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寅虎
- 作品数:28 被引量:39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15)N示踪研究稀土肥料对氮的吸收
- 1993年
- 我国是率先把稀土作为一种商业产品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无疑这是由于稀土肥料对作物具有一定增产效果的产物。稀土肥料对作物增产的机理,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稀土元素可激发种子萌发。
- 柯福源汪寅虎张明芝
- 关键词:稀土肥料氮氮15
- 上海郊区秸秆还田现状与对策初探被引量:9
- 2001年
- 简单介绍了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的秸秆还田现状,分析了上海郊区秸秆农业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包括技术性对策、生产管理性对策及政策性对策。
- 姚政王树红汪寅虎蒋小华
- 关键词:秸秆还田
- 设施西瓜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绿色综合防治研究
- 田吉林周丕生刘世琦马国斌王明耀诸海焘余廷园缪才敏倪秀红汪寅虎吕卫光史益敏张云起
- 该项目主要研究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机理及盐渍化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该项目考核指标为西瓜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筛选出1个耐盐的西瓜嫁接砧木;用于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生物转化的有机物改良剂;设施西瓜...
- 关键词:
- 关键词:西瓜次生盐渍化
- 单季稻用肥量正交试验的Fuzzy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用 L9(34)正交设计布置上海郊区单季晚稻氮、磷、钾肥料试验,对所有因素的各种水平搭配与产量作 Fuzzy 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郊区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的单季晚稻,用肥在每亩施有机肥750kg 猪塮的基础上,亩施7.5~10kg 纯氮。同时还认为相当部分土壤配施磷、钾肥效果不明显。
- 张明芝汪寅虎周德兴柯福源顾永明赵忠琴
- 关键词:单季稻正交设计FUZZY
- 上海郊区稀土背景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对各地的稀土背景值以及稀土肥效与稀土背景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了解土壤稀土的本底情况,对于科学、经济合理推广和施用稀土微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1990年开始,我们对上海郊区土壤稀土总量及可溶性稀土总量进行了研究,以期指导稀土微肥的合理施用。
- 陈春宏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庞金华查健生
- 关键词:稀土微量元素肥料
- 连栋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 田吉林汪寅虎沈永楼吕卫光
- 该课题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相关用途水质标准,提出了无土栽培滴灌用水和营养。研制出了有机无机复合基质,基质的原材料配比为珍珠岩40%,煤渣35%,有机肥20%,外加结构改良剂。采用了价格便宜的尿素和硫酸钾代替硝酸钾配制营...
- 关键词:
- 关键词:连栋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营养调控
- 青紫泥土壤养分供应特征和演变规律
- 1997年
- 通过青紫泥土壤12年(24季)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氮素化肥对水稻而言,无论在起始阶段还是在目前都是产量的限制因素,与无肥区相比,增产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2年平均为44.8%~50.4%;磷素对旱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水稻则不明显,为平均年增产10.5%;钾素起始对水稻和小麦都没有效果,但随着定位试验时间的延长,效果有所表现,增产幅度平均为13.4%,但不同年份表现不一。土壤贡献率经过12年定位试验后,由原来的80%以上降低到50%~55%。在土壤肥力方面,12年施用化肥区和无肥区比,土壤物理性质无显著差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每年分别下降1.25%和1.33%,土壤速效养分无磷、钾区都大幅度下降。
- 柯福源汪寅虎陈春宏
- 关键词:土壤肥力养分平衡
- 草莓吸肥特点和施肥技术研究被引量:19
- 1997年
- 通过露地及促成型栽培草毒吸肥规律以及不同肥料水平对草莓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露地栽培和促成型栽培草莓有着不同的吸肥特点,露地草莓由于近4个月的时间处于越冬休眠期,前期吸收养分仅占整个生育期的5%~15%,后期吸收的养分占整个生育期的50%以上,N的吸收高峰在膨果期,占整个生育期的46.2%,P的吸收高峰出现在膨果期和收获期,占整个生育期的70%,而K的吸收在收获期最多,达整个生育期的51.8%。促成型栽培草每由于没有休眠期,且有二次结果高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营养生长时吸收氮的比例较高,而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时,尤其是果实膨大以后,磷钾吸收的比例迅速升高,达苗期的2~6倍。不同肥料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圳地草莓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氮(N)210kg/hm2,磷(P2O5)210kg/hm2,钾(K2O)210kg/hm2为最佳,氮磷钾比例为1:1:1。
- 陈春宏汪寅虎柯福源
- 关键词:草莓吸肥特性肥料水平施肥
- 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被引量:3
- 1989年
-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塮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 汪寅虎张明芝周德兴顾永明柯福源顾伽华赵忠琴
- 关键词:单季晚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施肥量肥效
- 单季晚稻长期使用化肥的效应
- 1989年
-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上海近年来三熟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二熟制已恢复为主要种植方式,1985年至今,上海二熟制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90%。在肥料管理中,近年来,化学氮肥用量迅速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明显减少,氮磷钾比例失调。在这种肥料结构下,单施化学氮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而不施有机肥,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及土壤肥力有何影响,这是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长期的定位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从1983年单季晚稻开始。
- 柯福源汪寅虎张明芝周德兴赵忠琴
- 关键词:晚稻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