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热压伤创面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热压伤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对8例手和前臂热压伤患者急诊行前臂清创,切开焦痂减压,VSD治疗;待创面清洁后,择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修复断裂肌腱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定期复查,指导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前臂和手功能及供区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1例皮瓣覆盖创面因前臂肌腱坏死、创缘渗出,经换药后愈合。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良好,与受区相似,两点辨别觉12~20 mm;手功能恢复良好,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结论手和前臂热压伤损伤组织层次深浅不一,常累及多种组织,修复难度大;股前外侧皮瓣解剖恒定,皮肤质地良好,可同时修复不同组织,是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 汪翔温贤全萧志雄李娟
- 关键词:热压伤股前外侧皮瓣前臂创面修复
- 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近节皮肤缺损被引量:3
- 2011年
- 拇趾常因外伤致创面形成,而需利用皮瓣来修复,以此来保留趾体或第1跖趾关节。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近节创面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汪翔萧志雄梁晓宗王昌义叶团飞区彩琼
-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内侧动脉拇趾皮肤缺损近节
- 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评价并探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手外伤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1岁,患者均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术中观察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51例均得到1~3年的随访,其中36例(70.59%)40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5例(29.41%)18指由于合并肌腱损伤或瘢痕挛缩原因有10°~20°屈曲畸形无法矫正,但矫正后的手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方法,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伸指功能恢复满意。
- 萧志雄王昌义温贤金梁晓宗汪翔彭肃豹严卓云
- 关键词:改良缝合法
- 应用微型钛板治疗掌指骨骨折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手部掌指骨骨折75例(95处)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优良率为97%,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周)。结论采用微型钛板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获得稳定的骨折固定,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满意。
- 萧志雄梁晓宗汪翔王昌义叶团飞王树锋谢慧
- 关键词:骨折掌骨指骨骨折内固定术微型钛板
- 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对策,以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方法:对65例断指再植患者(72指)进行断指成活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活66指,缺血性坏死6指,总成活率91.67%。根据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优良率90%。结论:分析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的相关因素,对其不良因素采取相应临床对策,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针对性进行手功能训练,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 王昌义汪翔
- 关键词:断指再植成活率
- 改良VSD在治疗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采用改良VSD在临床中治疗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创面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我院在2009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53例四肢复杂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辅助生理盐水冲洗7-14d(平均10d)后行皮肤移植或皮瓣修复,35例创面植皮覆盖,18例合并肌腱或骨外露患者行皮瓣移植术。结果本组患者在皮肤移植或皮瓣修复前使用1-3次(平均1.6次)改良VSD治疗创面,52例创面1次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均得到彻底修复无一例创面感染发生,仅1例创面皮瓣修复后血供差引起组织坏死需再次手术植皮。结论改良VSD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复杂创伤创面,降低伤口感染率,有利于后期创面修复与重建手术。
- 萧志雄王昌义汪翔梁晓宗叶团飞尤庆国
- 关键词:创伤软组织缺损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12例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侧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外伤7例,瘢痕挛缩切除创面5例。创面均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或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4 cm×2.6 cm^6.8 cm×5.0 cm;均为择期手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及患手的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在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12例伤口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16 d。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良好,角化度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抓握、持物功能良好,TPD为6~8 mm,感觉恢复达S3~S3+,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供足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感觉无影响。结论足内侧皮瓣质地与手掌皮肤结构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修复术后手功能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皮瓣。
- 汪翔温贤金萧志雄李娟
- 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手掌侧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
- 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1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肢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94.83%,比对照组82.46%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DASH上肢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2组分数均有提高,但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疤痕遗留率3.45%,比对照组14.04%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4.04%),P<0.05。结论:给予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患肢的血液循环优良率,帮助患者恢复手功能,降低疤痕遗留的概率,且安全性高。
- 王昌义萧志雄梁晓宗汪翔彭肃豹温贤金
- 关键词:血液循环手功能并发症
-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手部骨与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6例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辦切取面积2.0 cm×5.0cm~4.0 cm×8.0 cm,骨酿切取1.0 cm×2.0 cm×1.0 cm~2.0×3.0 cm×1.5 cm;骨皮瓣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骨姆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骨性愈合良好,皮瓣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可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汪翔温贤金萧志雄李娟王昌义梁晓宗彭肃豹
- 关键词:手损伤旋髂浅动脉穿支
- 一种手指固定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指固定架,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固定板支撑架和手指固定件;固定座的中部设有铰接座,固定板的一侧与铰接座铰接;手指固定件设置于固定板的表面,用于固定手指;固定座的一端设有与固定板支撑架相适配的角度调节槽...
- 温贤金黎凤娇汪翔