振成像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A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A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刘玉涛彭秀斌杜中立陈海东毛俊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形态规则,强化轻而均匀。交界性5例,其MSCT不具特征。恶性6例,多呈分叶及多囊实性改变,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见结节或条带状显著强化,侵犯周边及远处转移。MSCT定位、定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68.8%(11/16),对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5.7%(6/7)。6例动态增强5min延时期肿瘤均见中度强化,5例分化不同的胃间质瘤三期动态强化曲线有差别。4例随访发现3例有术后转移。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更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表现,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毛俊任阳陈海东王艳萍彭秀斌杜中立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