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小江

作品数:27 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5篇手术
  • 5篇基因
  • 3篇融合基因
  • 3篇肿瘤
  • 3篇肺癌
  • 3篇EPH
  • 3篇ERD
  • 2篇蛋白
  • 2篇食管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乳腺
  • 2篇切除
  • 2篇染色
  • 2篇重组腺相关病...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腺相关病毒

机构

  • 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26篇汤小江
  • 10篇何建军
  • 8篇周瑜辉
  • 5篇任予
  • 3篇梁景仁
  • 3篇孙静岚
  • 3篇周灿
  • 3篇刘洋
  • 3篇张伟
  • 2篇平宝华
  • 2篇王珂
  • 2篇许静
  • 2篇王婷
  • 2篇刘洋
  • 2篇苏彦河
  • 2篇陈武科
  • 2篇潘承恩
  • 2篇王现兵
  • 2篇施秉银
  • 2篇马晓霞

传媒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医学研究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体质量、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的影响以及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按体质量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30只(200~250g),B组90只(250~300g),C组60只(〉300g)及D组20只(假手术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测量胸廓径线后,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并测量AMI术后2周、4周的心室壁厚度、室壁运动情况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术后2周开胸,观察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同时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以上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经过30次实验后成功建立第1只大鼠AMI模型,100次实验后成模率逐渐稳定在83%左右;2与A组比较,B组、C组大鼠AMI成模率较高(P〈0.05),B组、C组成模率无差异(P〉0.05);3未发现大鼠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与成模率有相关性(P〉0.05);4术后2周开胸,见缺血区心肌颜色发白,室壁运动减弱。HE染色及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丢失溶解,心肌结构不完整,肌丝断裂,大量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线粒体染色变深,嵴模糊、水肿;5与D组相比,心梗组术后2周、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心率下降(P〈0.05)。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AMI模型并出现心功能的改变;大鼠体质量是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建立AMI模型的重要因素,而胸廓的径线对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证实。
张伟许静汤小江王婷何建军施秉银王惠芳王丽君
关键词:体质量心肌梗死左室功能
专科化护理在甲状旁腺前臂移植术中护理安全的效果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分析专科化操作护理在甲状旁腺前臂移植手术护理安全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部分腺体移植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94例为规范组,实行专科化操作流程护理。86例为常规组,进行一般常规操作护理。比对观察两组专科化操作效果和护理安全效果。结果:规范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常规组高,规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8.5%,与常规组的23.3%比对明显较低,且规范组护理满意度是97.9%,相较于常规组的78.4%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甲状旁腺前臂移植手术护理中施予专科化操作护理,能够使手术护理安全性提升,使患者更为舒适,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值得推广。
高明芳梅娜汤小江
关键词:甲状旁腺护理安全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7
2003年
苏彦河梁景仁汤小江葛振伟
关键词:复张性肺水肿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积液纵隔肿瘤负压吸引
721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征象、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721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721例NSCL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5∶1。鳞癌是最常见病理类型(57.00%),男性患者中鳞癌比例最高,女性患者中腺癌比例最高(P<0.01)。平均发病年龄为(59.72±0.54)岁;40岁以下患者占比低(3.61%),其中腺癌比例明显高于鳞癌。非吸烟患者中腺癌比例最高(68.45%);吸烟者中鳞癌比例最高(65.92%),特别是吸烟指数大于400的患者鳞癌比例更高。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短最为常见,无明显症状体征少(5.13%)。肺部肿块影(66.30%)仍是NSCLC的主要影像学征象。NSCLC在支气管镜下多表现为外向型生长(47.43%)。NSCLC支气管镜及影像学特点相结合,支气管镜下鳞癌的外向型生长明显高于腺癌。在影像学特征中,腺癌肿块影、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毛刺征/分叶征出现率明显高于鳞癌。结论:NSCLC在中老年患者中高发,对于有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等症状及吸烟患者尤应引起重视。常规检查仍推荐影像学(胸部CT等)及支气管镜进行筛选。仔细分析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病理活检,可能使患者诊断时间缩短,得到及时治疗。
张伟何建军许静汤小江施秉银王婷王惠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征象病理类型支气管镜
PCNA和Caspase-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肺癌病例和相对应的8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PCNA蛋白和Caspase-3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PCNA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0%,Caspase-3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2.5%,与相应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却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PCNA蛋白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这其中PCNA(+)Caspase-3(-)的肺癌群体低/未分化危险性是非PCNA(+)Caspase-3(-)的27倍(OR=27.0,P<0.05)。结论:肺癌组织PCNA蛋白表达增强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两者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关系,关于这两种蛋白的研究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阳李晓军隋昕汤小江秦宏任宏
关键词:肺癌PCNA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胸段食管穿孔
2005年
目的探讨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食管穿孔的效果。方法应用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6例食管穿孔患者。结果经过3~6周治疗,4例患者痊愈;1例改行食管旷置结肠带食管颈部吻合;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食管穿孔符合食管穿孔的治疗原则,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苏彦河汤小江黄壮士王旭广尹虹
关键词:食管穿孔
MDT模式下PBL教学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教学实践的应用和探讨被引量:12
2017年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要求带教的学生通过或围绕某一专题或临床问题进行学习,但该教学方法存在所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等不足之处。MDT(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是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诊疗模式,其针对特定疾病进行治疗方案制定可成为PBL教学模式依托问题的材料和学习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的动力,因此,如何将MDT模式很好地融入PBL教学法进而改进PBL教学法在乳腺外科的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PBL教学法结合MDT模式仍存在学生和带教教师的适应性不足,缺乏规范性教材等问题,需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去解决问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乳腺专业临床知识及临床应用能力。
周灿牛利刚闫宇葛冠群任予汤小江盛薇何建军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教学实践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随机月份抽取的4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自21岁开始10年为一组分组并做统计。结果①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为41~50岁;②各年龄组之间T分期差异显著(χ2=16.478,P=0.006<0.05),31~40岁组T分期高于41~50岁组(Z=-3.315,P=0.002<0.05)和61~70岁组(Z=-3.104,P=0.002<0.05),51~60岁组高于61~70岁组(Z=-2.205,P=0.027<0.05)和41~50岁组(Z=-1.969,P=0.049<0.05);③各年龄组局部浸润程度、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段为41~50岁,年轻组患者具有肿瘤直径较大的趋势,各年龄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象限、局部浸润程度、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pTNM分期相同。
周灿王珂何建军王现兵任予汤小江陈武科
关键词:年龄临床病理特征
miR-455-5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miR-455-5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下游调控机制。方法取3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5-5p相对表达量。取对数生长期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及乳腺癌MCF-7、MDA-MB-453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5-5p相对表达量。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过表达组和空载组,分别转染miR-18a-5p-eGFP质粒和NC-eGFP空载质粒。转染48 h,采用CCK-8法检测2组细胞培养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 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乳腺癌组织miR-445-5p相对表达量(2.10±0.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5±0.11)(P<0.05)。乳腺癌MCF-7、MDA-MB-453细胞miR-445-5p相对表达量(2.92±0.24、2.83±0.29)高于正常乳腺MCF-10A细胞(1.03±0.12)(P<0.05),MCF-7细胞与MDA-MB-453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过表达组miR-445-5p相对表达量(5.85±0.49)高于空载组(1.02±0.09)(P<0.05)。转染后48、72、96 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的光密度值(3.64±0.35、5.36±0.52、7.96±0.68)均高于空载组(2.23±0.24、3.65±0.33、5.42±0.47)(P<0.05)。转染后24 h,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距离[(428.38±45.76)μm]大于空载组[(335.17±32.88)μm](P<0.05)。转染后48 h,过表达组侵袭细胞数[(135.15±13.57)个]多于空载组[(112.26±10.24)个](P<0.05),细胞凋亡率[(4.73±0.52)%]低于空载
周瑜辉张伟孙静岚马晓霞汤小江
关键词:乳腺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西北地区1999-2008年单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女性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9-2008年随机月份抽取的4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31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0.5±10.8)岁,其中Ⅰ、Ⅱ期乳腺癌比例为57.5%(248/431)。接受X射线钼靶检查比例为25.9%(110/424),超声检查为12.4%(53/427),穿刺细胞学检查为8.2%(35/426),组织学穿刺活检为15.7%(67/426)。浸润性导管癌比例为86.5%(365/422)。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比率分别为88.6%(382/431)、1.4%(6/431)和2.1%(9/431),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比率分别为19.0%(82/431)、21.4%(92/431)和58.5%(252/431)。结论:西北地区乳腺癌诊断年龄偏大,早期乳腺癌比率低,采用辅助诊断的措施少,手术仍以改良根治为主,保留乳房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式使用率低,采用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措施少。
任予周灿何建军王珂王现兵汤小江陈武科
关键词:乳腺肿瘤女性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